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金融系统反腐败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 09:29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程瑞华

  金融腐败滋生和泛滥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积累过程,既有金融腐败分子的主观因素,更有金融系统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不到位因素。因此,加强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业的透明度,是形成健全的权力制衡机制,抑制金融腐败的重要手段。

  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15日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全国共查结商业贿赂案件17084件,涉案总金额45.06亿元。

  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13件,涉及金额2608万元,涉及人员164人。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数据统计分析看,近几年来银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一是发生在银行业的商业贿赂案件主要表现为银行业从业人员收受贿赂。二是银行业商业贿赂案件主要发生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三是银行业商业贿赂案件主要发生在信贷及相关业务、基建

装修和IT项目等大额采购环节。四是银行业商业贿赂案件多发于基层金融机构,涉案者多为基层金融机构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五是银行业商业贿赂案件隐蔽性强,多为相关案件连带发现。

  的确,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金融腐败呈现出职务腐败居多、腐败手段越发隐蔽以及涉外性增强等新特征。中国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在金融腐败案件中的职务犯罪比例达到了80%以上。在我国的金融系统中,不管是高级管理官员,还是一般员工,很多都拥有较大的权力和权力异化的便利。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金融案件占总案件量的80%,具有普遍性。

  金融机构是一个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行业,金钱的诱惑更为直接和强烈,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却只抓业务,疏于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一些人拜金主义思想恶性膨胀,最终铤而走险。同时,由于金融业务大量增加,有的单位缺乏必要的警惕和防范,在用人上把关不严,使个别思想品德差、业务素质低,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在重要岗位上工作,使得金融机构行业作风出现严重问题。

  就其危害性而言,金融腐败这颗毒瘤所带来的破坏性比一般腐败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不仅损害了社会规则的公平性、助长奢侈之风,而且降低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害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剧金融风险,造成资本外逃,这都会直接阻碍资本形成,抑制经济增长,可能引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并且导致国家财富流失,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腐败滋生和泛滥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积累过程,既有金融腐败分子的主观因素,更有金融系统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不到位因素。因此,加强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业的透明度,是形成健全的权力制衡机制,抑制金融腐败的重要手段。各级金融机构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构建和实施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融入推进金融改革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中,把握关键,抓住核心,形成良好的反腐倡廉工作氛围,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清除障碍。要把加强教育作为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思想教育在前;要把健全制度作为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保证性工作来抓,做到制度约束在前;要把强化监督作为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做到严格监督在前。积极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把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因为,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持金融生态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并且关系到一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

  从更大的方面来讲,反腐倡廉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极少数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

病毒,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尤其是抓住经济领域中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不断完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