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管理善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10:59 《环球企业家》杂志

  在操作公益项目时,微软精心设计和管理的程度并不亚于软件开发

  文·本刊记者 于欣烈

  对微软中国社区事务总监张烨来说,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该完全符合公司公益项目资助的标准——这所小学与整洁宽阔的北京望京高科技园仅有一条铁路之隔,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居地。这里垃圾成堆,简易房屋杂乱无章,一名外来打工妹在这里盖起了一座简易小楼,成立了设施简陋的小学。但考察完后,张烨拒绝了打工妹的援助申请,与此同时,她还放弃了北京北郊清河一所类似的学校。

  但在拒绝上述两个项目后不久,微软中国却在2006年11月资助了北京什刹海社区学习中心。众所周知,名人故居、皇室旧所星罗棋布的什刹海地区已经成为时尚与

传统文化结合的休闲场所。这个与小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区,为什么能够击败急需帮助的民办小学,成为微软中国的选择?

  资金自然不是问题。2005年微软向全球社区以及民间组织捐赠现金6100万美元和价值2.73亿美元的软件系统,1990年代进入中国后,包括资金、软件、教材等在内,这家软件巨头在公益事业方面总计已投入约600万美元。

  唯一的原因还在于这家软件公司对公益事业选择的标准——对微软而言,公益事业不是单纯做好事,而且需要与公司发展结合。具体而言,张烨希望在做社区公益时,能把微软中国的IT项目切入进去,作为整个社区服务项目中的一部分实现互惠,从而为目标服务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务。

  什刹海社区恰好符合这个标准。这里人口超过10万,包括9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及1200余户困难家庭,生活环境多元化。社区学习中心每班可有60名学员参加电脑培训。在接下来的2年里,社区学习中心能够直接培训学员900名。这样微软中国的公益项目才能够影响到足够多的目标群体,并且可持续性很好。同时在2年后当微软退出时,这样的项目还会在社区机构或者其他捐赠者的帮助下继续运行下去。

  而那两所农民工小学不仅不符合微软中国公益项目确定的目标服务人群,而且受益人群会被限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甚至这些学校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完全无法保证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望京和清河的两个项目申请令我非常感动。但同时我也会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忘记我是在执行一个项目”,张烨对《环球企业家》说,“一时的爱心冲动,无法确保获得预期的效果。”

  【不一样的“潜力无限”】

  很长一段时间,微软中国也像多数从事公益事业的企业一样,哪里有需求就捐赠一些,缺乏明确的目标。但随后微软意识到,这样做下去无法建立鲜明的、微软风格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必须在公益事业方面从事一些自身具有优势而又与众不同的项目。于是2003年微软开始推广全球公益事业项目“潜力无限”,利用微软在软件、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在社区里成立了学习中心,服务于当地弱势群体的活动。2004年该项目被引入中国。

  在中国,微软首要工作就是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目标群体。微软发现“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且这些“三农”弱势群体面临着就业、技能发展、法律保护、子女教育以及健康保险等多种社会问题——这正好是微软中国需要关注的对象。

  不过想要获得总部的认可并不容易。微软中国首先资助一些学者进行相关调研,然后根据这些学者所提供的厚厚两本调查报告,开始针对这个项目召开分析讨论会。这还不够,微软总部甚至派出专员和专家到中国一些可能实施“潜力无限”项目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如此严格审批,总部与微软中国才共同确定在从2004年到2010年中,“潜力无限”项目在中国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农民及农民工。同时根据之前调查、分析结果,微软中国发现在社区更有助于他们找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张烨发现,向总部申请资金支持的过程,实际上是各个地区项目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总部为大中华地区提供一个相关的整体预算,具体到某一个项目能够获得多少资金,则需要经过亚太区和总部严格的审核评估。需要将一个项目的社会效应、合作伙伴、产出甚至预计培训人数、受益人数详细说明。只有逻辑通顺、有说服力的申请才有可能通过。

  第一次申请的报告会伴随着一堆问题返回到张烨的手中。返回的问题大多集中在项目的产出情况。比如合作的NGO组织是否拥有能力来提供这样的服务。同时要求说明如何评估这个项目,每个季度评估该项目的指标有哪些等等。申请的过程需要更多量化的东西而不只是洋洋洒洒的文字说明,而从申请开始到获得资助大概需要3-5个月的时间。

  总部对公益项目产出的重视,使得张烨在公益项目的前期设计时,自然就会重视项目的影响范围、受益人群和可持续性。修建社区学习中心与慰问社区演出等慈善活动不同,由于需要电脑等基础设施,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目前微软中国的每一个社区学习中心项目都计划运行2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项目也兼容】

  深入了解微软做公益事业的风格后,张烨确立了选择公益项目的一个基础理念——Intergrated Programme Management,意为微软中国的公益项目要尽量避免孤立存在,而是要与社区的其他项目兼容。

  在新财年,微软中国还会将在北京、

福建、云南、山西和四川新建立7个社区学习中心。这些社区学习中心与现有的全国9省市正在运行的15个社区学习中心一起,为当地社区的农民工、农家女和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截至2006年初微软中国在“潜力无限”项目上已经捐赠近200万美元。社区学习中心直接培训人数达3000多人,使近3万人受益。

  但不要以为建成社区学习中心后,张烨就可以把工作完全交给NGO组织了。她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定期评估已经开始运行的公益项目。合作伙伴会通过提交报告、网络通信等方式随时与张烨联系。例如合作伙伴会定期收到微软信息系统发送的链接地址,要求提供如该季度培训人数等内容详细的工作报告。除了技术手段上的项目推动外,微软中国还会进行人文形式的评估。微软总部、亚太区和中国的业务负责人都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到项目实施地点访问、观察和检测。

  在与合作伙伴磋商、洽谈,跟当地政府交流、听取意见和需求之后,张烨还要到受益人群比如陕西安塞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炕头上坐一会儿;要去社区学习中心和老师聊一聊。甚至有时还需要帮助协调合作伙伴与当地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解决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张烨感觉这种通过直观的接触了解到的东西,要远比从那些书面报告上得到的多,对工作特别有帮助。

  与许多只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捐赠表爱心的企业不同,微软有自己的一个长远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这家公司在全球大多数地区都设有社区事务的官员来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某一个项目。而当地负责社区事务的官员,大多都是像张烨这样的背景——张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2006年1月加入微软。之前任职于福特基金会,并且曾担任亚洲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而亚洲地区公益事业的负责人罗丽·福曼曾为里根政府担任高级政治分析师、亚洲发展银行董事会驻迈阿密的美国执行董事,也担任过非政府组织的筹款人。

  正是有这样的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体制,有这样的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策略,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其专业化程度、规划和评估指标就建立得比较完善。张烨认为,英文的“Charity”只是做善事、施舍。但微软中国所做的则是“Philanthropy”,即公益事业,“但光靠施舍则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够真正影响社会发展,还应当有一个专业的视角。”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