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卡斯特事件 看得见的结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6:37 消费日报

  如果客观一点,换个角度看,炒得沸沸扬扬的“卡斯特事件”更像是一场给业外看的闹剧。

  与此前的保乐力加的芝华士事件一样,业界流行的说法是卡斯特被竞争对手“摆了一道”。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不无担忧地对笔者表示,这类事情一再发生,说明并非偶然,而是目前行业存在不良风气的体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这一不良风气就是不正当竞争。而且,从最开始的价格战,到后来的概念口水战,再演变成现在的互相揭短,葡萄酒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挤压对手,甚至有些丧失理智。

  这种短视行为的结局一眼就能看见:由于影射、波及面广,且一般造势者出言模糊,不熟悉内情的消费者无从,也懒得追究具体所指,因此,所谓的“揭短”,只会令行业企业都“惹上一身臊”,所损害的也就并非事件主角的一家之利,而是客观上加深了消费者对于整个酒类价格体系的质疑,从而导致对整个

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甚至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失去市场。

  这是始作俑者希望看到的吗?显然不。

  事实上,但凡有点理智,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葡萄酒品牌,都不应该再就此问题争论下去。仔细想想,媒体之前质疑的焦点,其实只在酒水裸价上,并未牵扯到品牌层面。但恰恰是原当事方不当的应对处理方式,加剧了事态恶劣程度,最终造成互相对攻的局面,上演了一幕可笑的闹剧。

  中国葡萄酒市场有多大?从1997年到2005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从10多万吨小幅增加到50万吨,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也只有0.38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欧洲平均水平的1/120,距离国家有关部门预计的人均消费1.5升的远期规划相去甚远——这就意味着,在所有酒类产品当中,最有盈利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就是葡萄酒。

  在业界享有盛誉的法国葡萄酒,其品牌的锻造和地位的形成,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维护和经营。即便国产葡萄酒,其品牌的初步树立,也花费了20年的时间。谁敢保证,眼下行业内悄然滋蔓的互相揭短的不良风气,不会将上述努力毁于一旦?

  一边是自觉规范竞争行为,创建和谐健康的市场环境;一边是一举三损的混乱之战。孰利孰弊,也是一眼就看得到答案的选择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