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绿色机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10:59 《环球企业家》杂志

  在价格和质量之后,海尔为“中国制造”贴上的新标签

  文·本刊记者 仇勇

  在海尔巨大的冰箱制造车间里,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他们要把厂房顶上的400瓦高压钠灯全部换成160瓦节能灯。就在数天前,他们刚把24台节电器安装完毕,普通的电源开关也都换成了光感应式开关。

  这些只不过是杨军笔记本上所记录的海尔庞大的清洁生产计划的一部分,杨是海尔冰箱中二事业部定单中心经理,从2005年年中开始,他又多了一项职责,就是在其所在的冰箱车间推行以“节能、降耗、减污、提效”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他要过问的事务如此之多:从原材料的正确堆放到模具工艺的改进方法,以及决定使用哪种节能灯泡。

  如果考虑到这家全球第四大白电制造商拥有超过5万名的员工,每年生产多达96个门类的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你就可以想象,任何新的管理措施的推行都将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

  但海尔决意成为类似实践的先行者,这也是应对全球商业环境变化的需要,欧盟在2003年1月23日颁布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要求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必须在2006年7月1日后符合有关有害物质含量的标准。

  镉、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这些普通消费者难以记住的有害物质名称,构成了中国电子制造商们新的出口壁垒。海尔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此项清洁生产计划,如今,海尔不仅做到出口欧盟的产品符合ROHS指令要求,即使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大多数产品也是如此,它甚至建立了比ROHS指令还严格的“海尔标准”:每种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已做到比后者所要求的还低20%。

  【持续改进】

  这是从设计研发开始的一场绿色战争。对海尔的研发人员来说,他们要对付的不仅是“一”台冰箱,更是多达数百个的零部件——大到绝热材料,小到一颗螺丝钉。这几乎是一个可以无限提升的过程:如何更节能,更环保,而且制造成本还能保持竞争力?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的情景直接启发了张瑞敏:无论是-150℃到38℃之间的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还是飞船升空过程中外表面摩擦生热到1700-3000℃,飞船舱内的温度都不受影响,这样好的绝热材料能否应用到海尔的冰箱中?

  海尔冰箱研发部门随即启动了这项研究,但难题在于,从航天转为民用的过程中,如何在保证同样性能的情况下,让成本降低,使之具备商业化的可能?在经历了5到6次的失败后,海尔终于在2004年8月研发出第一代的宇航材料。传统的冰箱绝热材料不仅效果一般,而且成为废料后对环境还会产生污染,而新的宇航材料不仅可以对抗从-40℃到60℃的环境温度变化,而且所含制造成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把绝热系数从普通材料的19.5mw/mk改写为3mw/mk,每日耗电量比以前少了一半。“就好像让冰箱从过去的‘老棉袄、老棉裤’换上了‘保暖内衣’。”海尔冰箱新商品开发部蒲显开说。

  事实上,还有普通消费者难以觉察的数不胜数的微小改进在海尔的冰箱上发生着。比如冰箱门封条处理,已从过去的单气囊发展到双气囊,直到现在的异型三气囊;所用风扇从交流电机改为直流电机,不仅降低了1/3的用电量,而且也减少了噪音;采用同步出风方式的风道设计,提高冰箱内的冷藏效果……

  海尔不仅在节能方面持续改进,也试图让冰箱变得更“保鲜”。2006年7月上市的海尔鲜+冰箱,能够模仿太阳光,不断释放5种波长的光波,让放在冰箱里的果蔬继续发生光合作用,延长自然新鲜的时间。据海尔反复实验的测试结果,其保鲜能力能比一般冰箱提高30%。这款冰箱也因此成为海尔最新的“疯狂商品”,每月销量达1万多台。

  千万不要以为一台绿色冰箱的诞生只是发生在实验室的故事。对杨军来说,他的任务是要保证整个制造过程也符合清洁生产的标准。从2005年7月开始到2006年6月,杨军和其清洁生产推进小组在冰箱中二事业部开始有关ROHS的全员培训和考试,让员工先从辨认ROHS标志开始,到熟悉有关生产管理规定。对考试得分在80分以下的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再考试。

  希望所有生产线同时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不太现实。“我们先通过‘网格调研’的方式,摸清大家的底,”杨军说,“然后采用‘拉平看齐’的办法。”所谓“拉平看齐”,就是先在某条具备提升空间的生产线上进行改造,然后激励其它生产线向其学习。

  2006年8月,海尔还通过了QC080000的国际认证,这是一个关于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的体系,它要求把不同的原材料实施严格的现场堆放管理和领用管理,防止交叉污染。而生产中产生的多余物料,海尔则鼓励供应商回收再利用。

  这是一个开始。海尔希望在2007年3月前,让所有的零部件全部实现环保化;在2008年前,杜绝包装材料的白色污染;所有产品达到欧洲A++能耗标准——现在,海尔有6款冰箱已经达到此标准。

  从2005年7月起,海尔还实施了一项由可回收利用的蜂窝纸板替代白色泡沫包装的计划,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白色污染,并使得每台冰箱的包装成本降低了两毛钱——这是一个看似微小的进步,但如果考虑到仅海尔中二冰箱事业部每年就量产150万台,一年30万元的成本就节约出来了。

  【同步“更新”】

  现在,海尔冰箱生产线上的员工已习惯于在领取原材料时,看一看上面有没有符合ROHS指令的标志了。但如何让自己的供应商们主动在所提供的原材料上都贴上这一标签,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2005年,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公司营销总监潘新泽把海尔有关实施ROHS指令的文件传送到巴西总部时,这家全球最大的制冷压缩机制造商惊奇不已,因为它自己还没有实施相关立项工作,“不相信中国企业能够做到如此超前”。不过很快地,恩布拉科就在北京的工厂里推行ROHS指令,并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这一认证的压缩机制造商。“这几年海尔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严,所以我们进步也很快。”潘新泽对《环球企业家》说。

  这样的同步“更新”技术的故事并不是第一次。当海尔打算上马8KA系列冰箱时,曾经向所有压缩机制造商提出,希望能耗达到0.35度/天的水平,当时国内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敢接这个标,只有恩布拉科“很勇敢地接过来”。为了帮海尔在整体系统设计上达到此标准,恩布拉科还花了13万元人民币的空运加急费,把两台箱体运到巴西进行系统优化。

  恩布拉科只是海尔300多家主要供应商中的一个,像这样有生产改进意识的厂商被海尔划为低风险类的供应商,而那些改造难度大的供应商则被划入高风险类。海尔物流采购部门为此制订了详细的供应商优化方案,主动组织供应商们参加有关ROHS指令的培训,派技术人员到供应商的工厂里帮其改进生产。2005年,合格的供应商都签订了有关的承诺书。“ROHS指令看起来是障碍,但其实是我们提高对供应链掌控能力的契机。”海尔冰箱本部见习部长张世玉对《环球企业家》说,“这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基础制造水平,以增强对外部商业环境变化的免疫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