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海南农垦大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3:58 中国经济周刊

  从建国初期承担“对内保障”历史使命的橡胶种植基地,到如今年产值突破60亿元的超大规模企业群体,再到通过内部改制打造市场化的集团军,海南农垦正在人们的淡忘中开始实现其“海南航母”乃至“中国航母”的未来目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眉 张梅芳/海南报道

  海南省农垦,这个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承担着“对内保障”的特殊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完成了其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封锁和橡胶禁运”的历史使命后,正在人们的淡忘中实现历史性的大变革。

  “海南农垦已从最初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发展成如今以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兼具教育、卫生、公安、民政等社会职能的特大型企业群体。”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亚荣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介绍说。

  尤为令人关注的是,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海南农垦,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正在打破以往人们印象中集经济、社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小社会”形象,在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和经营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

  “重新整合庞大、复杂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建立符合市场化运行规律的现代化集团大公司,是海南农垦近年来在企业改制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吴亚荣还透露说,“继2005年组建海南天然橡胶集团之后,另外两家农业产业化的集团公司也将在近期挂牌。”

  “这些集团化大公司,将成为海南农垦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海南农垦的未来目标是突破海南概念,甚至中国概念,做世界的海南农垦,”吴亚荣说。

  在实现自身转型和发展的同时,靠种植业起家的海南农垦,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海南农垦转型:

  从“小社会”变为“集团军”

  大—这是海南农垦给外界的第一感觉,“1/8的人口,1/4的土地”,这是吴亚荣局长介绍海南农垦在海南省的地位时常用的两个数字。

  而另一组数字似乎更能体现海南农垦之大:目前总人口106万人,拥有规划土地总面积1280万亩,辖有国有农场92个,41个独立核算的工商建运企业,400多所各类学校,近百家医院,总资产超过了124亿元,农垦企业遍布全省18个市县……

  “这是三代农垦人共同创造的奇迹,”吴亚荣评价说,“但也正是这一‘大’的特色,让海南农垦面临着市场化转型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海南农垦有多大?

  《中国经济周刊》从海南农垦获悉的一组数字表明,从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角度看,海南农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2005年垦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仅限橡胶和农产品产值)大关,占当年海南省生产总值的15%左右;而在2000年,垦区的生产总值仅为35.95亿元,近5年来年均增长10.2%,增速高于海南省平均水平;国家投资回收率为144.1%,积累固定资产现值120多亿元。

  这几年,垦区的经济效益更是大幅度提高,从“九五”时期亏损8.81亿元,转为“十五”时期盈利8.64亿元,其中2004年盈利4.7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十五”期间,垦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55.5亿元,比“九五”时期净增16.7亿元,总量增长43%,是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的时期;

  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干胶年生产能力23万吨,累计生产干胶460万吨,替代进口节约外汇40亿美元;

  ……

  海南农垦成立和发展的50多年中,共上缴税利63.7亿元,投资回收率为143.9%,其中农业税占海南全省的50%以上;累计支援地方建设资金3亿多元,无偿向地方移交了57个农业项目和工厂,同时通过并场带乡,先后接纳了毗邻的1529个自然村、23.3万人口,其中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近8万人,有力地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实现垦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海南农垦还在山区建起了一批现代化的文明城镇,其中一些城镇成为海南省的生态样板,并成为海南省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垦区“小社会”

  从经济角度看,目前的海南农垦无论是在经营规模、收益水平还是竞争力方面,都可以称为是一个农、工、商综合经营体;但与一般的经济组织相比,海南农垦又是一个教、科、文、卫全面发展的“小社会”。

  用吴亚荣的话来说,“目前的海南农垦已发展成为以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兼具教育、卫生、公安、民政等社会职能的特大型企业群体或社会经济体系。”

  这种独特的身份和定位,是由其最初成立时的独特历史背景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作为我国三大直属垦区之一(另外两个为黑龙江农垦和新疆建设兵团),海南农垦创建于1952年,当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橡胶禁运”,党中央作出了“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决策,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宣告成立,随后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合编进来,开始了海南大规模垦殖事业的建设。

  “当时海南农垦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依靠锄头砍刀开山劈岭,在海南岛的荒山野岭上种植橡胶。”吴亚荣介绍说。

  经过半个多世纪、三代农垦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创造了在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种植成功的奇迹,在海南岛的荒山野岭开垦了370多万亩橡胶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目前,海南农垦除了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外,还形成了一个100多万人口的新型移民社会和独特的农垦社区。在农垦社区内,已经建立了教育、卫生、能源、水利、交通公安、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

  如教育方面,已经建立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体系,垦区早已于1994年就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卫生方面,海南农垦建立了独立的医疗防疫体系,形成了局、场、队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拥有局属医院3家、农场医院90多家、总局卫生防疫站一家、场防疫站92个、基层卫生所2000多个。对于最初在热带丛林进行开荒垦殖而建设起来的海南农垦而言,目前独立、庞大、健全的卫生防疫体系,既是50多年来与困难和疾病斗争的成果,也是农垦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公安方面,1981年海南农垦公安由保卫体制改为公安体制,形成总局公安局、市(县)分局、农场派出所三级领导体系,农垦公安成为海南省公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垦区社会治安、护林保胶和稳定全省治安大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据介绍,海南农垦承担的这些社会事业,每年为当地政府分担了3亿多元的费用开支。

  对于海南农垦目前这种集经济组织与社会事业于一身的特殊身份,吴亚荣给予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四不像、三不分、两管、两都管。

  所谓“四不像”,是指不像政府、不像企业、不像军队、不像农村。“说是政府吧,可要上税;说是企业吧,我们要办社会;说是军队吧,又没经费;说是农村吧,还要求入工会;”

  所谓“三不分”,是指党、政、企不分,如海南农垦对外有三个牌子:农垦总局党委、农垦总局、农垦总公司。

  所谓“两都管”,是指作为中央企业由农业部直属管,但人事由海南省政府管。

  “当然,对于海南农垦的这种现状,一定要放在其成立和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特殊历史使命这一大前提下来看待,”吴亚荣解释说。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