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就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等答问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17:57 中国网

  [经济日报记者]:

  有数据表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请问马主任,您对此怎么看?我们又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马凯]:

  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这是一个事实。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关注。对此,我想需要做客观、全面的分析,我讲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应该充分肯定,经过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都是在提高的。纵向比,就是自己和自己比,生活都是有明显改善的。

  2006年和1978年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长6.7%。

  生活水平改善,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翻天覆地的。我们刚过完春节,倒退二三十年,那时候春节我们吃什么、买什么、用什么、玩什么?可能在座的年岁大一点的人都记忆犹新。那时候就是一个人增加半斤花生、二两瓜子、三斤带鱼,还得拿本排队。现在过年大家吃什么,光放鞭炮就海了。压岁钱过去一毛、五毛就不错了,现在也是一张,但是变成一百元,有的甚至是上千元,都不同程度说明我们的生活有明显改善。

  但是我们确实要正视,在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改善的同时,确实有快有慢。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定。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与我国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有关;还有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别,比如上海和青海,地理条件、位置就是不一样;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在的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完善;也有调节不力的问题,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还存在,收入秩序存在一些混乱。

  当然也有阶段性、过程性的因素,国际经验也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某一个历史阶段,往往出现收入差距扩大这样一个过程。这种收入差距的性质是什么呢?它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差距,是前进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

  为了解决、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了缩小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总额达到了4600亿元,中央专项和一般的转移支付要超过5000亿元,再加上铁路、公路等专项建设基金投入到西部地区,总计要超过12000亿人民币,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城市已经建立了,农村去年有25个省市已经建立,今年全部铺开。同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了调节过高收入,加大了对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去年全年征收了2400多亿,是2000年的3.7倍。

  当然,要真正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经过长期努力,根本是三条:第一,靠发展。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把国民经济蛋糕做大,做大才能切好。

  第二,靠改革。深化包括收入分配体制在内的诸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还有一项重要改革,就是要创造一个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的体制机制环境。有时候机会公平比分配结果公平更为重要、更为根本。

  第三,靠调节。就是要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调节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香港商报记者]: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和香港股市乃至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股市出现了一些震荡,特别是美国下跌比较严重。于是有一些美国政治家和舆论指“祸水”来自东方,也有的说震源在中国。对此您有什么评论?

  [马凯]:

  股市的变化,包括股市是姓牛还是姓熊,是跌还是涨,是市场交易的结果。投资者对股市的风险和收益应当进行理性判断和决策。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规则,加强监管,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不缺位也不越位。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是政府坚持的基本立场,这个不会改变。至于各国的股市变化,都有自身的复杂原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主要受本国、本地区因素影响,同时因市场国际化程度不同,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马主任,国务院已经把京津冀地区发展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来说,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比如产业布局不合理,分工比较重叠。请问国家在推动京津冀地区发展当中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这些政策和措施什么时候出台?

  [马凯]:

  区域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才记者同志所说的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从2004年就开始着手编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正在修改过程中,修改以后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报国务院审批。这个规划正是要回答你所提出的功能定位问题、产业布局问题和三省市的分工合作问题。

  [半岛电视台记者]:

  马凯主任,您好。刚才您讲到中国人的收入问题,您举了过年的例子,但是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居民过年时消费量很大,但在一般情况下消费量不够,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人没有好的社会保障。中国政府怎么看这个问题?将来有什么安排?

  [马凯]:

  首先我想澄清一个事实,中国是否内需不足或者消费不足?国内需求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几十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从1979年到2006年,GDP年均增长9.6%,其中内需贡献92%以上,外需只占7%—8%。

  消费需求从总量上看,增长不算慢。从社会商品零售额来看,最近几年增幅都是12%、13%,是一个加速过程。特别是从国际比较看,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增幅,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是7%,美国是3%,世界平均是2.4%。

  这不是我的数据,而是世界银行的数据。所以很多外国专家不说消费增长1%、2%、3%的国家消费不足,反而说我们增长7%的国家消费不足,我认为是不客观的。

  问题在于,相对于投资过快增长而言,消费增长相对偏慢。就消费自身而言,如果说有问题、有不足的话,是结构性不足,主要是农村地区消费不足、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所以,扩大消费的重点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

  同时,确实像记者先生所说的,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所以居民消费还有后顾之忧,有些近期消费就拖延到远期了。所以我赞成你的观点,就是如果要继续扩大消费的话,要深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改革,增强居民即期消费的愿望。中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谢谢。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