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新农村建设二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1:04 中国经济周刊

  山东:农信社服务农民 成就“金融老大”地位

  广东:再探“法律雷区”拟让农村宅基地流转

  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农民的事,新农村建设更无法单单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实现;

  谁来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如何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在帮助农民的同时,如何实现自身的赢利和发展?

  答案似乎很简单:除政府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外,还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

  市场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市场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市场化的农业融资途径、市场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记者分赴中国的两个经济大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发现他们在农村金融和农民宅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如在山东省,农信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机遇,并一跃超过其它金融机构,在存贷款余额、市场占有率等多个方面,成为山东省金融老大。

  而作为立法实验田的广东,在继实践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正在农村宅基地流转方面酝酿重大举措。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若凝 ★张弘/山东报道

  5月末,正是樱桃成熟采摘的季节,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办月庄村村民李太军正组织人员把摘下的樱桃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市场。他家的两亩多地都种了樱桃,每年的收入为7万多元。李太军说,他能富起来,多亏当地农信社,他的樱桃种植大棚都是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建起来的。

  “信用存折”解开贷款瓶颈

  李太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他今年种樱桃贷款5万元基本上没费什么力气,因为手中有了一本绿色的贷款证。拿着这个贷款证和身份证到农村信用社的分支机构,填一张借款申请书就行了,在柜台窗口办理,前后不到20分钟,钱就可以划到自己的存折上。

  月庄村共有1031亩地,大都种了樱桃,368户农民中有186家和李太军一样拥有这样的“权力”—用贷款证贷款,而不用任何资产做抵押。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信用户。

  这是临朐县农村信用社从2000年开始尝试的联户联保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多年来,经过不断完善,如今,已在全省进行了经验推广。

  临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张友彪对记者说,信用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小额农户贷款没有抵押物,缺少担保工具的问题。评定标准是以信用户和信用村的评定为主,一般为5户联保,由于程序严格,风险降到了最低。目前全县有203个村被评为信用村,约占辖内行政村的五分之一,信用户已达到8.6万户。

  记者在一家农村信用社的分理处看到,窗口办理贷款的手续非常简便,但发放贷款证之前的信用调查程序十分严谨,每个村的“信用户”评定小组都由村委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信用社支农联络员、信用社客户经理等人员组成,人员不少于11人,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且进行公示监督。只要条件合格并且由五户联保小组与信用社签订《农户最高额联合保证借款合同》,信用户就可以拿到贷款证了。由于信用户是两年评定一次,两年之内,农户可以凭借贷款证多次借款。说起当“信用户”的好处,李太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信用户”可以享受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要是信用村里的信用户,可以再享受10%的优惠。贷款证可以多次使用,就像存折一样方便,可以随时借随时还。

  正是由于借款和还款的便捷,很多农民都前来农信社贷款,据说,在农忙过后,临朐县信用社柜台前一度出现了农户排队还贷款的场景。

  “金纽带”折射信用文化

  寿光市三元朱村是全国闻名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现在不仅是蔬菜生产基地,还发展了蔬菜冷藏、销售、运输等产业链,成为辐射全国市场的蔬菜集散地。很多农民不光种菜,还从事收购、批发、储运等项目,所需周转资金量很大,农村合作银行与三元朱村的金融合作也就此成为佳话。

  在三元朱村村委会门口,记者看到的众多荣誉牌匾中,“中国农村信用社信用明星村”尤为耀眼,三元朱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继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4月中旬,在潍坊市农村信用社联社和寿光农村合作银行的指导下,村里成立了“金纽带”信用互助协会,93户农民成为首批会员。以往村民加入联户联保小组,最多可以贷款5万元,现在“金纽带”会员从信用评定到拿到贷款证只用两天时间,贷款额度也增加了到了10万元,贷款利率优惠40%,如果年贷款10万元,可以节省利息2000元左右。另外,村里还拿出20万元作为协会风险金,作为个别农户发生非人为因素而不能还款的调剂资金。

  寿光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崔建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采访时说,三元朱村“金纽带”信用互助协会第一次授信额度就达到了811万元,这是信用工程的创新和升级,这种金融机构、村委会、农户的“2+1”支农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纽带和助推器,一定会在其他村镇重点推行,今后还将依据各村经济实力、信用水平等条件,分上、中、下三种类型设计不同的信贷模式。

  一举多赢的“金纽带”不仅是金融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让记者感受到了金融文化创新的气息。三元朱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继成告诉记者,他从1989年开始建蔬菜大棚至今,基本上年年都要向信用社贷款,但是前后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几年前,他的第一笔贷款找了村、乡、县三级部门担保,托了关系才贷到2000元钱,然后,又向亲戚借了钱才建了第一个大棚。其实不少农民当时都有发展的愿望和思路,但苦于没有贷款渠道。现在,不用资产抵押,信用就能作贷款担保,村里的农民都争当信用户,有了信用,盖新房、买农机、娶媳妇都可以贷款了。

  “齐鲁乡情卡”体现金融服务新理念

  有专家指出,金融成本高和缺少担保工具导致的贷款难是长期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两大问题。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从创新担保方式入手,以信用工程为基础,积极探索实行经营权抵押、养殖水面抵押、经济林权抵押以及农业龙头企业担保等方式,破解农民贷款难题,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财政、农业等部门联合推出的“齐鲁惠农一本通”就是服务“三农”的直接体现。将政府对农民的各类补贴资金,如粮食、种子、农资、柴油、库区移民等直补款,通过当地信用社为农户开设的“齐鲁惠农一本通”结算,直接支付到农户的储蓄存折上,确保了政府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到位,杜绝资金被抵扣、截留和挪用的问题,给农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项业务开办以来,深受农户欢迎,已累计发放2000余万本,代发各类支农补贴31.5亿元。

  农民进城打工,做生意,农民走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到哪里。2006年,山东省在全国首家全面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终端取款业务,外出务工人员持任何一家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都可以在信用社基层网点的柜台上直接取款,解决了农民工寄款难、回家携款难的问题。在这些基础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又配套开发了“齐鲁乡情卡”,一折一卡,使农民工在外存款,家里亲人家乡可随时取款,并给予费用优惠。

  临沂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信用社系统第一,2006年实现经营利润4.6亿元。一个区级银行能够创造这样好的经济效益引人深思, 一位专家说, 正是超前的管理理念和品牌服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走进兰山农村合作银行的营业大厅,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文明规范,这些软硬件环境和大城市里的商业银行比起来不相上下。

  兰山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张效节认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银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服务,只有高水平的管理和差异化的服务才能持续经营。因此,他提出了“总部为基层服务、领导为员工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推进文明规范服务, 造黄金品牌形象。

  金融文化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围绕农民需求,为“三农”服务而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正是农村金融文化的内涵。

  作为全国首批八个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截至今年4月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814亿元,存款省内市场占有率达18.1%,贷款省内市场占有率达17.85%,存、贷款余额由改革初期的全省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并进一步巩固了总量优势。同时,农村贷款余额等五项指标连续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也是山东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最强的金融机构,过去低人一等的“土老冒”成了经济发达省份的“金融老大”。

  2007年2月,中国

银监会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金融文化是人在主导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精神反映。金融文化中的正确部分,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为金融理念、金融法律,再指导人的具体行为。培育现代金融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改进“三农”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2007年,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文化培育起步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从治标入手,大力优化营业环境,切实改进业务宣传,加强员工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认真学习借鉴金融系统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做法和先进经验,立足于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功能定位,打造既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色、兼具文化底蕴,又能体现时代要求的现代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文化,逐步建立培育现代农村金融企业文化的长效机制。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