新浪财经

四季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可能零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10:23 南方周末

  关紧资金水龙头

  南方周末记者 舒眉

  “钱”少是坏事,“钱”多更是坏事。面对市场上的流动性泛滥,监管层再次要求收缩信贷,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紧缩很难一下子使市场“贫血”,但其效果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呈现

  从第四季度开始,习惯向银行借钱的大多数中国企业发现,银行的钱越来越难借,原本敞开的银行大门好像突然关闭了。

  的确如此。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央行、银监会近日开始频闪紧缩信贷的信号灯,受此影响,第四季度中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可能为“零”。

  短期来看,这一紧缩政策还很难一下子改变市场上“钱多”的局面,对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股市来说,紧缩也很难让股市即时“贫血”;但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明年上半年市场上的“钱”将会变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放缓,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也要有所降低。

  那些仍在看好银行股的投资者也要警惕,上市银行的利润或许将无法保持前三季度那样的超额增长的水平了。

  银行天生难扼放贷冲动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9月末到10月中旬,央行和银监会分别召集各大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开会,要求严控信贷增长。央行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的全年信贷规模保持在当前水平,而银监会的指令更为直接,要求“贷款规模逐月递减”。

  这个看似简单的政策意味着“一刀切”:不管银行的贷款指标是否完成,原来贷款超标的银行说停就停,没有二话;而没有超标的,也必须实行递减,即新增贷款停止,贷款存量也必须压缩。

  监管措施之所以如此凌厉,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大有不可遏制之势。央行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内前9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3.36万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全年还要高出一成。商业银行放贷可谓一路高歌猛进,远远超出了央行划定的全年2.9万亿元的预定目标,也接近了银监会不得超过3.5万亿元的目标。

  实际上,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重拳频出,央行紧缩信贷的举措更是一环紧扣一环: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9%逐步调至13%)、发行5期定向央票(约7000亿)等等。紧缩之下,何以还有如此巨量的贷款增量?银行贷款这个雪球,今年到底还能滚多大?

  中国银行授信部一位人士对银行方面的放贷冲动毫不隐讳:“作为上市公司,为股东谋取最高回报,几乎是所有上市银行的目标。只要是好项目,能赚钱,为什么不放贷?”

  央行虽然出台了紧缩政策,但从各商业银行猛踩油门大量供给贷款到紧急刹车,此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市场的需求也没有发生改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恰是各商业银行大量放贷的根本动力,另外,商业银行在个人贷款、银行卡以及中间业务上的有限盈利——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仍然在10%左右徘徊,则直接推动商业银行愿意多放贷。

  商业银行在监管层的监管框架下,早已发展出一套每年发放贷款的定势:一季度放掉全年计划的一半,半年则放完全年计划,到三季度放的贷款就是超的了,至于四季度,则看监管部门的要求,紧则压缩一点规模,宽松的话,还可以放点。

  监管层的此次紧急叫停也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第四季度就不进行贷款业务了。据了解,商业银行可走的放贷通道有三条。

  一是,此前投放的信贷会有一部分在四季度到期,到期额度可为商业银行再进行信贷投放创造空间。这部分信贷投放空间的挖掘主要在“短期贷款”一项中进行。

  “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商业票据的贴现融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主管对记者透露。目前,商业票据融资计算在信贷投放之中,其利率虽已超过4%,但仍低于同期贷款利率,因此商业银行也倾向于压缩商业票据融资,置换成信贷,以增加盈利。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约1.8万亿元,同比下降11.1%,9月份商业银行票据融资进一步减少1480亿元。

  三是将信贷业务转换成中间业务。即商业银行将客户存款和企业贷款需求相结合,从事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占用贷款额度,商业银行还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费用。

  尽管商业银行有上述空间可以挖掘,但按照央行的要求,信贷规模保持三个月的“零增长”,可谓空前绝后,也毫无疑问地会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产生极大冲击。

  知情人士称,实际上,由于贷款增速太快,今年5月,有关部门就曾突然有几天紧急叫停贷款,让银行和企业都无所适从。受此影响,多数商业银行在此后对一些项目,特别是处于宏观调控风口浪尖上的房地产项目,都是接到一单能做的就立马做,能放贷就快点放,都怕哪天突然接到监管层的紧缩通知。

  在5月的这次紧缩后,有关部门召集了多家银行的高管,通报了上半年信贷过快的情况,并重新设置15%“红线”,即要求各商业银行全年贷款增量不超过2006年的15%。

  按2006年底银行贷款总量约24万亿元计算,投放增量被限定在3.5万亿元之内。根据央行统计数据计算,从8月到12月,每月平均放贷必须控制在1400亿元左右。

  对大多数银行来说,放贷指标基本用完,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银行从最近开始都不得不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让银行无钱可贷

  伴随着信贷持续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继续超常增长。9月M2同比增长18.45%,增幅远超过16.5%至17%的市场此前普遍预期,而这意味着远期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很大,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到6.2%。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数字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超常增长,截至三季度,M1的余额为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07%,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15个百分点。

  M1比M2的增长来得更快,预示着货币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简单来说,M1是现金+活期存款+支票存款,M2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M2只能衡量存量,其代表的流动性很差,因为定期存款不能用做投资和消费,而M1的流动性强。M1增速快,意味着居民更多地保有现金等流动性强的资产,从而能够更多消费,以及随时将现金投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对中央银行而言,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物价稳定为宏观经济运行创造一个平稳的外部环境,是其最主要的目标。要想解决通货膨胀,就要解决钱太多的问题,在学界人们称之为流动性过剩。

  目前国内过剩的流动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货币投放增加;二是,银行发放的贷款;三是,居民重新配置资产带来的流动性增加。当下,居民资产的重新配置是股市流动性上升的主要推动力,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扩张在2007年下半年的流动性增量中可以说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对于央行来说,当无法抑制外汇创造货币的能力的时候,就必须控制国内信贷。它的选择是尽量抹干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让银行感觉没钱可贷。

  可以看到,之前,央行一直在致力于这一目标,无论是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5期定向发行央票,其目标都是在减少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

  在例行的商业银行窗口指导会上,央行就像一位苦口婆心的长者。“从2004年开始,我们每次开会都对商业银行讲,要树立适度利润的观念。覆巢之下无完卵,宏观经济搞糟的话,所有的商业银行都要倒霉,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听从中央银行的指导,在适度利润的目标下搞好经营。”一位央行高级官员回忆说。

  为了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央行重启特种存款。央行一分行的信贷管理人士称,目前该行主要面向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推出特种存款制度,中小银行采取自愿的原则向央行存款。

  这种存款的存款期限为3个月和1年期,利率与目前同期限央票发行利率持平。1987年和1988年,央行曾两次向农村信用社和央行广东分行等机构开办各50亿元特种存款,时隔近20年后重启这一业务,调控信贷投放的目标显而易见。

  市场人士认为,特种存款这一措施的推出,显示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工具正变得更加多元化、机构锁定范围有所扩大。

  不过,货币政策的传导也有时滞。在具体执行层面,央行看似严厉的种种限制并未被商业银行遵守,因为在分离了银行监管职能后,央行对于商业银行几乎没有直接约束力。就像开不了罚单的交警,现实的情况总是央行不断吹哨,而商业银行经常违规。

  所以,紧缩性政策最后的实现,实际上还要靠银监会发挥作用。“现在银监会对银行才有直接的风险监管权和人事权。”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赵庆明博士说。

  而这一次,为什么各家商业银行感到风声很紧,就是因为银监会也给出了“逐月递减”的明确指令。10月22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强调,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利益并不存在冲突,即便银行短期内可能出现因项目和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但宏观调控对于银行业发展仍具有长远意义。信贷风险仍然是中国银行系统面临的最大风险。中国银行业仍需要严密监控市场动态,并对银监会和发改委重点关注的行业贷款保持谨慎。

  连续的紧缩政策,已经开始影响到企业家的信心指数。9月20日央行发布的企业家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认为借款利率水平“偏高”的企业家已经达到31.2%,刷新了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企业家信心指数本季度更比上季度下落6.4个百分点,达到77%,为历年之最。

  尽管如此,“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只能使资金面有所紧缩,到了明年初,监管层一旦放松,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又将卷土重来,这就像城管和小摊贩的关系,冲一冲,躲一躲,城管走了,小摊贩又开始吆喝做买卖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比喻道。

    相关报道:

    今年调控重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

    信贷规模收闸调控固定资产

    商业银行开始收紧信贷闸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