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发改委调控政策指向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0:11 《财经》杂志网络版

  上半年滚烫的经济数据出笼之后,宏观调控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主题;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则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而国家发改委很可能将承担主要任务。

  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稳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国家发改委调控的手段或将更为市场化,但其策略目的,仍然是结构调整。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张环宇 李其谚】上半年滚烫的经济数据出笼之后,宏观调控自然而然地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一个主题。基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少学者认为,行政性手段仍将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导。因此,7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便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发改委在会议上再次重申了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担忧。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称,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下半年,发改委将继续稳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

  朱任宏透露,发改委将加快研究制定及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大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有效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需求侧管理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有色、建材等行业余热发电和资源综合利用。

  除了一些新的治理原则外,某些下半年既定的政策也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资源价格联动机制问题也成为会场上的焦点。

  “过热”之辩

  其实,在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之时,中央政府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态度已经相当明确。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为11.5%,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平均同比增幅达3.2%;而二季度的GDP和6月的CPI数据更是分别达到11.9%和4.4%。

  居于各种数据的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宋国青和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甚至断言,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存在“过热”的风险,其程度与2003年-2004年相若。不过,尽管担心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发改委的一些官员似乎并不认为经济形势已经如此严峻。

  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石刚认为,目前经济总体形式仍是比较好的,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去年上半年的29.8%小幅度回落至25.9%,而且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回落更加明显;另外,上半年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推动工业的支撑力主要是由机械行业在起主要作用。

  所以,他认为,虽然CPI上半年同比增长达到3.2%,超过央行年初确定的3%的“警戒线”,但从居民消费来看,今年的高增长率主要原因是两个:其一是由于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达到了1.7个百分点,新涨价只有1.5个百分点;其二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整个价格的贡献达到了2.5个百分点。整个供求方面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价格的基础面仍比较稳定。

  所谓“翘尾因素”,即由于去年10月开始,CPI大幅上扬,导致今年上半年的CPI延续自去年10月开始的高基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此观点表示认同,认为6月翘尾因素影响的CPI大概是2.3%,所以新增CPI实际上仅有2.1%。哈继铭称,翘尾因素对于今年上半年CPI的影响非常巨大;去年1月到9月物价表现为常态,但自10月开始,物价指数猛烈上扬,这就导致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显得超出预料之外。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认为,判断是否过热,应当看经济增长是否引起经济体的摩擦;对于目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需要从中国本身经济特点来考虑。目前从中国整体经济层面上来看,人口过剩、就业不足、产能过剩、产品积压,流通性方面也存在过剩的现象,因此不能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局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而促成的投资过热,是没有办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的,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实际上作用都不大,只能通过政治上推进改革来改进。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