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 > 正文
 

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24日会议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5:52 新浪财经

  由《中国海关》杂志与《商务周刊》杂志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于2006年2006年6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构建成熟的中国外贸战略与技术、重树中国外贸竞争力”。下面是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24日会议实录。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邵滨鸿):各位先生、女士,大家早上好!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主持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今年如果讲
中国经济大事的可能有一件事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是中国的200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能够为你们主持这个论坛,我感到很激动、很高兴。

  今天的论坛是这样的安排,第一部分是三位演讲嘉宾做主题演讲,最后会有一个专题进行讨论。今天前面的三位演讲嘉宾第一位是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顾问沈平女士,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慧聪集团董事长郭凡生先生,第三位是美中投资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徐昌东先生,现在就开始演讲,在他们的演讲过程中,希望200强的代表们快速的脑筋运转去思考你们的问题,然后在互动讨论中可以提出问题,深入的探讨。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家坐下来能够进行相互的面对面的精神鼓励,充足了劲把我们的企业办的更大更强。首先有请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顾问沈平女士。

  沈平:各位女士、先生们、早上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请允许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成立于2004年12月份,这个时期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不断的讲中国进一步建立起比较靠近自由化经济的市场的背景情况下,也是中国在01年承诺加入WTO以后,在2006年底全面开始开放石油市场的前两年时机,这个时机是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个就造就了石油商会肩负的历史重任。我们石油商会打出了口号是“联合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联合各个企业,共同发展,在建立市场方面获得更好的机会,短短的两年时间,你们可以看到,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包括下面分会的会员加在一起已经有100多家,而且主要是以民营企业的石油公司为代表的石油商会。

  我本人是来自于广州希望能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我们是首家独立的石油市场报价和分析的专业机构,主要从事石油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客户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

  下面我开始我的主题,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叫话语权?一个市场上什么才叫做话语权?你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我的理解第一个是这个价格如何制定,这个价格如何产生,这个游戏规则我有参与、制定的权利,这是第一个话语权。这才能真正能够从根上能够对这个市场有影响、指导作用的话语权,这个是话语权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

  谁是赢家?现在制定游戏规则的是赢家。为什么微软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实现了几百倍几千倍的财富积累,就是不仅制定了游戏规则,还发明了产品。所以说制订游戏规则的一定是有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最容易赚钱的。

  下一个层次,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制定规则,我们还谈什么话语权?是不是就不要再说话语权的问题了?实际上现在的石油行业很接近这种状态,就是说制定游戏规则已经很晚了。

  游戏规则做好了,我能不能在市场上有一个做价权?我是产生价格的,我是制定价格的,不是价格的承受者。不是说你报一个价格,我就要接受。而价格的做价者,都是大家不熟悉市场的价格是多少的情况下,我能来制订价格,这是我觉得话语权的第二个层次。

  下面来看一下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两个层次方面有没有话语权,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因为我本身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做了十几年,正好是中国进入石油市场的这么几年中,从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石油开始,我有幸的参与了并且目睹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走的历程,我们先看一下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历史。

  60年代国际石油市场是被少数几家寡头石油公司控制,就是当时说的七个姐妹,就是当时的七个跨国公司。他们主要是在技术上有优势,知道怎么开采油田。70年代兴起石油资源国有化,像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他们的国有石油公司纷纷建立,沙特石油、伊朗石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大部分都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候要求石油资源的拥有和石油资源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往国有石油公司的转变。到了80年代以后,国有化的石油公司开始引进国际跨国公司的资本和参与,包括早期中东的国家允许欧美的公司直接去开采油田,直接参与股份、像

欧佩克很多国家都是与跨国公司参与是不可分割的。

  到了90年代国有化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化,并且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员,比如

马来西亚的石油公司会到其他地方投资,包括巴西石油公司会到玻利维亚、阿根廷,就是国有石油公司不把界限限制在本国内,已经开始国际化,加上跟国际跨国公司结合以后,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开始形成,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石油市场真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一体化市场,形容非常形象的一点“就像一个咖啡屋”,这里发生一点点事情,咖啡屋的另外一个角落就会感觉到。政治的影响、天气的影响,比如去年美国的暴风,对中国的油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在尼日利亚的罢工、绑架都会对中国的油价直接产生影响,所以国际石油市场目前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市场,是一体化的市场,而且是一个非常敏感、联动性非常高的国际化市场。

  几乎在现在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在90年代初已经开始形成了,价格的制订、市场的游戏规则在那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中国是什么时候才进入到市场呢?我这里做了一个图,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的变化,这个数据来自于海关,大家可以看到,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是正的,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纯出口国,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大量的节约石油,可能听说过“煤代油项项目”,当时的目前就是要换取外汇,当时石油是中国赚取外汇最有利的手段。在93年以前,中国的石油是石油的纯出口国,在93年以后,才变成净进口国,所以从93年时开始,中国才开始进入国际石油市场。进口量的提速是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最近这三五年的经济腾飞让中国石油净出口量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

  其实我们看到这一点,中国在93年才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价格的制订游戏规则在93年以前基本上已经制定好了。市场游戏规则的参与制定权,“我们来的太晚了”,这个游戏规则基本上是由西方跨国公司制定的,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参与制订权,以及期货市场跟现货市场的联动游戏规则都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权?我们既然不能制定规则,有没有能力去改变它呢?美国人经常做这个事情,动不动就说中国人要按我国的规则做事情。实际上在市场上绝对是实力的较量,绝对是谁实力大,谁说了算的较量。

  可喜的是我们的石油需求增长的非常快,在2004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这也是我们的石油需求净进口增长如此快的原因。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就是有话语权呢?很可惜,我们的石油消费规模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在改变游戏规则方面,现在看起来,我们的力量还不太够。

  在国际石油市长的做价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包括跟铜、粮食国际市场的做法不太一样,石油市场是采用交易中心定价的方式,不是每个地方都自行定价的方式,基本上国际上是三个地方的交易中心,纽约、伦敦、新加坡,大家都以这三个地方的交易中心为基价,然后形成一个差价体系。因此石油不像铜,但是对于石油来说,原油加在一起,全球有几百种,汽油也好多不同的规格,所以采用的就是交易中心的定价,亚洲地区就是新加坡来基价的基础来做的转换。当然这个价格也是跟期货进行联动的一种方式。

  像这样的方式,这个中心现在不在中国,我们有没有参与交易中心的资格和能力呢?目前国际市场是一体化市场,对于资格方面就是不需要认证的方式,可以直接参与的,但是对于能力方面,我们目前参与伦敦和纽约的交易中心基本上没有办法参与的,在新加坡目前能够参与新加坡市场定价,直接做市场的话,目前只有仅家国有的几家公司,大部分的石油公司,和民营企业都不被认可来参与交易中心的定价体系。

  另外即使你有硬件参与交易中心的定价,在意识上、技巧上和风险控制上还是有差距的。

  这种交易中心的运作方式对中国来说优势和劣势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交易中心不在中国,我们在买货和卖货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劣势,比如用户的出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资金的能力,包括在市场上的被认可度,这方面我们都处于劣势。

  下面想分享一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话语权,我觉得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的问题,不是说多几个公司参与这个市场而已,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应该是统一布局和研究。应该和建立国内石油市场合在一起来考虑,整个国际市场包括中国都是它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体化,应该和国内石油市场合在一起来考虑,当你设计国内市场的话,一定要作为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话语权,影响价格这块来考虑。

  同时要研究透彻现有的国际市场运作规律和细则,以前在获得话语权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政府、民间的各个企业,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往往是闭门造车,自己造出一个期货产品,变成投机的市场,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影响力,就是走了很多的弯路。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应该用国际通用的规则,把它应用到我们国人占优势的市场上来。比如在中国建立石油交易中心,让石油交易中心的运作可以把国外的运作方式引进,让石油交易中心的运作影响国际市场的运作,慢慢过渡到用国内的交易中心的价格来进行国际市场的贸易。实际上美国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照搬到我们的模式上,运用在话语权的工作上来。

  中国石油企业为什么要出去?从前面讲到话语权来说,只有走出去,才能获得话语权,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获取资源,获取资源的占有权,就是在国际市场扩大影响力。

  我最近刚刚参加一个国家的会议,有一个专家讲了,其实石油开采已经呈现下降的局面,说的悲观一点,15年20年以后可能就要担心哪里还有油供,中国目前是工业化的中后期,还需要2、30年的石油保证,在中短期之内无法替代石油的情况下,走出去获取资源的控制权,就变成是一个真正国家战略角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会是很多的,当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政治上的,比如俄罗斯就不愿意把石油卖给中国,就是一些政治壁垒,还有非洲国家可能有文化上面的障碍,还有社会不稳定的障碍,包括中国企业怎么熟悉国际化的运作方式,这些都会面临一些挑战。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沈平女士的演讲,她演讲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几个问题,比如话语权,我现在第一次听到企业在增加国际竞争能力的时候,不断的讲到话语权,因为话语权以前都是媒体工作者经常讲的事情。现在行业交叉化相互融通的趋势和范围已经越来越大了。下面进行第二位的演讲,演讲嘉宾是慧聪集团董事长郭凡生先生。

  郭凡生:到这里我看了一下会议参加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我对演讲的题目做了一定的修改,我的题目是制度创新,副标题中国从外贸大国到外贸强国的必由之路。

  刚才已经讨论话语权的问题,为什么没有话语权?是因为你不是强国,你是大国。大国和强国的区分在于,强国我需要的少,但我有垄断资源的时候,我有最好品牌创新的时候,我可以要求你。大国,就像中国是铁矿石的最大采购国一样,你采购量越大,越没有话语权。我们慧聪公司是B2B电子商务的公司,我个人原来在国家体改委工作,92年开始做慧聪,一直是游离于学者和商人之间,我试图把学者的规则放到商业当中,当然中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们公司现在将近有3000人,我们有500到600人的研究院专门从事市场拓展和研究的。我相信我们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是领先的。

  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了外贸大国,我们现在的GDP外贸依存度超过了40%,但是中国仅仅是外贸大国,并不是一个强国。我们经常对企业做培训,前一段在顺德,对中国家电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我后来说,一步小心就握一个世界名牌的时候,我说你们成功的时候,显然从中国制造的角度你们成功了,可以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家电是顺德造的。不断说什么,顺德人都有许许多多可以骄傲的地方,但是我问他们,为什么一个DVD有10元的利润,你为什么只能拿1元?我为什么你们成功了,你们可以告诉我们,把你的员工工资涨50%,你可以成功?我们依附于什么,依附于掠夺性的开采,对于环境的迫害,最重要的是我们只有100多美元的低工资。

  作为外贸大国,大到什么程度?今天中国已经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如果GDP依靠90%外贸,那么中国就要灭亡。今天来到这里的200强,你们不是强,你们是中国200大。因为你们只是制造业体系。什么叫强,出口有10亿,你有5亿利润,才叫强。我们很多时候讲中石油、中石化都在想这条路应该怎样走?一个企业只要有技术有资金就能强。今天中国制造的主体是谁?已经不是国有企业,我们在体改委工作的时候,怎么搞活国营企业?现在搞的是国营企业从竞争中退出。

  20年前,中国最有钱,最财大气粗的就是国营企业,而现在哪块国营企业退出,那块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得天下。为什么20多年前,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人的民营企业今天成了中国制造的主体?一定不是因为他们有钱、有技术、有人。原因何在?我觉得外贸20大要变成外贸200强,一定要把这个道理查清楚。78年我在人民大学学习,79年我们到安徽调查包产到户的村子,在那里我们看到一个场景,后来一直总结这个规律,我们看到这个地、一个牛、一个人民,人民公社打的粮食不够吃,年年饿死人,三年自然灾害饿死2000到3000万人,我们看到还是这个人、当年包产到户打的粮食不但够吃了,还能卖余粮。这个所有的生产要素没有变,唯一改变的是制度。从人民公社的制度便成了包产到户按劳取酬的制度,是这种制度的推动使中国有了今天讨论话语权的基础,如果没有安徽省凤阳县那个小山村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制造的制度和创造的制度有什么差别?你们是外贸200大,我承认,但是你们一定不是外贸200强。垄断行业不讨论,任何一个竞争性行业进入世界的基础都是在于利润回报率很低,才能进入。所以你不是大,你是强。

  怎样又大到强?大和强之间的制度是什么差异?这个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成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今天一说家电,一说鞋子业、服装业、中国制造了不起,垄断行业没有什么,不要看中国电信收的那么多,没有本事走出国门。中国走出出口的外贸200大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创造的。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外贸大国的基础环境是什么?第一在于国营企业的严重垄断,国营企业不等打自己就垮了。因为它的制度机器不行,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能够把勤劳的人变懒、聪明的人变笨。而合理的制度能够把懒的人变勤劳。所以国有企业的无能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成功的基础。

  前一段我跟温州的企业老总谈的,我说你成功的原因在于你是民企。所以现在相当多的民企是靠国企已经取得的市场份额用制度进行竞争的,在管理上远远不够精细化。中国一个非常大的家电企业,你想想不到他有那么大?他至今没有ERP,全国每天1万多的销售人员通过短信来交流。为什么联想成功的完成了ERP,因为它面对的是DELL。

  中国制造的大量企业在轻易取得了国营企业已经创造的市场份额之后,又迷失了方向,因为在他们面前,美国人、欧洲人管理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已经不造鞋了,造鞋的企业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悲哀。前一段我们去白沟,市场总额涨了20倍,运营模式没有变,最大的企业一年的利润1、200万,最大的一个数字变化,一个箱包过去可以赚50元,现在只能赚0.5元。

  中国制造跟创造有什么差别?是做一个合资企业就变成一个创造企业了吗?不是的。我们看到,就是那个老牛和农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没有变,制度变了,变的是人与利益的关系。

  现在世界500强当中,有80%的企业是创造型企业。那20%基本上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垄断国企进去。这些企业怎样一直保持创新?而且我们看到,百年老店变得越来越少,上来的是微软、是Google,是雅虎,他们怎样朝去了过去的对手?Google创造了全世界的IPO神话,它的魅力何来?有人说搜索引擎好,搜索引擎你也可以做,你为什么做不了?问题在于制度差别。我们来看雅虎杨致远,他是全世界总年轻最有钱的人,当雅虎只有100多万的时候,当时有一家投了1亿美金,而投入了1亿美金只占了30%的股份。雅虎员工拿了七成的深股,孙正义只那了三成的银股。而国企我们说,我投入1亿拿了30%,那一定是国有资产流失。可是我们反过来看,雅虎成功了,一夜之间创造了几百个百万富翁,创造了全世界最年轻最有钱的华人,杨致远。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在于资本经济的过程中,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我们发现我们缺少的竞争不是资本总量不是人的创造力。雅虎是这样成功的,我们认真考察,不仅雅虎是这样,微软是这样,世界500强排在前200位的企业全都是这样的制度得以发展的。

  很多国营企业挣回了利润还没有银行贴息多呢,比如海尔。中国的外贸200大很多企业都是这种情况,请问中石油、中石化如果放开石油资源,你是第几大?这是中国很多企业做大而做不强的关键,你没有创造。

  辉瑞公司有1000多名工作人员,在一起研究伟哥这个药,研究了10年,这个药品被美国国家医药检查局同意上市的时候,辉瑞的股价迅速上涨,这1000多人都成了百万富翁。老板最主要的靠资产的粉红,打工的靠的是工资和奖金。雅虎和辉瑞的人员非常明白,他们工资收入额远远比不上资产收入和分红,他们也变成了老板,很显然,知识经济在所有企业当中,创造的是创业团队,这个团队成功以后,就变成企业家的团队。而所有资本型的企业老板只有一两个,国营企业几乎没有老板。国营企业的制度必须彻底改变,否则我不认为任何一个国有企业能从一个外贸的大企业变成强,老板自己想一想,你想把它变强吗?变强有什么好处?而不同的是,当用知识经济的制度和未来企业的增长和几十个最优秀的人员成功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大。有人说讲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今天不可能实现。外贸200大很有钱,中国的GDP今天靠你们,十年以后如果还靠这种发展模式,中国一定会出问题。中国创造有没有?有了,实际上还非常成功的。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国创造却取得了中国人从来没有取得的成果。雅虎在今天的唯一记录是五年赔了五亿美元,在继续亏损。强大的中国门户网站是成功的雅虎跪在了它的面前。搜索Google打败全球的搜索引擎,就是打不过百度。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易龙被美国买了,易龙打不过携程。在B2B领域里面,至今是慧聪告诉美国人怎么做B2B。为什么在互联网这样的行业中,中国企业能够全面成功?有一个做技术检测和分析的公司,是市值的几十亿美元,到今天他们在中国,连中国的办事处都撤了。新浪、搜狐、网易、搜索包括百度的知识产权和管理权是在中国的企业家手里,难道这些这些企业家比200大企业多了一致眼睛吗?他们是跟美国一样的制度建立了一种跟他们一样的创造型企业,慧聪92年建立,我们做了股份制改造,我们在上市的时候,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百万富翁。因为我当时的记录是最大的,过了一年多,李彦宏告诉我,他把我的记录破了。

  中国创造在技术、在管理、在理念上最先进的互联网上得成功,表明要想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你们这些外贸200大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创造性的思维。当然在外贸200大,有几个很典型的创业型的公司。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是一个观念的变化,而是一种制度的变化。只有产生了这种制度的变化,中国的外贸200大才可能真正变成外贸200强。我希望明年在评价指标的时候,加上一个指标,企业的税后利润,同时把垄断企业拿出去,不做评价。我们来评价中石油有什么意义呢?我今天去当中石油的头,一定能够赚钱。因为它是垄断的。当然垄断的产生有历史背景。但是一定要改变,如果不改变,中国的石油是全世界最无能的。我们从中国互联网企业得成功清楚的看到,互联网企业是干净的,第一没有国企。中国电信为什么不能做一个门户网站?第二互联网行业没有个体户。互联网行业一定是团队创业,用知识型的制度来全力推动,通过国外的风险投资实现资本市场的支持,来实现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国外贸200大面临怎样调整自己的制度,从一个简单制造信的企业变成一个拥有品牌、拥有技术、拥有产权的企业,至少在管理同样出口进口的时候,不是靠工资便宜拥有竞争力,而是靠管理效率拥有竞争力。中国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公司的技术总监可以拿很多钱,他的钱比美国公司的人一定不少。中国今天互联网公司的所有员工把他们的员工和期权加在一起比较的时候,一定都不逊色于国外一流的企业,这说明他们已经拥有了创造型的体制,他们的创造不是创造怎样一种管理水准去降低人员的工资,而是靠给你更高的工资,让你产生出更好的创造力而成功的。你们使用一下Google和百度,你们可以看到百度比Google的强大不是一点的,都有很大的细节差别。这些细节是中国创造出来的。

  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中国更多的企业,比如中国的索尼,中国的微软,中国的辉瑞率领着千万中国的中小企业去出口,那个时候我们才叫外贸的强国。中国的外贸,我在体改委的时候,我去日本,当时讨论的是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我们对他的出口小,他对我们的出口大。现在跟日本讨论的是贸易顺差问题,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了中国对日对美贸易的逆差,我们留下了一个顺差大国。但是怎样把一个顺差大国变成一个真正受益的强国,我们还有很多的道路去走,最重要的是要有制度创新。中国人做制造业,没有问题,我们不用去学别人,自己也会。如果把制造型企业的制度想成功的变成创造型企业的制度,首先企业家就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具有创造的能力,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

  我今天对中国外贸200大最担心的不是出口的总势头减弱,我最担心的是你们出口的总量会增加,而你们的利润或中国与之相关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变成了负数的时候,我们的路就走不下去了。好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告诉我们,中国人不但能够做制造型企业,也能做创造型企业,中国创造已经在中国全面成功。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几个首富的变革除了黄光裕,丁磊、陈天桥全部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说明中国不但能够做制造业,还能做中国创造。让我们的勤劳、低成本再加上我们的智慧和创造,总有一天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评出的不是外贸200大,而是中国的外贸200强,我也相信这一天一定会来,我还相信未来中国的外贸200强中一定会有今天的外贸200大企业出现,但我更相信,未来得200强企业当中将有许许多多不是今天的外贸200大企业,因为不少企业因为不愿意接受创造型的制度已经被历史推到一边。总归外贸200大是中国人今天看到的东西,我们未来的梦是什么?一定是外贸200强,一定是生产一台DVD,如果有10元的利润,亲兄弟明算帐也应该是各拿5元。

  我相信你们今天已经产生了这种责任,关键要想清楚,要落实这样的责任,中国人不论钱,不论管理,不论什么我们都美发跟外国人比,但是只要制度跟他们一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跟他们一样的成绩,我们不仅能够造福中国,还能造福世界。谢谢大家。

  主持人:在我看来郭先生是幸运的人,因为在最初就进入了国家新锐机构——国家体改委,后来进入了最新兴的行业互联网,所以他说话可以理直气壮,可以激动人心。我还是要讲外贸200强,我们可能有自己这些处于环境当中。

  郭凡生:如果我们真正能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就把外贸200强改称外贸200大。

  主持人:我想我们的主办者可能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因为有这么多智慧的头脑在这里,我们应该把这个题出的更透彻。

  下面的演讲的是徐昌东先生,他来自美国,他在接待江泽民主席的时候,拿出了他们的作品。他现在是领导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电视台,他的演讲题目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徐昌东:谢谢主持人!刚才听了郭先生的演讲,非常激动,感觉到他为我们男性争取到了话语权。因为今天主持人是女性,第一个演讲者也是女性,从第二个开始,终于有了话语权。前面沈总和郭总讲的都非常好,中国的企业已经到了走出国门的地步,不管200强也好,200大也好,你们为中国的GDP,为中国近几年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因为整个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这条逻辑链,不管任何制度,不管任何国家没有办法逾越。我在美国呆了20多年,我和刚才的郭先生也是78年考上大学,后来毕业以后到美国读学位。当时80年代初到美国的时候,市场上连一样中国制造的东西都没有,我要买一条裤子,一条皮带,打开一看都是“Made In JAPAN”。后来我那个时候看到中国第一个中国制造的是中国广东制造的一个电话,那个时候是1.99元。到了90年代以后,中国的企业在经过了很大规模的改革,就是从国企走向民企,中国制造的东西才大的走向世界。

  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进出口额在世界上都是引人侧目的,在这里大家都只有,等到经济总量大家一定规模的时候,肯定从制造走向创造。在座很多都是外贸的专家,我记得美国一家很有名总裁在70年代时候进入日本,当时汽车制造厂商在讨论的时候,他讲了一举非常不知轻重的话:他说美国的汽车不是放在瓶子里面孵化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日本的汽车是相当落后的。但是就是短短的十年间,日本的汽车就进入了美国市场。而且经过美国市场五六年的接轨,甚至占领了美国市场。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探讨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想当年日本的汽车进入美国的时候,他们做的市场的分析,他们感觉到日本人喜欢省油,都是小型汽车,这就是日本文化进入美国和美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实际上有很多企业走向世界有的时候归结成体制问题、政策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讲几句美国在围堵中国什么。我们不一定要泛政治化,实际上是文化。日本走一条跟中国一模一样的路,可以把日本拿出来研究一下,他走的路和在座的200强都是一样的路。

  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都是小车,很难打开局面。结果研究了一下,发现美国人不愿意做小车子,因为美国人能源并不紧缺,他们全球能源战略也非常得成功,因为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能源运用比我们厉害的多。他们自己的能源都不是自己开采,都是保护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汽车尤其在80年代初都是大汽车,那个时候日本的小型汽车进入以后,发现情况并不好。后来发现他们是文化的差别,汽车慢慢越来越大。由于近几年能源的短缺以后,美国的汽车是越来越小,现在大家发现导致日本的汽车是越来越大,这就是日本人融入美国文化。这就是区域文化的问题。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日本的经济相当发达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提出“泡沫经济”这个单词,在当时运用的还并不是很普及。

  那个时候日本加上大量外汇储备的外威,大规模的进军美国,那个时候比较有代表性的,它买了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但是日本人没有注意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这两种文化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那个时候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战打到了白热化。大家看到当时新闻报道的时候,整个美国陷入一种恐日症,就是日本将会把美国买下来。但是没有过五到七年,洛克菲勒中心以一般价格卖回了美国人。他有一种致命的一点,就是用日本人做总经理,整个管理的团队70%是日本人,他怎么能捍卫洛克菲勒中心呢?这个就是引起到文化碰撞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

  我们现在的GDP我们的外汇储备也处于一个临界点,我们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就一定要把以往的教训拿出来。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所有美国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都是美国人,但是现在所有外国公司驻华代表多少人是外国人呢?不满15%。他们终于明白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超越于政治制度,超越于国家层面。

  现在中国企业要进入美国,就相当于穿着中式棉袄打太极的人和泰森合作,太极拳要和拳击结合起来,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东方文化要很好的利用好西方文化。这里有一个例子,在90年代中国有一家企业走到美国,他做了非常好的市场调查,买了美国的一个钢铁企业,所有做的评估报告是全美最好的评估事物所,请的所有的团队都是当时最精英团队,结果他忘记掉了美国文化,美国文化里面美国这个国家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民主的国家,有一个美国的工会,美国的工会是一个非常难缠的一个组织,所有做的评估里面,恰恰没有把“工会”这么一个组织考虑进去,因为当时所有的评估是这么考虑得,从中国派遣1000多个熟练工人到哪里去开这个钢厂,计算的精确是非常高的,结果等到合同签完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高层管理人员到位,工会的人就到哪里做了,根据我们美国的工会,你们的劳工首先要聘请工会下面的成员,如果工会没有这个要求的话,你们才能我要求国外的工人进入美国,当时所有的高层都目瞪口呆,因为当时经过州政府批准了。这就是文化政治制度上面有差异没有注意的。

  我们应该注意到像工会这样的组织,因为他们的工会和我们的工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第二个问题,我们在美国,走到美国去、走到世界去。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尽量要多用当地的雇员,尤其是在税务、会计、法律三个方面尽量都用当地人。尽量少用,甚至于少用当地的华人。其原因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必定产生思想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思想方法下面,要跟美国的各个方面去沟通,是相当困难的。包括像我这样的,在美国呆了20多年的人,还是和美国的思想,跟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思想方法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仔细研究一下,走出去失败的这些企业,他们有很多程度上用的都是国内派出去的团队。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银行的纽约分行,原来的行长叫王雪斌先生,80年代在美国的时候他很谦虚。后来90年代回来以后做中国银行的行长,我发现一个问题,他在美国的时候,中国银行在纽约的分行必定是在美国的银行法管理之下,大家都讲了,同样的一部法律在美国开银行,后来怎么会产生王行长违规贷款8000万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差异。在美国曼哈顿纽约分行80年代走进去的时候,清一色的到前面数钱的都是大陆派出去的,即使一个好的体制是一样,用的人不同,思想方法不同,一样产生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走出去,不要样样强调体制问题,有很多东西不能怪体制问题,人的问题第一。没有用好当地的人,如果里面90%是当地的人,思想方法会监督你,你不会走走不通的路。即使在美国的银行法下面,一群中国人过去,还是要作弊。这个就是文化上,绝不可以用东方文化随便用于国外,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这就是走出去要注意的一点问题。

  最近这几年国外兼并的例子,我们分析一下,就是成功的案例,联想收购了IBM PC部分,他们做的比较成功的就是他们考虑到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自尊,是比较低调的进入。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手里有钱了,发展到美国、欧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家的民族情绪。联想做的比较好,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很低调的进入,最后到签合同。

  我们的中海油去并购尤尼克斯的时候,大量的运用媒体。美国任何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实际上所谓的政治就是经济所操纵的,你这样大规模的进入,美国的企业家是非常能够操纵媒体,你大量的进入,肯定触犯了党的这些像雪佛龙这样的企业,他们就是影响参、众议院,影响媒体,而恰恰中海油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假如有一家美国企业加添要把中海油并购掉,我想很多人会出来,也要说我们要保护中国的企业。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文化,实际上现在的新一届政府越来越练达了,并购不成功也没有归结成政治上的。我们在孕育并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家民族的感情。

  在座的都是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你们将来一定会从200大走向200强,从制造走向创作,这条路谁也不能逾越,必须经过制造再到创造,所以也不必惊慌,说你们只会制造不会创造。因为创造是需要资本积累,没有资本积累是不可能创造的。所以还是需要你们从制造走向创造。我这里就是很肤浅的跟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应该注意点什么,因为我没有准备。

  美中投资中心是美国的一个参议员2004年访问中国的时候,他是跟中国关系非常好,江泽民先生访问美国的时候,访问纽约,当时的纽约市长是不愿意接待江泽民,当然那个师长现在也告诉我到中国做生意来了。当时是参议员到机场去接待江泽民先生。所以他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我们是私人朋友,他说当时中国于美国的贸易越来越大了,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两个国家生意做到后面肯定有摩擦,没有摩擦说明生意并不成功。如果我们成立一个组织,我们命名为美中投资中心,我们可以做一个民间的协调,因为很多贸易战可以通过协调解决的,不用动不动就上升到政治层面。

  第二个功能就是上中国的企业走向美国,尤其是让中国的地方性企业走向美国。还有美国很多的投资想投到中国来,他们也找不到渠道,有一些州很少到中国来,比如迈阿密,路易斯安那,他们都成立了对华投资办公室,他们就跟我们这个参议院联系,把他们介绍到中国。

  还有对民间进行中国的投融资,这就是美中投资中心的三大功能。

  主持人:感徐先生的演讲,下面就开始专题讨论,四位讨论嘉宾,在台上和全场的朋友进行讨论互动,一位是徐先生,另外是刚才的沈平女士,还有一位是国家审计署的外事司司长罗美富先生,还有广州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冯维和先生。

  专题讨论的题目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主持人:首先请四位演讲嘉宾先就这个题目,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有一个简短的观点阐述,可以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比如说就我知道,现在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其实有很多理论的,能不能给所有的企业提一个检验的标准,就是在您看来深入样的企业提升了国际竞争能力,或者是国际竞争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检验这个企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有几条?每位可以就这个观点发表一下你们的观点,另外一个问题,还可以谈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国际贸易风险一定是存在的,只要你进行出口,进行贸易活动,应该有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可以分中期和长期,中期在三年之内,因为各种变化,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另外就是在一年之内,就这几个题目都可以来选其中一个。然后我们来和全场的代表们互动。先请徐先生开始。

  徐昌东:我想核心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重中之重就是团队建设。任何一个除了产品之外,这个不需要我们说了。有核心竞争力的话,产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你要走出去,走向世界,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核心团队非常重要。因为从80年代、90年代我在美国帮中国大陆在美国建了56个公司,他们其中有一大部分碰到的困难就是国内核心团队的建设并不成功,所以引起了后续的一系列效应。举一个例子,如果要跟国外兼并、跟国外合作你肯定要和他们对接,你的对接团队有没有这个核心竞争力?这个团队有没有这个能力能够和他们对接。如果要在国外兼并这个企业,兼并好了以后,你付了钱以后,很有可能第二天第三天对方的核心团队死掉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核心团队有没有能力经过过渡时期,很多企业没有能力经过过渡期,失败了。

  主持人:请沈平女士就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发表您的见解。

  沈平:我认为对国内的制造企业来说团队很重要,对于外贸企业,特别是要在国际市场上要展现出中国公司的竞争力,我觉得就是市场运作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对市场的反应、应变能力。包括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经营。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国际市场上站住脚,能不能做老大,能不能做领先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非常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市场经营理念。不能说,我是中国文化,我是中国理念,你走进一个外国人必须听我的。你必须要按照它的模式进行经营,必须跟其他的国际企业一样,有非常快的变化能力,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很快的处理变化,并且能够进行很快的进行对应。包括形象包装,比如知识产权,比方说需要建立一些信贷可能很麻烦,需要跟银行做一些基础面的工作,其实信贷建立,包括品牌形象,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意识,这都是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点就是讲到风险控制,这个也是中国目前,至少说中国的石油企业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怎么样控制这个风险,它有两个层面,第一本身企业在内部的控制,包括总部和外面监控的控制,像中航油新加坡这个事件实际上总部没有对外面进行控制好,才会出现这样的风险。往往中国在建立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上面,硬件和软件上面都是比较薄弱的。我觉得风险控制上面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风险控制的好,你这个企业10年、20年都不会倒,才会变成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

  第三个因素就是刚才郭总讲的创新。要能够真正做到百年企业,就是要创新。这三个就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力的因素。

  主持人:谢谢沈女士,现在请冯先生谈谈你的观点。

  冯维和:我站在海关的角度谈谈我的观点,这两天各位嘉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作为海关,我想有一个观点,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先机的话,就是诚信和守法。随着现在企业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两个主成本企业价格低的主要因素。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问题,也是企业在呼吁的一个东西。在降低潼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都是海关一直在做的事情。加工贸易也是为提高通关做的一个铺垫。

  另外一方面,企业在通关方面的程序,申报、规范管理是很重要的。我们往往碰到一个企业再生产上都能够控制,但是到了口岸、到了海岸线上,有关货物申报问题,可能会延误货物交货期,在国际市场上如果耽误的话,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作为海关来讲,对于诚信、守法的企业,通关的效率在基层实践上给予很高的重视。我们打造了一个诚信企业专门通关的通道,来促进这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外贸200强中都是在海关分类管理中非常优秀的企业,能够做到200强也好,200大也好,对于企业以往的诚信是有很大的关系。

  主持人:这是来自一线的经验,也是来自一线的忠告,就是诚信守法。请罗先生。

  罗美富:核心竞争力就是人、利益链条,灵活用好游戏规则。我现在是在审计战线,干什么事情没有人不行,按照做外交的术语,做外交最高的层次就是“找得上人,说得上话,办得好事”。

  工作之便,很多地方我都去了。(罗先生强调不能发表)就是“几包榨菜换地皮”,换了使馆的馆址。在一个国家,总统夫人对四川榨菜非常感兴趣,使馆夫人就经常给他带一些榨菜。后来谈判的时候,总统就说给你们就拿去。

  所以就说用好法规,在规矩的问题上,有写的纸上的,没有写的纸上的。曾国藩问李鸿章怎么搞外交?就是说洋人糊弄糊弄,曾国藩明白了:只要是人,就有感情。

  一个创造的团体是以什么联系在一起?有政治上的事业感,有经济上的利益连在一起,如果有利益分配的直接分配利益和创造利益无论用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可能会有创造力。

  第三用好人、用好利益链条,说的好听一点,是用好国内国际的法规,就是游戏规则。

  主持人:谢谢罗先生,刚才讲的有说团队的建设,市场的运作,有讲诚信,讲守法,罗先生讲的更,就是讲人,讲利益链条。讲国际国内的游戏规则,我在这里也贡献一条,四位先生讲的是如何培育自己企业的竞争能力,我这里讲的是如何检验企业竞争能力的三条标准,第一条你的能力是不是以竞争优势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二你有没有一个竞争对手不能模仿的能力,第三个能不能进入多种市场,有没有进入多种市场的潜能?

  这是一个国际通用、大家共识的三条标准,下面继续我们的讨论。刚才已经看到代表已经迫不急待了,希望有一些问题进行一些互动。

  提问:我是来自财经时报的一个记者,我刚刚听到徐先生讲要建设好团队,来自国内的罗司讲的是我们如何要用好人,然后举了个很生动的例子就是“用榨菜换地皮”,这可能有文化的差别。我这个问题提给徐先生,你对罗先生用好人的建议或者方式您是怎么看的?您觉得这样的用人方式会不会觉得有一种文化冲突,因为它和所谓用好游戏规则有一种冲突在里面。

  徐昌东:刚才罗司长讲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刚才强调是建设一个良好的团队就是用人,团队就是人组成的。在任何国家,任何政治制度,任何思想方法,任何世界观最后和人打交道,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虽然他的法制非常健全,但是也经常产生利益诉讼的问题。实际上用好人,这句话就是在符合当地法令法规的状况下,在合法的情况下你的团队尽量的用好游戏规则,送好你的“榨菜”。

  罗美富:作为人文社会,作为一个国家,国家的根本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是自主,根本利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从古到今,规则是人制订的。审计第一条是依法审计。第二条实事求是,现在依法审计,法律从根本上讲从公布那一天开始,某些情况已经超过了,法律的制定是总结公布以前规律的一种文字表述,过了十几年中国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加了一个实事求是。

  主持人:谢谢罗司长。

  提问:我是《中国海关》杂志社的记者,我问一下沈女士,刚才提到了建立国内石油的交易中心,这个交易中心是理论层面的美好设想还是有十几行动。因为中国石油是处于比较垄断的地位,石油交易中心建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沈平:应该不属于完全的理论阶段,包括广州、上海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都在做不同层次方面的尝试,有些是以地方政府介入,有些是纯民间的。目前我个人认为建立中国石油交易中心的最大障碍还是目前的石油市场结构和体制的障碍。因为主体的市场是由中石油、中石化来工作控制的,虽然一些小的局部市场已经出现了高层次的市场化,但是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建立石油交易中心,实现话语权是有一些障碍的。去年国家也提了36条的非公有化的文件,已经从市场上开了绿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从部委具体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

  主持人:你刚才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相对静态的问题,现在有一个动态的问题,我昨天晚上我看到国际商很著名的投行的报告,利率可能是5.5%挡不住,如果突破6%的话,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也会影响到很多新兴的市场,如果经过放缓的话,石油原材料的价格会回落,如果回落的话,中国建立原材料原料定价中心的机会就来了,提供给大家参考。

  罗美富:我这里再举一个实例引证我的观点。第一个试点,巴基斯坦抓了我们的人质,前线的工作组的领导,任务下给他,不管什么办法,任务手段把人质拿回来,当时就说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当时如果找政府没戏,不管怎么找,这个是国家使命,你把中国人带出来。就是不管怎么玩,找当地长老也罢,找土匪也行,把人找回来。就是用好资源、用好人。

  第二个例子,80年代我在国外工作,当时就是“一切为了美元”。只要是世界上的一个人,只要大家相处得很好了,我讲一个最具体的例子,中方通过不小心把对方一个房子烧了,外方让我们赔,80年代也赔不起。最后我就是找合同,合同就是喝酒的依据,就是要提供中餐的一些器具,我一想,外国人怎么会知道中国人吃饭的方法呢?中国人就是修了大食堂,当时就是搞了好几个大锅,他要3万多美金,我说送他一个食堂8万美金,最后一喝酒,他说算了不拿了。

  主持人:谢谢罗司长。

  提问:大家好,我想请问一下沈女士您讲中国的石油业目前最大的障碍是体制结构的障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没有形成,这个是商务部在月底形成石油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就要出台了,这个对民营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沈平:商务部批发权政策出台的是大家盼了很多年了这个是依据中国加入WTO的协定,在2006年开放中国的批发市场,给非国营制的公司,包括外企和民营企业,这个具体措施的出台,一定会对中国石油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有一个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至少说,很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能够合法的获得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这个是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最好的估计希望门槛能够放的低一些,能让更多的企业获得经营权,但是这个只是走了第一步,石油批发经营权只是让你有贸易的权利,但是从资源上,以及油品的供应来源上,目前处于垄断程度比较高,市场化程度比较第,我们期待着能在这方面的更好的政策出台?当然石油商会是把大家的声音跟上层进行一个沟通,要不然一个人跟商务部可能见都不见不着,可能需要商会的平台把大家的声一些好的建议包括具体的一些策略直接提到政策、决策部门,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只是期待了,可能从下往上起很多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从下往上推出来的,这个工作我们会继续努力。

  提问:我想请问冯处长,我是来自企业的,刚才说的诚信守法,当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无法去遵守的时候,政府、海关怎么去做?

  冯维和:这里面有一个管理理念的问题,谁适应谁的问题。随着现在外贸的发展,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海关越来越意识到,作为海关的管理也好,日常的工作也好,适应经济的发展。他提的问题是海关跟实际的操作有矛盾,而且矛盾差异就比较大,就有一个调整,海关要主动适应现代物流和现代生产发展的要求的一个做法。我想大号标准也好,具体的申报也好,都是海关在实践中调整,我相信只要有一个服务,更重要现在的服务在不断的体现,也提倡与守法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有的行业标准也不是海关定的,也是海关跟行业协会组织、商务部门共同商讨制订的,对人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等等这些因素都很复杂,都是不断的调整,我相信只要有工作的思路,通过大家反映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提问:我是云南铜业的代表,刚才主持人提了个醒,这次也是游说政府,也是反映我们所处行业、以及企业问题的中国机会。我这里就是讲一个,为铜行业反映一个问题,第二也是宣传一下我们云南铜业,因为今天200强的高层论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云南铜业作为中国铜行业里面的三强之一,结合主题来讲,从战略的角度我们云南铜业正在提出跨越发展,做大做强云南铜业,科学发展打造云南铜业,我们从战略的角度正在做这个规划,而且正在实施当中。

  第二从外贸的角度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角度,我觉的刚才几位嘉宾讲的非常好,我归纳起来,就是从产、销、人、法、才都要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这样才能从竞争力上,规避风险上来把企业推向国际。但是除了这两点还不够,我觉得接下来的话题要为我们行业讲一下,铜行业就是像石油一样,铜作为中国非常紧缺的资源之一,应该说也是一个战略物资,所以中国每年进口量非常大,过去政府的政策都是鼓励进口能源或者紧缺的这些物资,但是由于政策的变化,对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跟规避风险我觉得要相配套,这个话题就是对行业来讲,要松板,要鼓励,要支持。

  从今年1月1日,铜取消了加工贸易的守则,取消了这个守则以后,铜跟国际接轨是最早的,希望国家在以制订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怎么样处分利用两个市场,没有利用两个市场,无法规避风险,无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个跟海关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关系很大,这个政策是国家的宏观考虑,所以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切合今天的主题,怎么样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怎么样规避市场的风险,一定要给企业有一个松板、鼓励支持的环境才能真正做到今天的主题。

  主持人:今天的论坛就要结束了。好在《中国海关》杂志和《商务周刊》杂志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继续讨论我们今天的问题。

  下面进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中国海关》杂志主编曾庆龙致闭幕词。

  曾庆龙:在我的印象中邵女士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资深的学者,他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国际经济评论》执行主编,她曾经随国家赴南极科考队在南极考察,她多次在南极里面游泳,创造了一个记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即将落下帷幕,中国外贸200强金融、投资、物流以及与外贸相关的高层代表、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审计署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欧盟驻华使团,美中全国委员会,美中投资中心和中国知名企业家,我们知名的经济学家等200多人参加了本次“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邀请我们参加了越南贸易投资推介会及招待酒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0多家主流媒体到会采访报道,本次论坛唯一网络战略合作伙伴新浪网进行了全程直播。到今天为止,全国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隆重报道,在此我代表主办方《中国海关》杂志,《商务周刊》杂志向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各位朋友光临本次论坛,给予本次论坛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谢意。本次论坛就如何构建成熟的中国外贸战略与战术,提升中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重要的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外贸做大是一个发展过程,做强才是终极目标。做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刚才郭凡生先生的激情演讲对大与强的判断与评价,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渴望和激情。

  这次论坛时间虽短,但主题突出,个性鲜明,信息量比较大,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外贸风雨兼程,我们在世界外贸中位列第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在分享外贸喜悦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尽管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和历史的必然,但是离贸易强国的距离还很远,中国的人均贸易竞争率指标,主要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分工地位,出口商品结构,企业商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指标还难以被认可。特别是在国际产业竞争的价值链条上,中国外贸处于较低端,出口结构以地附加值为主,特别是加工贸易。中国外贸不仅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战略,需要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更需要转变发展对外贸易的观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升中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做了战略性的安排。

  中国外贸200强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更是我国外贸的领跑者,是我国外贸的旗帜,他能为我国的外贸实时发展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中,中国贸易200强显示了强者风范和巨大潜能。我们相信以外贸200强为代表的外贸企业一定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候,能够阔步前进,取得新的成就。

  昨天我在越南驻华使馆向越南方面的朋友介绍中国200强代表的时候,我说,参加今天招待酒会和交流会的代表们是中国外贸的领袖们,中国外贸需要领袖,中国经济需需要领袖,世界经济需要领袖,领袖是一种力量,力量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力,领袖力是对未来的洞察力,对不确定性的决断力,对风险的承受力,对群众的集聚力。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征程上,中国外贸200强能够真正成为中国外贸的领袖,中国经济的领袖,甚至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袖。

  中国外贸200强是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充满期盼,充满中国人文情怀的特定概念,因此中国外贸200强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我们将继续隆重而响亮的每年发布,“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在今后也将每年举办一次,欢迎大家给予关注、积极参与。作为中国外贸200强的主办方,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外贸的战略与战术,继续关注中国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态势,为他加油鼓劲,提升中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话题,本次论坛不可能把这个话题诠释的非常清晰,非常到位,我们将继续努力,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欢迎与我们继续联系。在下一步《中国海关》杂志理事会媒体将继续关注中国外贸200强,我相信《商务周刊》会继续关注中国外贸200强,继续为中国外贸200强提供平台,提供服务。中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中国的外贸明天将更加美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下一届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上,我们一定能够分享到大家新的喜悦,分享到中国外贸更多的喜悦。

  现在我宣布“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胜利闭幕,祝大家旅途愉快,幸福快乐,明年再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