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台州现象的内涵是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台州市委书记张鸿铭

  像台州市商业银行有占员工总数1/3的客户经理,天天奔波在台州的企业、大街小巷、集市社区。他们对一笔贷款发放与否、贷多贷少,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作出判断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浙江省在全省只是选择台州申报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将有哪些政策优惠?

  张鸿铭:浙江省只是选择台州申报国家发改委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相比全省其他地方,台州资源紧缺,国家投入少,区位优势不明显,如何在这种条件下获得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市一个很大的难题,申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可以使台州获得争取先行先试权利。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新的发展时期,较早遇到很多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如在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等方面,这些都需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寻求率先突破。

  2.改革开放以来台州靠经济体制机制改革获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然而目前台州这种先发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很多政策台州已经碰到,而且已经做到很好地落实。如何在新的环境下继续推进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不仅对台州起到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全省、全国都会起到示范的作用。

  3.台州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家经过工商部门登记的股份合作企业诞生在我市,同时,台州也是我国最早由党委、政府出台正式文件支持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的地方之一。1996年台州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此外,台州还承担了党代会常任制、农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等全国性的单项改革试点,既有政治方面改革试点,又有社会、经济方面的改革试点,内容十分丰富,如此全面的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国也是寥寥无几,新时期的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所以台州在这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以上这些改革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有开展全国改革试点的经验,多年来的创新实践为台州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近年来,台州在国内的知名度迅速上升,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实干,在台州进行试点风险较少。

  台州人民自加压力,抢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意识十分强烈。创建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是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三个目标之一,也是台州今后重点抓的工作之一,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工作尚在申报中,将有哪些政策优惠具体要等上级有关部门批复后才能确定。

  《第一财经日报》:“台州现象”概念的提出始于2004年,最近“台州现象”再度引发热议,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新的内涵?

  张鸿铭:“台州现象”是概括台州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和经验的概念,主要内涵是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近来,“台州现象”再一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的发展确实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二是台州的发展对广大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因为台州发展起点不高,资源区位条件还相对落后,这在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今天更具典型意义;三是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创新动力,许多新实践新经验引起各界的持续兴趣。“台州现象”的内涵,除了制度上的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外也有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区域金融创新的成功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蓬勃兴起;基层民主的有效实践;以及“台州人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些都丰富了“台州现象”的内涵,为“台州现象”增添了魅力。

  《第一财经日报》:台州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现处于转型什么阶段?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大概可以说是转型成功?

  张鸿铭:台州转型在当前可以说主要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主要是推动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布局从分散无序转向集聚有序,增长动力从初级要素驱动为主转向高级要素驱动为主,战略重点从内陆型转向沿海型,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升级,就是使台州的制造业企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以此为衡量,台州还处于转型的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在创新、环境、要素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说转型成功的标志,就是台州崛起一批高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第一财经日报》:台州“小银行”的发展对台州民营经济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小银行”逐渐回笼民间借贷资金,是否能降低台州民营企业的资本成本?

  张鸿铭:台州发达的“小银行”对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起了助推的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小银行”功不可没,至2006年末,台州市小企业贷款余额达447.8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34.1%。台州近60%的工业经济总量是由90%以上的微小企业创造,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而且企业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高”等特点,大银行在对小型企业服务时,存在较高的信息收集和更新成本。而土生土长的“小银行”则与民营企业有着制度、人缘、地缘上的亲和力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为众多的小企业提供效率较高的融资渠道。像台州市商业银行有占员工总数1/3的客户经理,天天奔波在台州的企业、大街小巷、集市社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地方经济的信息动态、人情世故了如指掌。他们对一笔贷款发放与否、贷多贷少,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作出判断。

  台州是个民间融资活跃的地区,民间资金丰裕。地方性“小银行”的发展对民间借贷资金有一定的回笼作用,到2006年末全市城市商业银行存款余额达到近250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5%左右。贷款余额近180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3%左右。“小银行”与“小企业”的互补性很强,在共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它们在市场上联手共进,互相推动,结成了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有机的利益共同体。台州发达的民营经济为台州“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小银行”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融资渠道,对于降低民营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有显著成效的。这不仅表现在贷款利率低于民间借贷平均水平,还表现在“小银行”灵活的机制适应了小企业信贷需求“急、频、少、高”、信贷抵押物不足等特点,为企业争得了机会成本。

  《第一财经日报》:要大力推动“小银行”发展,台州市政府的角色是否有别于以往参与经济角色?相比较其他领域,干预色彩会否强些?

  张鸿铭:台州市商业银行政府参股为5%,当时政府参股的目的是为了绕过政策上的禁区以及为民营银行提供信誉支撑。金融是特殊企业,它的运行和发展也应该按照经济规模办事,台州市政府是开明的政府,两家政府参股的商业银行都具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政府不干预其经营管理。但是政府的“不干预”并非“不参与”,以往在这些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曾经给予了重要支持,如要求在资金存放上对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把财政信用清理的操作委托给泰隆、台商行办理,动员干部和地方财力支持他们的稳定等。为大力推动“小银行”的发展,政府要做的事有三件:一是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为“小银行”的发展提供绿色通道;二是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下大力气,对“小银行”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三是在银企沟通中充当桥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从整体经济发展而言,政府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宽”,即环境宽松,政策宽待,空间宽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