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23日下午会议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6:49 新浪财经 | |||||||||
由《中国海关》杂志与《商务周刊》杂志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于2006年2006年6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构建成熟的中国外贸战略与技术、重树中国外贸竞争力”。下面是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23日下午会议实录。 主持人(《商务周刊》杂志主编高昱):我们开始下午的议程,今天下午的会议由我来主持。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下午会议并发表演讲的嘉宾。中国报关协会会长、选国家
首先欢迎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司长何力先生发表演讲,他的题目是《用海关监管的转型升级适应和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何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这次由《中国海关》杂志和《商务周刊》杂志共同举办的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是帮助企业解读形势发展和政策趋向的问题,分享创新经验和改革成果一次好号的活动,在此我谨代表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对本次论坛得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海关构建新型的海关监管体系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发展思路和走势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加工贸易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回顾历史,在1978年的8月份,当时的广东省还是珠海县的时候,有一家工厂与香港一家公司签订了来料加工的合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本来很不起眼的事件,客观上却成为了我国经济列车驶上经济快车道始法的信号。根据海关的统计,我国2006年加工贸易总之达到6905.11亿美元,比1986年的16.7亿美元增长了413.5倍。在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占比也从当时的44.4%增长到了48.6%。其中出口的占比更占到了54.7%,与此同时,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已经从早期的家庭作坊式的简单加工装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活动。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20多家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有的还建立了研发中心和采购分销中心,为此,中国被称为“世界大工厂”。我们的加工贸易产业链正开始从单纯的产品组装向上游零部件产业和下游的服务产业两个方面延伸,配套能力和附加值也在逐步的提高。由此可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加工贸易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加工贸易相比较,无论从规模到内容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且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加快工业发展,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储备发挥了重大作用,还推动了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和国际分工当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加工贸易创造了数千万个劳动就业的机会,培养了一大批了解国际市场,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因此加工贸易是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做出了一种开放式的经济活动。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继续发展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二、解读国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政策的价值取向,透视海关改革创新报税监管模式任重道远。我国的加工贸易经过了27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已经跨越了当时我们无限的降低门槛,不惜代价的招商引资和增加外汇储备的原始阶段。但同时,对比当今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要实现中国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还有十分漫长的道路。 中国的加工贸易乃至整个进出口贸易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拐点时期,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所达成的共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以及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今年第二季度召开的国务院第132次常务会议都先后反复的提出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样一些新的重大的政策性命题。在这些重大的命题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都突出一个“转”字。这个“转”字引起了我国外贸界、产业界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但是到底怎么转并不是那么简单。套用我国南宋时期李清照的“怎一个愁了的”的话,我们目前面临“怎一个转”,按照我们目前的了解,这个转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解读。 一是从数量增加型像质量提高性的转变;二是从单一的创汇型向综合效益性的转变;三是从单纯的货物贸易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并重的转变,四是从较短的产业链和较浅的加工深度向延长产业链增加加工深度转变。五是从企业主体的外资主导型向内外资并重型的转变,六是从产品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七是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来保持竞争力,向通过降低物流等服务成本提高竞争力转变;八是以高污染、高能耗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灭失为代价这种粗放型的发展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转变;九是从部分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向中国大地各个不同经济区域的均衡发展转变;十也是最终的将使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这是我个人对外贸增长方式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转”内涵的粗浅的理解。 面对我国加工贸易乃至整个外贸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关在对上述十个解读程度的同时,也逐步清晰的形成了一个新的理念。现在国家提出了加工贸易要转型升级,但是我们觉得只有首先实现海关监管模式的转变以及监管水平的升级才能够适应和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为此海关总署从2004年初就推出了加工贸易和报税监管的指导方案,今年我们又制订了海关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监管改革的分布实施方案。力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建设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下积极的探索建立海关新型报税监管体系,通过保税建工和保税物流监管两条腿齐步走的改革和创新。在引导企业守法自律的基础上,实现海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共达和利益共赢。确保依法行政委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在保税监管环节得到有效的贯彻。 第三建立和完善海关新型报税监管体系,全面改革和创新保税监管模式,根据海关总署今年最新制订的海关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监管改革分布实施方案,我们确保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60余项改革项目和十多个创新课题的一篮子计划。这个计划涵盖了保税加工监管和保税物流监管两大业务门类绝大多数流程和环节,其中保税加工监管方面以监管作业流程作为众多项目的领头项目,保税物流方面则以分层次多层次的整合联动为领头项目,以带动保税监管模式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一实施报税加工作业的流程再造,简而不乱,疏而不漏。一是简化室内单证作业方式。首先下方权利,减少审计,对大多数出口加工区以外的通俗讲的“放养”的这些企业,将目前实际上以审批为主特征的行政许可转变为真正意义的合同备案。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职能手册进行电子化的改造,逐步探索和实行合同备案和深加工结转乃至外发加工申请的无纸化,同时及时推广电子帐册和电子手册联网监管,对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则逐步实行直接在进去环节的以报待备,出去环节的以查待核。在上述简化室内单证作业的基础上,将节省下来的大量资源投放到实际监管和核查上去,加强对企业和货物的实际核查。通过内勤和外勤的优势互补和监督制约,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的比对核证。三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依托现代数据和通讯网络的手段结合企业守法自律和诚信管理措施,在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的同时,加强核查核销的有效性,提高合同的报货率和结案率。 二实行分层次多层次的整合联动,使保税物流快而不断,快而不失。当生产链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迫切需要供应链条的完善,我国的企业在降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技术成本等一系列的竞争之后,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物流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恰逢其时的应运而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由一些跨国企业引入的零库存、门对门等先进的管理模式猛烈的冲击着我国长期处于半开半闭保税物流的闸门。现在我国海关在重新定义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的保税概念之后,敏锐的意识到如果说把我们构建当中的新型保税监管体系比喻为一架启航当中的飞机,保税加工监管和保税物流监管就像这架飞机的双以一样,处于比翼双飞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此海关出台的加工贸易和监管改革知道方案当中,就提出了三个层次六个模式现代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两年来,随着洋山保税物流区和上海的八个物流保税区以及苏州的保税物流区先后于2004年2005年先后的投入试点运行,再加上我们拥有的出口保税仓库的监管制度,一个新型的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已具雏形。去年吴仪副总理提出,要在拓展出口加工区、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功能的基础上,对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监管场所实行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按照我们的理解,整合的目标就是国家已经出台的各类优惠措施进行叠加,使得各类特殊区域和监管场所基本具备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功能,当然当中有所区别,有一些是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有的是保税物流为主,保税加工为辅。并实行统一的税收物流监管措施,实行监管到位、服务到位的综合型海关保税监管区域。整合的内容按照我们的理解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功能方面的整合,即使各类特殊监管区域都基本具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两大功能。二是政策的整合,既统一各类特殊监管区的税收政策,包括境外如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等。三是监管模式的整合,既统一海关监管模式操作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降低管理的风险提高管理的效能。四是提高资源的整合将目前海关分布在各类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网点上的人力物力资源合并重组,科学配置解决监管资源总体上相对不足的问题,为此海关总署在今年制订的实施方案中,对现代海关保税物流的结构又做了设计,调整为以保税港区为源头,以保税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枢纽,以A型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同时附之以现有的保税区和保税加工区基地这样一种分层次多模式的机构,在这个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将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在进口保税仓和出口保税仓的基础上,整合为保税物流中心,在原有的保税物流区出口加工区和港口通关作业区的基础上整合成为保税区。第三为现行出口加工区增长和保税物流的功能,并且扩展研发、检测和维修业务的功能,第四步是将所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监管场所整合成为用物理维网或者信息为网的方式联动运作、统一管理的海关监管体系。 第四健全法规体系,依托现代科技,实行综合管理,一在对现行保税法规规章再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结合统一、透明公开的原则下,完善的保税加工兼管和保税物流监管,为构建新型保税监管体系提供法律保证。二以全国统一的H2000为内网网络环境和电子口岸为外往环境,采取一体化规划、集约化开发的方式,建立起能够覆盖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业务门类的,包括与企业端联动的作业系统,直述海关层面的分析系统和总署层面的辅助决策系统,一级预各进出口管理相关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等四大信息化管理系统,彻底的改变目前各关区、各行政区域、各行业部门之间互不联通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的联动大通关。三实行综合管理,在简化监管体系的同时,提高保税加工的准入门槛。海关总署将积极的会同商务部、发改委、环保总局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政策,初步的设想是:配合这些部门建立健全三个目录,第一个目录就是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材耗的货物以及海关难以监管的产品要不断的推出一张禁止进行保税加工的目录。然后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比较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产品则要退出一张限制进行保税加工的目录清单。第三种与此同时,实行禁限的同时,对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则要建立一张鼓励开展保税加工的目录。其次我们还将通过不断的完善电子口岸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逐步实现海关与上述多个部门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实行网上联合办公。 再次就是建立与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更加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实现海关主管、政府支持、企业自律、社会工共管的综合管理机制。 各位来宾、中国海关愿意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一道,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做出积极的贡献,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诚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提问:你好,何司长,我是中国海关杂志的记者,近几年东南沿海的加工贸易开展的非常迅猛,内陆省份也在逐渐的尝试一些加工贸易,我想问一下,对比这些东南沿海省份,内陆的地方在开展加工贸易方面,应该怎样的扬长避短。 回答:东南亚很多国家意识到这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他们也开展了类似我国改革开放早期的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应该说他们这个方向是对的。相比之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物流,再加上其他一些投资方面的问题,所以现在反而显得跟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因为这样,我刚才说的,我本人解读的转型升级的十个内涵之中就有一项支持一部分地区,具体来说就是东南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起来,现在要专项我国的各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关注到现在我国推出的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些应该都是为了内陆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出的。我们有一张限制清单,推出以后,准备要提高准入门槛,征收比较高的保证金。但是如果这张清单当中涉及到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可能会比东南沿海征收的保证金低一点,这个也是向他们倾斜的措施,但目前只是一个意向,还要以国家颁布的政策为主。 提问:我是云南铜业的,刚才听到何司长讲到十个转变当中的第八条,就是从两高一支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去转变,这是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是好的。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我们遇到了去年几个部委下发的一个文件,我们遇到铜金矿中国紧缺性的一个资源有一定的矛盾的质点。第二铜金矿是最早最直接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有一定的矛盾。第三以我国提倡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模式,我觉得也有矛盾。第四就是我们这些企业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个体系当中。 回答:云南的铜业跟西北的氧化铝都是属于统一类的问题。一方面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但是在西部地区恰恰又是他们那里有特色的一种产业,你说的是一种高层的政策上决策的博弈过程,这么复杂的问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国家在进行高层的决策的时候,应该是充分听取了铜业方方面面战略的意见,如果你有什么更新的想法的话,可以通过类似行业协会,向有关部门专门反映。 前段时间像氧化铝、钢材都有类似的问题,国家会充分考虑到大家的建议。 提问:假如说总体的加工贸易要取消的话,刚才何司长提到的,东西部的发展有所差别,希望政策上不要一刀切,如果政策一定要延续的话,希望在东西部上面有一个时间上或者其他方面的差别。 回答:参与有关会议的时候我一定会帮你转达。 主持人:今天出席很多的企业都是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两区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间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有请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新堂先生演讲,他的题目是《坚持服务为主,力求有所作为》。 毛新堂: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刚才何司长对中国今后的加工贸易和两区今后发展之路的方向做了介绍,下面我先结合我们协会的开展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我的题目主要以介绍协会工作为主,以坚持服务为主,力求有所作为。 一成立中国保税区加工协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同时保税区作为加工特殊监管区从无到有,不断增多,短短几年,全国特殊监管区已经有五类80家。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一共有10类,数量是几百家。特殊监管去的场所在提高我国监管水平,规范管理以及促进外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国外经济接轨的平台。 大家知道,保税区成立比较早,当时保税区的功能是国际贸易、出口加工等,我国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主要以加工为主导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国家为促进外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采用的重要改革措施。经过多年发展,两区的管理水平、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较快的提升。集中体现和发挥了特殊监管区的服务、导向、优化的作用。由于这些区域场所是实行特殊管理和税收政策的外向性经济区,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特殊监管区的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还要按照国家政策法律引导好监管好特殊区域。但是这些区域涉及的面比较广,分布的范围比较大,优惠政策比较多。其中涉及的部门也很多,行业的跨度大,管理任务相当繁重。因此说,仅仅依靠这种管理也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04年成立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目的是发挥社团组织优势,主动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形成区域自主管理和政府间的管理结合,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管理水平。 在国务院领导关怀下,在海关总署政策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05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第二两区协会发挥得作用。始终坚持服务的宗旨,力求有所作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外向经济国际竞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就拿这次召开200强企业的工作来说,据我们统计,200强企业在保税区注册的企业有41家,其中在保税区内一共是22家。出口加工区的企业19家,2005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66亿美元。帮助企业反映问题,解决困难,两区协会做民间社团组织宗旨是服务,服务的形式就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当出现问题,企业往往不知道找谁去反映,更不知道先找谁。有了协会就有了可以反映问题的渠道。 比如说前端时间大家反映比较出的加工区的区内政策的落差问题,以及功能限制问题,和两区如何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叠加的意见和设想工作。 国家和一些部委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在前期需要做多方调研、反复论证,工作量是特别大的。这几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很多的政策需要修订,很多功能需要明确,我们两区协会在此承担了一些前期调研和论证的工作,再出口加工规划以及布局管理研究,和出口加工区域整合机制等等观点的文章。部分意见已经被吸纳。 第三与国家相关部位建立了沟通的渠道,目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都已经成了协会的高级顾问和常务理事等等,很多高校的专家也成为了顾问和理事。同时两区协会也承担政府部门交给的具体工作。比如委托我们承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统计分析工作。 第四建立对内对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网络和渠道,作为宣传工作是两区协会的重要工作,也是服务企业、服务会员的重要载体。在建区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建立了网站,开辟的专家介绍、专题介绍等等多个栏目,并进行政策法规咨询、专家互动交流等多项功能。网站开通以后,方便了企业与两区协会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了会员单位的繁荣与发展。 二起到了对社会的宣传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引导不同园区企业进行投资合作,组织企业创建行业的洽谈会,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升企业竞争力。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要出报表,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报道,对一些重要问题形成内部情况反映,通过这些方法在第一时间内反映两区出现的问题,使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帮忙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未来得发展定位及工作重点。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海关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模式,推进海关现代化建设工作要点。作为两区协会,就是要为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建设服好务、为政府部门服好务,为企业部门服务。我们积极组织会员单位探讨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等工作,对现有的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广泛听取意见,提供给监管部门。确定对影响两区发展的课题进行调研,进一步研究探讨海关投资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问题、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为政府各个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情况。 要总结这几年来两区发展的经验和体会,建立起中西部地区特殊区域之间的发展渠道,推广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今年11月份将在上海举办第三届世界自由贸易区域的年会,同时我们也组织会员单位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宣传推介自己,促进招商引资。特别是我们在座的200强企业,你们是两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出口量大、质高,已经占据了10%。而且为了管理规范,下一步希望你们都成为我们两区协会的会员单位,并邀请参加本次年会。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上是我提交协会的一份交流发言,也是代表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向大家做的一个介绍,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能够对两区协会多一分了解、多一份选择,让我们对中国两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谢谢大家! 提问:我是珠三角的参会代表,据了解,目前长三角的出口企业和保税区的势头比珠三角快,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未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如何为将来的区域发展做好服务。 毛新堂:现在在加工数量上珠三角比长三角少了一点,但是现在珠三角也分出了加工区,这是根据各自区域发展需要确定的,而是根据区域发展情况来确定的。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和进一步发展态势还是请何司长介绍比较好。 何力:现在珠三角一带以广东为例,出口加工区只有两个,申请还没有建起来的有两个,保税区是四个。相比较长三角的江苏省出口加工区13个,上海更多,而且在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多种特殊监管的区域,长三角发展比珠三角要快就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做过调研,据珠三角很多地方政府和老总们告诉我,广东没有必要发展特殊监管区,因为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太宽松了,整个省、整个市就像一个大保税区大加工区,这是他们去年以前的看法,但是在这里可以透露给大家的消息是,刚才讲的十个转变当中,其中有一项没有详细说的,下一步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提高部分产业的门槛,特别是县市类的,很可能有一种,今后只能是在区里面做,区外不能做。假如这条措施一旦出台的话,对于珠三角应该说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我透露出这个信息,无意让广东一窝蜂的来申请保税监管区或者特殊监管区域,但是逐步对保税加工实行圈养,应该是建立的保税区应有之意。但是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区和特殊监管区有不同的功能,也确实跟各地的发展情况有不同的适应性,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一窝蜂的去申请,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真正了解清楚,各种特殊监管区域,比如说什么是保税物流为主的,什么是保税加工为主的,搞清楚他们投入产出的关系,想清楚以后从长计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国家审计署外事司司长罗美富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对外投资合作项目的绩效审计》。 罗美富: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今天是浅谈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我是从外贸到审计。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现状、难点,目前审计事物探讨和建议展望。 在座的各位可能有的已经设计了自己在境外企业的审计,有的尚未审计。背景是贯彻落实走出去的战略,是国家利益所在,时代所驱、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大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经提上日程。 第二个背景,在1998年,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中,把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监管功能划定到了审计署外事司,本人参与了对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但是遗憾的是至今七年,这个办法没有出台,因为国内的法律和国际法的冲突问题,因为本身审计复杂的问题,现在还是在探索当中。 境外国有资产从99年我领人去调研,一般的说国有资产和国内的国有资产有区别,境外国有资产主要分三大块,一个是行政类资产,驻境外的使领馆机构,这是国家财政拨款。啊第二类国有的金融机构,第三类就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和集体的还有我国的个人在国外投资的。现在介绍的就是对外投资合作主要是企业和个人部分的审计问题。 大的评价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的境外投资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3年7月,中国已经在世界160多个国家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是7222家,直接投资金额是110亿左右,这个数据是国家学者数据和官方数据的结合,不一定完全正确。2002年累计对国外投资是299亿,将近3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大概2500家左右,实际上不止。2003年,在国外总投资总额达到332亿,2004年,448亿,到目前为止,在国外投资总额520亿美元,有数据登记是6233家企业实际上是超过1万家企业。因为很多的国家企业出去都是登记,个人的企业一般不会到使馆区登记。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很快,这对更高层次的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个是投资问题,投资规模比较小,尽管目前我们对外投资总额520亿美元,但占全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还不到2%。而且企业平均投资规模小,中国海外企业平均额是不到140万美元,而发达国家每个企业平均是600万美元左右。规模比较小,生产成本高,效益就比较差一些,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一些。再一个我们出去办企业目前技术含量不太高,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于初级产品的产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偏小,在非贸易型的当中有40%是属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产品竞争,因此这类投资拓展开外市场的前景受到相当的挑战。再一个投资效益不尽人意。 总的来说,是很好的开端,效益参差不齐。目前海外投资企业盈利的55%,其中多数是非生产企业,收支平衡的是28%,亏损企业占7%,主要以生产型企业为主。投资地区结构,目前主要在港澳地区占46.8%,另外在北美,其他的区域比较少。 第二介绍境外投资企业审计的现状。境外投资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至今未出台,在99年,朱熔基总理正式把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是审计署、港澳办、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起草,后来因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不接轨等等问题,还未出台,但是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国家审计署这块,对境外企业的国家审计仍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审计人员开展海外审计经验不足等困难,这些年国外这块原来是我们司在管,审计了一些在国外的投资项目,在国内的企业大家都知道所有权是很清楚的,企业到国外注册公司就受当地的限制。要接受国家审计,就要有邀请函,如果所有人是国内某企业某公司,经营人在国外注册的公司,只是一个合同关系,只有以国内的所有者企业董事会的名义派员是可以的,派审计署是当地的监管机构不接受。另外对国内的银行审批,银行企业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也接受当地金融结构的管理,国外的银行到中国来,就要接受中国银监会的管理,既然派出去的审计报告问题要向他们报告工作,要资源共享,任何一个工作都是这样的,所以目前就是探索阶段。 再一个工作环境本身,我国在国内搞审计提供资料,在国外不提供,因为受时间、经费、语言的限制,我们的审计遇到很多困难,一个发票过来只有数字什么也看不清,所以国家审计署这块,处于探索阶段。 另外我们以国家审计和企业董事会内部机构联合派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进行审计。这个对于境外的投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主要是在企业投资本人,对审计的认识和对企业管理的需求,有的是委托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第三加强对外投资企业境外审计的难点,第一是审计冲突。因为所在中国的法律和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律不太相同、存在一个接轨的问题。因为法律的冲突空间性、时效性在审计取证、审计合法性当中都遇到的困难。审计工作本身难度比较大,国外的审计会计制度各个国家不相同。要按照当地的会计法审计帐目,而国内的审计不太相同。这也对审计本身的真实合法效益性的评估带来困难。另外企业审计由于地域特征,首先时间、财力和地域的限制,给审计工作本身带来困难。再一个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都面临一个经营层的风险,所有者在国内是集体,经营者是国内派去的,由于他们身居国外,国内的法规受空间效力的限制难以对直接经营层有效的监督,因此大家都在笑话,“赚了钱进腰包,亏损国家担”。这个就是对是效益性增加的困难。 今后监管是要加强,经营层的道德风险都是会面临的。审计人员还完全满足不了境外审计的需要,境外审计是复杂程度比较高,还有面对160多个国家的语言,还有国外的票据有的不好认,这就对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们派的审计人员出国前的准备只有一个月时间的工作,他还要兼顾国内的工业,对当地的法律只能尽力而为。 境外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这块,明确审计主体,根据全球的管理谁的资产谁负责审计的管理,因此国家审计只是对国家投资这一部分负也审计责任,因为只是对国有的公司、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审计,而集体投资的、个人投资的应当有投资者的董事会对内部进行审计。有一些个人审计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第二确定审计对象。结合境外审计的特殊性,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的责任审计。一个是经济效益型,从财务审计,以帐看帐可能比较困难,从绩效审计的办法更好看一些。 第三确立审计目标,就国家的层面而言,不同的层次、关注点不一样。就国家的层面而言,主要是关注境外资产的增值保值效应。这几天,温家宝总理正在非洲访问,我们希望国有企业在境外赚钱,同时要看两国的政治管理,作为投资者而言,显然是要关注国外分支机构营运的真实性、合法性。境外的审计目标首先是摸清家底,作为国内的投资机构,在国外的金额怎么样,底数不清,究竟赚了还是赔了。前几天一位参赞还说了,当时国家七千万美金买了个楼,国内有人去,无论是多大的领导到的全部招待,这七千美金每年不赚钱,还要出维持费。当然我们每年还有美国审计署向我们检举举报一些事。所以境外审计的目标应该做到摸清家底,防止风险,主要是一个经营风险本身,第二个是道德风险。我们派过去的同志在这方面可能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以及所在国家的经营风险和社会风险,包括信誉风险、收帐等等。总之达到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四说到境外审计,充分利用国内法律与国际法律的冲突问题,尽管这样,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国内法律和国外法律的资源。因为任何法律冲突总能找到共同点,可以根据法人的国籍、对单位企业的财政财务审计使用其国使用的法律,适用于中国的法律规定。目前对境外经营层的管理该提拔的提拔、该调回来的调回来,建立经济上的审计和评价。简单的说,国内法和国外法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尊重。 第五,派出审计队伍形式可以灵活,按照投资主体不同,灵活的组织审计队伍。对于国家直接投资的由国家审计署直接审计。有的项目比如说对于金融机构还有企事业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单位,希望国家审计署派人,董事会也派人,这样比较容易接受进行审计。或者由国家审计机关授权让内审部门去审计,结果共享。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可以由内部派出去审计,或者派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第六,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报告按照原则应当向审计署的派出单位和机关提交审计报告。企业的董事会派出的审计报告应该向董事会提交,社会中介结构是谁聘请,向谁提供。在国内国外都提供一个审计里面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结果共享的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国家的资源。审计成果的利用需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与国内的关系、与监管部门的关系,既要尊重中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保守我国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由能与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做到多方共享,服务于中方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建议完善法律、尽管出台境外审计相关法规,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在面临国内法缺位和与国际法相冲突的情况下,建议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能够在原来对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的办法,结合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共同协商、共同努力,建立新的身价结果。 再一个是建立各种不同类别审计体系。因此类别不一样,对于一个企业的好坏评价值因素不一样,既有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也有社会效益体系,有的是为政策贡献的,该算经济帐要算经济上的结合。以及制订对经营管理层人员的业绩和个人廉洁的指标评价。在有利于规范国家投资效益的审计,有利于统一国家投资效益的标准,有利于量化考核国家投资的情况和经营层的同志们的赏罚得当。 第三个建议提高起点。目前在国内以及世界各国,技术审计就是财务收支审计,看着帐薄、看发票看是赚还是赔了,进行效益审议范围就更宽了。近几年经济秩序的好转,与开展对企业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的经济工作审计和任期审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近期开展的对部长的审计、对省长的审计,乃至对各级领导和企业层的审计,发现有规范企业效益,改进管理是很有成效的。因此我呼吁,境外审计是开展效益审计和各级领导层的经济责任审计都可以进行。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对境外陌生的法律制度、迥异的国情,各级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需要提高,人员数量需要扩充。要培养一支能够驰骋国际审计舞台的中国审计队伍。 因为中国审计队伍从人数上世界第一,但是只有两万分之一。另外在联合国的审计,我们也正在积极竞争联合国的审计师,每六年一个轮换,亚洲一个代表,非洲一个代表,我们正在争取这个事。 对于建设提高境外经营层的待遇,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远在国外,在国内广为人知,在国外审计是起步阶段,应该是资产所有方与经营管理者签定合同,提高觉悟,提高道德水平,防范道德风险。 中国在长期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时期之后,在对外投资也必将大幅攀升,这必然会提出对境外审计得更大需求,得到国家和国内投资得更大期望和重视。所以展望中国境外的审计事业也必将务实的开展,肯定会更加的前进。谢谢大家! 提问:我是《商务周刊》的记者中海油事件发生以后,除了道德风险以外,还有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出现的经营风险加大了,尤其是期货,你有没有这种方法来促进他们管理的完善。中航油事件发生以后,有没有什么方式方法? 回答:首先是摸底调查意见,首先看内控制度是否完善,这是审计的基础。内控制度完成的怎么样,这是最基本的。 对于境外这一块,刚才建设的主要是现在开展了,因为境外就算投资总额520亿美元,和国内资产相比,目前在国有资产占的份额比较小,因此投入的精力比较少。具体问题,帮助他们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是我们审计的基本职责和基本责任。这个问题只有具体事情具体谈。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与政策变化》。 海闻:首先声明以下,今天主要是以教授的身份来讨论,跟副校长没有关系。另外根据大会组织者安排的题目,我谈谈对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与政策的变化。 刚才几位都是具体搞贸易工作的领导,他们谈的非常具体,我是学者谈的比较虚。 围绕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政策应该怎么转变。 首先在过去的10年里面,应该讲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一个是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个是因为我们的地位发生变化遇到了新的环境,国际环境发生的变化,主要是WTO。从好的方面来看,我们的国际关系从原来的双边变成了多边,从一个国家的这种个别谈判、贸易纠纷的解决变成了组织形式的解决。大家知道做一个生意非常需要确定性,不能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原来很多的问题,每年要对付美国最惠国待遇的讨论,现在这个环境变得更加稳定了。 还有一个稳定的就是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变得到了第三位,谈判能力也变的强了。但是不利的环境也出现了,不是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我们的自己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我们从贸易小国变化了贸易大国。什么叫小国?就是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是多大,我们在原来国际贸易当中比重比较小,目前特别是某些行业里面,原材料等都已经成为了大国,小国和大国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贸易环境也恶化了,小的时候你对人家没有威胁,人家并不很关注你,现在我们的任何一个产量一个大的出口产品都直接的影响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比如纺织品、制造业,这些东西的出口影响了价格以后,不仅是影响到直接跟我们竞争市场的利益。比如我们往美国出口,别的国家也向美国出口,这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还有的国家不向美国出口,向别的国家出口,这样也受到中国的影响,因为会影响到世界产品的价格。 我们的进口也增加了,进口增加作为大国来讲,会使得世界上的这个产品的价格上升,对于出口这个产品的国家很好。同样对于需要进口的这些国家,比如能源、原材料,他也会抱怨因为你大量的进口造成价格的上升,所以大国的最大特点就是会影响世界的价格,现在国际上非常关注中国,我们自己也感觉到,中国卖什么什么东西便宜了,买什么什么东西贵了。这就是大国的特点。国际上也关注,前几天有一个美国投资的朋友,他们研究中国在干什么,如果政府对哪个行业他觉得哪个行业可能有希望了。这是大国所面临的市场环境。 第二我们的贸易福利下降,除了我们的贸易数量以外,很大程度上是贸易条件。进口增加使得进口产品市场上升,这样的话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我们的福利现在在下降。 第三国有企业国有贸易的困难在加大。目前来讲,WTO协议是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他没有明确有国有企业,但是在条约里面,都隐含着限制国有的贸易。原来都是基本以国有贸易为主,现在都是在进行改革。在我们弱的时候人家并不关注,但我们现在越来越强的时候,这个企业的性质就成为别的国家反倾销,发生贸易摩擦的重要把柄。现在美国跟我们中国产生的反倾销的案例绝大多数的理由都是非市场经济。刚才罗司长谈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不让国有企业到外国去投资。这个是一个趋势,不是说我们在这里说,实际上国际上的竞争,你小的时候他不在乎你,当你大的话,他会设置规则限制你,包括贸易环境。 现在很多的事件不完全是经济效益,很多的是牵扯到他认为你的生活方式、经营方式,当然也跟我们某些企业有关,我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勤劳勇敢,所以我们努力工业,把价格降到很低,但是他觉得你现在侵害了他们的一些社会标准,人家并不需要工作这么多时间,人家正好是9点开门,结果你开个店你7点开门,人家5点关门,我们现在的经营理念正在冲击着其他国家的不光是经济上面的理念,包括文化上面的理念。 等到大家习惯了也好了,世界上各国就像一个长跑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我们正在打破格局,从原来比较落后的国家,开始超越其他的国家。而我们现在又是个大国,中国目前已经影响到了几乎所有的国家。赶超的一些国家可能会感觉到恐慌,你要超过这些国家他缺德不服气,原来跟你在一起的国家现在觉得有点失落。所以这些国际上的环境都是因为大国所特有的一种情况。亚洲四小龙它有的发展阶段,日本模式也曾经经历过这个。 我们现在两个特殊性,一个是大国,第二就是我们依然被称为非市场经济。就是面临的国际贸易市场环境日益严峻。 怎么转变我国的政策?在我们过去的2、30年中,基本以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正在逐渐的调整,逐渐以内需来带动我们的经济发展,当然中国有条件,因为我们本身有很大的内在市场,这是一个整个发展战略的调整,在我们外贸政策方面,也应该从原来的重出口轻进口,应该转变为一个自然的、由市场决定的贸易政策,不是一定要多进口,至少要从抑制进口变为放松,这样使更多的减少和别的国家的摩擦。从原来的很多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或者其他政策鼓励出口的政策,已经到了应该逐渐废除的时候。而这个理念应该逐渐的转变,以前一直是重出口,因此出口是赚,进口是让步。原来很多专家在加入WTO之前做演讲的时候,都说加入WTO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把开放市场认为是一种代价。 实际上作为一个大国来讲,尤其是一些产业政策,小国可以搞计划经济,大国千万不能搞全国统一的计划,因为你形成的力量太厉害了,就像五个人齐步走,没有关系。如果十几亿人齐步走,就形成了共振。比如政府说生产汽车,全国各个省市都在搞汽车,这样就不行了。必须让企业自己去决定,有的愿意投资,有的愿意撤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是比较自然的,一定会比较平衡。而我们通过政府的引导,包括产业政策,把本来赚钱的企业搞到不赚钱为止。作为大国来讲千万不能搞统一行动,统一行动对世界经济形成的冲击力反过来一定会伤害到自己。 所以我们讲到的政策转变,从原来的重出口轻进口现在要到一个更加平衡的、依据市场的政策。要从原来主要政府干预到减少政府干预。大国政府的集体规划所带来的冲击力有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会伤害到自己。 第三个就是FDI。当我们的贸易环境发生比较严峻挑战的时候,另外一方面的抑制,比方说FDI,现在中国到了用FDI的办法,不仅仅是通过贸易的办法来加强我们的关系,不光是贸易的关系,就像这次吴仪在胡主席出访以前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是大张旗鼓的买东西,就是为了争取民意,表示我们也正在积极的改善。 这是我的一个简单发言,欢迎大家提问或者提出不同的意见。 提问:您刚才讲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现在所面临外贸的大环境和形势,我想问一下,作为企业,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这些企业做这样大的外贸环境和形势中判断和寻找自己面临的发展机会? 海闻:我们很难告诉企业哪里有机会,其实企业自己会寻找机会,而且我还觉得企业千万不要随大流,因为越是随大流的时候越是遭遇困境的时候,比如纺织业,前段时间纺织品协议结束,从去年开始不受配额限制,很多企业就投资了很多,扩大了产能,就没有考虑到。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很多企业去扩大产能的时候,带来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我们很快就遭受的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限制。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尤其是民营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能光听政府说什么就做什么。 主持人:接下来演讲的美中贸易协会副会长浦乐伯先生演讲。 浦乐伯:大家好,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就是练习英文的时间。我今天要用英文演讲。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感谢《商务周刊》邀请我们。首先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以及他所从事的工作。美中贸易宣传委员会成立于33年前,就是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2年之后。它是一个非盈利非党派由会员公司来支持的非政府机构。我们有250多家会员公司,包括一系列的大型和小型的制造业企业还有一系列的服务业企业,包括金融业、交通运输、还有咨询业等等。我们的总部在华盛顿,然后在北京和上海有办公室,我们的委员会董事会是在美国,现在的董事会主席是波音公司全球的董事长。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包括跟中国商务相关的调查和出版,向会员公司提供的商务咨询,包括提供的政策倡导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和中国保持非常好的关系,当今年春天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的时候,我们作为主要的主办方很多主办机构一起,主办了一个晚宴来欢迎胡锦涛主席。指导美中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原则是我们一直以利于美中贸易平衡建设的一支力量。这一点在我们的历史中可以得到体现,在我们的出版物、公开活动还有每天所进行的工作中都可以得到体现。 今天我想讨论的题目叫做在美中贸易之间的好消息。尽管在媒体的报道和政府之间的讨论中,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对于美国来讲,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美国的许多公司和个人对这一点非常重视。假如加上香港的话,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据我所知关于贸易新闻的标题并没有反映在贸易的实际变化,比如前段时间,美国来自于中国的进口增长了,但是来自于其他地方,比如说韩国和台湾的进口是下降了。这一些变化还会继续,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不应该被忘记的,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和公司都喜欢从中国进口优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也在增长,就像我刚才说的,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里面有很多是优质的产品,对中国的经济是有利的,然后也是中国的进口商,发现也是很容易进行销售的,因为这是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 今天我希望谈的第二个事情就是美中贸易中更好的新闻、更好的事情。现在在中国国内对于增加从美国的进口,现在在中国国内得到更多更有利的支持。首先是中国的决策者,现在已经意识到增长国内的需求性,已经由出口增长的模式向增长内需的模式来转变。 第二点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相信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可能是偏高了,造成了过多投资的增长,也许更好的一种方式是把外汇储备消费在技术还有进口上。就像刚才海闻教授所说得那样,中国的领导者相信更加平衡、更加开放的贸易,对于中国这样的国际市场是有利的,他们期望看到更多的进口,并且他们也承诺做出努力来增加中国的进口。 这些变化在一系列的中国法律法规中已经得到体现,在外贸的政策、外汇控制还有其他领域都得到一些体现,将会使得中国的公司更容易从外国进口商品。现在人民币的实际价值更多的是由市场来决定,这就意味着一种趋势,人民币可能会升值,对于中国的外贸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它会减少中国进口的成本。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意味着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会更容易的进口产品还有优质的产品,技术数量会更多,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公司消费来说都是有利的。 第三点是知识产权保护。我希望在今天的会上提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商人可能要料到这个,就是中国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不足做一个抱怨。首先我想介绍一下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国来讲意味着什么。在长期来讲,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国做出发明创造的个人和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短期来讲,在今天它同样是重要的,原因有以下的这些: 首先我想指出的一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足,实际上就会阻止美国、亚洲、欧洲其他的公司把他的技术带到中国来。最近我接触到了几家美国公司,他们都有我们所需要的技术,比如食品方面,和汽车方面,但是他们不愿意到中国来,就是听到了关于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破坏知识产权的公司,生产假冒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给中国的公司一个很坏的名声,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生产厂商在全球各地都有一个很好的名声,受到欢迎。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产品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地都受到欢迎。 有一些假冒产品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风险,比如说人们在讨论假的汽车配件,还有假药,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假冒的产品导致了安全上的问题,很快就会有限制,限制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这将会伤害中国那些好的公司和产品。 当然我必须告诉大家,美国公司对于中国知识产权的状况不是完全满意的,这是事情真实的一面,将会持续的创作政治和商务方面的问题,直到我们共同一起来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坦率的说,我还是要重申一下,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进展,将会帮助为中国带来更好的技术,更多的投资和更好的产品,将会给中国的商业和产品带来更好的名誉和名声,让他们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到欢迎,这是重要的,也是我们希望所看到的实现的目标。 第四谈一点对产品的审查还有标准,我想谈几点:我们相信标准和审查的重要性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上都一样,价值是在保护消费者,而不是在保护本地的公司。美国的市场在全球来说是最开放的,但是在这一点做的也并不是完美的,而其他的市场做的可能稍微更差一点。我们都应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我们应该支持那些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公正的、并且平等的得到执行的标准。我们支持中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入世界性的标准性的机构,比如说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上个星期中国加入世界半导体委员会。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有这样的案例,在这些案例里面,中国的标准可能跟中国WTO成员的资格不是很匹配,或者说这些标准并不是在公正和标准的基础上得到执行的,这些已经被中国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所知道,他们可能会带来的WTO贸易争端的案件,或者说贸易政治方面的问题。 关于这个我有一点想跟大家澄清的,我想这可能是我今天所讲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看待WTO贸易争端案件的方式,他们实际上不应该被视为不友好的,或者是贸易战,实际上是在贸易关系里面正常的处理贸易常规的方式。为了给大家一些例子,从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正式成立,欧盟委员会被起诉了73次,而美国被起诉了86次。巴西迄今为止提出了22个WTO贸易争端的案件,韩国是10个,与中国相关的案件到现在为止还是屈指可数的,比如说两个、三个,但是随着中国贸易的增长,可以预见与中国相关的案件将会越来越多,但是这是普通商业的一部分,而不意味着其他任何一种东西。 总而言之,美中贸易应该是一种好的事情,美国将会继续欢迎来自中国的好的产品和投资同时也有很多很好的产品还没有进入中国将会进入中国。我想说一点不要相信你在报纸上看到的所有的东西,但是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来自媒体的朋友。 假如看一看身边,就不难觉察到,实际上已经从美中贸易之间的贸易得到许多许多,在美国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美国可能更清晰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期待与大家一起踏上新的征途。再一次感谢《商务周刊》还有在座的诸位。 提问:据我所知,中国的企业界从最终了解到,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有很多,中美贸易顺差现在也是影响双边关系的多样因素,其中一个原因,中国企业希望从美国进口包括高科技产品,但是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允许,想请您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浦乐伯:如果理解正确的话,你这个问题可能是美国政府对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有关的问题,根据美国政府的调查,在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当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比例可能是很低的比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千真万确的,但是这是美国在基于他们研究做出的结论,他们认为,另外一点,有一些公司可能知道深情不会被批准,所以干脆就不申请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我相信是美国商业界对此的意见,每个国家都会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就是限制出口经常得到一个重新的反思和回顾,整个过程应该是透明的,并且不应该只是代表东道国的观点,应该更多的考虑贸易伙伴的观点。看三个原则,第一看这个规则是不是合适,第二是各国对产品有什么看法,第三尽量有一个透明的过程把这些政策更改。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联想集团副总裁宋红女士,她演讲的题目是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网络。 宋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在联想新整合的组织中是负责全球物流运作,非常感谢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组委会给予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根据组委会对演讲议题的需求是希望我们能够同企业微观管理的角度与大家分享联想全球化发展的愿景和供应链发展的计划,我想这可能是印证了刚刚何司长关于中国外贸八个转变的体现,正是说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才需要我们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联想的国际化发展的愿景。 联想的国际化战略,有一个时间大家或许还记得,就是2004年的12月8日,联想正式对外宣布对IBM全球PC业务收购的交易,从那个时候开始,联想的国际化进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厚爱。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长期支持联想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演讲基本遗体是三个部分,第一跟大家分享一下联想国际化战略的历程,第二是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联想,最后一部分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网络。 与众多的国际百年企业相比,联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从1984年柳传志先生带领11位技术人员创业开始,联想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创业阶段,第二个十年形成主营业务的PC主元,从中国市场第一位进入到亚太市场占有的第一位。从2005年的5月1日起联想就成为一个源自中国的品牌,新联想的收入达到130亿美元,PC产量约为1400万台,拥有全球8%市场份额,不如全球PC的三强。联想能够迈出战略性的一步,实际上是联想长期的战略愿景机遇和全球PC发展的趋势的要求这几项联合的结果。在柳总和杨元庆的带领下,他们一直坚持不如世界500强,创造中国百年老店的愿景。第二我们拥有了IBM出售全球PC业务的机遇,第三部分就是PC行业竞争趋势的要求,实际上是为了应对PC成熟期带来的利润摊薄,供应链研发资源正在进入全球化的优化配置。比如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中国台湾韩国已经程度PC产业重要的原材料供应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成为研发中心等等。这样的要求就需要企业只有具备了全球运作的实力,才能获得产业资源的整合,在快鱼吃慢鱼的过程当中,凭借高效率低成本胜出。2003年4月,联想换了自己的LOGO,2004年收购了IBM全球PC业,2005年的9月30日我们用提前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球的组织整合。 我们在公司整合当中做了研究,最终联想要开发制造并且行销最可靠的安全应用的技术产品,我们得成功源自于帮客户提供新联想品质。创造世界上最优秀的、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向对待技术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的创新,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最低总拥有成本和最高的工作效率。 联想在全球1.9万员工,在美国、中国和日本分别设有六个研发中心,在中国和印度共设有六家自营的制造工厂,在6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分支机构,产品是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3.5万家的商业合作伙伴,其中中国有超过8千家的合作伙伴。组成新联想的两个组织一个是原来的联想中国,另外一部分是IBM的PC部门,我们认为这两个组织在收购之前做过非常详细的评估,认为这两个组织有非常完美的互补性, 联想在中国市场是占有市场第一位的地位,在中国的个人电脑市场也是由家喻户晓的联想品牌。在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对于消费台式电脑有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对于在中国的运作我们有非常低成本、高效率的采购、制造端对端的高效解决方案。对于IBM的原来的PC业务,IBM是电脑行业的开山鼻祖,他们有非常好的品牌,而且笔记本电脑在全球是公认的高端产品,在笔记本的产品技术上也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品牌制造商独立研发并且制造的。同时IBM的业务已经具备了全球的销售网络,并且有财务的有利支撑,所以大家看到,几乎两个公司没有什么特别重合的部分,应该说是非常完美的组合。 这就是刚才提到产品,在联想已经有的消费台式电脑、商用电脑、外设产品、数码产品、手机产品等的基础上我们又融合了新的台式电脑的产品,丰富了整个公司的产品线,来支撑家用个人客户、商用客户、工业企业客户、政府和教育的客户。在新联想成立的一年时间里,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完美的开篇,首先是业绩稳固,在并购的当年实现了盈利,第二使整个整合非常的平稳,公司的高层也是做过更换,但是整个整合也是非常的平稳,国际化的进程是比较的顺利。另外一项在新联想成立的第一年,联想支持了都灵的冬奥会,整个冬奥会上联想的产品为冬奥会做了非常稳定的支持和服务,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零故障,应该说在国际的市场上有了非常好的信誉。 同时我们在冬奥会上宣布了联想的浪式新产品,现在联想的产品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销售。 第三部分应该是进入到了我们的专业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企业供应链和供应联之间的竞争,针对于像PC这样的产品,变化速度快,客户要求配置特别高,在完成了全球供应链组织整合的同时,我们规划了供应链的战略路线,第一我们计划利用第一年的时间,理顺流程、快速解决现有的供应问题,成为联想全球业务的坚强后盾,第二年开始,我们打造从定单、履约、管理、全球采购、物料计划、需求与供应计划协调平台,全球制造一直到全球物流配送的端对端高效供应平台,筑造联想全球竞争优势,我们的国际化团队希望能够利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全球运作,从客户下达定单到送达整个周期7天95%的水平。同时将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30%以上,实现行业最佳实践,同时保证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刚才提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相信在国家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同样会步入研发和制造的中心,联想供应链总部设在北京,全球的采购中心位于深圳,五间核心的自主制造工厂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和惠阳,构件全球的笔记本市场和全球的笔记本产品,这样保证全球的物料供应的网络和成品向客户端配送的整个物流网络。 对于台式电脑,体积比较大,同时我们要求贴近客户,来相应客户的需求,按需配置,所以原材料的供应市场基本上供应商都是在中国,我们会把原材料通过内向物流的网络运到各地的加工厂,然后贴近客户,进行配置。然后配送到客户端。 在座的都是国际贸易的行家了,面对全球的物流和贸易比区域性的运作要复杂的多,众多的原因会导致全球的物流响应时间更长,我们要分析全球各类的环境,各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关税及贸易壁垒,建立起标准化的系统管理与控制平台,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区域性运作的灵活性,对于PC产品迩言,很多都是采取按定单生产的模式,就更加要求物流渠道具备更加高的效益、时间和稳定是我们供应的生命线。最后总结下来,我们认为保持一个高效的全球供应链运作具备以下条件,企业内部有高效的运作模式,第二有全球伙伴的紧密协同,同时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帮助我们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快速的交换。同时需要物流平台有一个全程、高速、稳定的运转。 另外刚才各位专家跟领导多次提到,需要对于WTO的规则,各地的法律、贸易法规及关税的快速应对。最后一点就是通关环境和效率的保障。全球竞争者不再留有任何货物停滞的时间。我国的海关效率在各国海关中应该是位居前列,但是我国是大通关环境效率还需要各方协力的配合,进一步的提升效率,协同打造中国创造的产品和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最后预祝大会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最后演讲的是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转变外贸增长方世玉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柴海涛:大家下午好!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分给我的题目主要是两点,一个是中国外贸增长方式应该转变,第二作为未来国际贸易当中核心竞争力之一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中国的国际贸易当中到底是怎么样的。 第一个问题先跟大家非常概括的介绍一下,中国现在的外贸总体形势是怎么样的,大概可以用几点来概括,第一点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外贸持续、高速增长,持续和高速到什么程度呢?2001年底的时候,中国政府正在制定2001年到2010年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2010年的中国进出口突破1万亿美元,但是事实上,在2004年的11月,也就是制定规划出来不到三年,这个计划就实现了,完全超出政府规划的预想。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到现在四年半的时间里面,中国的进出口每年都在以20%到30%的速度增长,一直延续到今年上半年。 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反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几年间,国内发生了很多事情,第一加入WTO前两年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存在通缩的现象,当时还需要发行国债拉动经济的增长。另外世界贸易当年只增长了2%,国际投资下跌50%以后,又下跌了30%,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进出口以20%多到30%多的速度连续增长五年,这趋势是非常奇特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关注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 中国外贸这几年第二个特点通过这几年高速增长以后,中国进出口的构成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有三点变化,第一点就是产品构成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十年当中,中国的外贸增长主要是靠轻工产品和纺织品服装来支撑的,90年代到2000年这十年,主要是靠传统的机电产品的增长来支撑,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这几年来,机电产品的进出口也在高速的增长,大体上,现在机电产品的出口已经占到中国总出口的55%。加入世贸组织到现在三四年,发生的进一步变化是什么呢?就是以IT产业为核心的所谓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口和进口都在高速的增长,以至于到现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经占到中国总出口的30%。 如果仔细观察去年以来到今年,在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当中,产品构成仍然在进一步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呢?就是传统的所谓技术含量产品,比如说小屏幕的彩电、传统的光学照相机、钟表、VCD等等,这些出口的增长在大幅度的下跌,下跌的比重大概是30%多到60%多的下滑。但是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视、液晶显示器、集成电路、微电子组件所谓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是以60%到260%的速度在增长。就是在进出口产品构成迅速升级的局面。 第二个变化,就是贸易形式的变化,今天何力司长和海闻教授以及其他的演讲嘉宾都提到了,加工贸易这几年比例上升,大体上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55%。 第三个变化,贸易主体的变化,这三个变化是相关的。贸易主体的变化就是原来传统以国营外贸进出口公司一枝独秀的局面完全被打破,现在国有企业的出口占到不到五分之一,进口也就占大四分之一。无论是进口和出口,58%以上被外资企业占据。民营企业从以前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得百分比出口总额已经上升到了21%,超过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变化在这几年当中发生的变化就是给人一个启示,中国正在迅速的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生产营销的链条当中去,中国正在迅速的改革开放扩大他的市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制造业转移当中的最主要的承受者,这就是中国外贸所体现出的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征。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看出这么漂亮的数据以后,事实上中国的外贸存在巨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粗放式的增长,主要靠数量扩张来增长,主要靠低价竞争来增长,这个例子非常的多,比如说中国的彩电、手机、DVD,世界产量第一,世界出口第一。但是这三样国际市场竞争力非常强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出口厂商获得的比较利益是非常低的,为什么?这就讲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了,基本没有知识产权。无论是专有技术、专利、商标还是国际的销售渠道,基本不在中国自己的企业手上。DVD是最典型的例子,DVD中国国内消化20%,80%是出口的,出口单价大概是35美元到40美元一台,从成本构成当中,基本是支付3C和6C关于DVD的专利费就达到20美元,专利费占到成本的40%乃至50%以上。一般在电子行业、专利技术的使用费通常的成本是5%到8%。中国的DVD创造了世界之最。出口一台DVD挣多少钱呢?1个美元,尽管这样,有关其他的专利费还在谈,DVD涉及到音响的一个部分标准,他们现在要2.5美元的专利费。。第二个问题,由于粗放式的增长,造成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中美中欧的纺织品摩擦,以及这几年来反复的大量遭受的反倾销,还有其他的所谓的贸易摩擦。 还剩下的粗放型增长和贸易相连的,很多出口的商品跟国际标准不相适应的。就是说欧盟出台的所谓电器的情况,一个是电器报废的销毁成本要由厂商来承担,另外在原料当中有大量物质和有害气体的含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这两件对中国相当大的家用厂商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再一个上个月日本公布的关于农产品的使用的有害物质的规定的一个肯定列表,5月27日出台,马上就有反应。中国输日的农产品数量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刚才浦乐伯先生谈到了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有各种各样的非议,确实是这种情况,就是美国的关税法当中,33条款,对知识产权进行调查的,中国占世界之最,大概发动的337调查,对中国大概有42宗调查,大概占到美国发动337调查的16%左右。另外今年2月份,USTL发表的美中贸易当中,继续把中国列为特别需要观察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指明品牌在国外也屡屡遭受商标抢注仿冒等侵权,这给我们自己对中国品牌,中国的技术在海外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不足有巨大的关系。比如说中国最著名的50个品牌在和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比如美国、欧盟、加拿大、香港地方,五个最大的贸易当中,我们没有注册的比例高达53%。即使注册了,其中也有10%的品牌也是非中国商标所有人的名义注册的。 我想说的就是中国的企业粗放型增长和全球化竞争的时候,它对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第一了解甚少,第二基本上没有应对能力。比如专利包围的问题,比如从技术到专利,从专利到标准的问题,比如以专利池为表现形式的某种技术联盟的问题,像类似这种情况的全球化当中,中国大部分企业是没有还手之力的,这些都是给我们未来企业在国际竞争当中未来得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 最后我用三句话来讲一讲未来应该怎么办? 就是从主导出口型变为出口和进口平衡。第二个就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国家提出了自主创新,国家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概念,体现在国际贸易上要做哪些事呢?第一科技兴贸、第二品牌战略,第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第四扩大服务贸易。第五结合现在方兴未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来试试中国却的走出去,这样几个政策趋势是展望未来若干年企业把握住国家的政策和审视度势发展自己的趋势。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多谢柴院长,我们今天下午的议程就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