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6:41 发改委网站 | |||||||||
2005年,机械行业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消除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克服因原材料大幅涨价、清理电站项目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06年机械行业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稳步增长。2005年,机械行业生产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总产值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工业产值增速一季度曾小幅回落,二季度以后逐月增长。累计产销率98%。 农业机械、电工电器、重型机械、石油化工、机床工具、仪器仪表、通用零部件、食品包装机械等行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随着市场回暖和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拓,工程机械行业增速逐渐回升,全年累计增长14.1%,增幅提高6.7个百分点。尽管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汽车行业累计增长仍保持在9.5%,但增幅较2004年降低8个百分点。 (二)新产品研发力度有所加强。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107亿元,同比增长10.8%。仪器仪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和机械基础件等六个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速高于总产值增速。其中冶金矿山行业同比增长40.7%,为全行业之首。新产品附加值较高,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也为“十一五”储备了新产品。 成功研制60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20、40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和37万千伏安/525千伏变压器;自行研制的75万伏变压器、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导线等全部设备在我国首个75万伏输变电示范工程中得到采用;成功研制大型联合采煤机、秦皇岛煤码头8000吨/时成套装卸设备,大型船舶柴油机曲轴等关键设备和零部件;成功研制主轴速度可达4000转/分、刀具主轴最高转速达6000转/分、换刀时间仅2秒的复合加工中心;成功研制工作台面2.5*8米、工作面承重5吨/米2、主轴转速240—24000转/分,零件一次装卡可以完成五面和多种空间方向,并可以达到铣、搪、钻加工要求的五轴加工中心。上述新产品新技术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升级换代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出口增幅首次高于进口。全行业累计进出口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进口1184亿美元,增长4.8%;出口1044亿美元,增长34.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近30个百分点;逆差139亿美元,比2004年下降近50%。 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大型机械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汽车、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定销售渠道,批量、大额出口增加,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对外石油开发业务的不断开拓,随项目出口的国产石油机械也逐年增多。 二、突出问题 (一)发电设备生产和订货过于集中。2005年发电设备制造继续高速增长,产量达到9640万千瓦,同比增长30.2%。发电设备生产任务过于集中,远远超过了国内企业生产能力,部分关键零部件只能靠国外企业的协作完成。发电设备订货过于集中不利于机械行业均衡安排生产,由于后两年签订的发电设备订货合同明显下降,预计2008年生产能力有可能部分放空,造成资源浪费。 (二)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虽然2005年机械行业较往年合同饱满,但所需的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以及电、油、煤、气等动力产品的价格上涨,给机械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硅钢片、铜、铝、绝缘材料等,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 (三)机械行业凸现产能过剩危险。机械行业是竞争性行业,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但是当前已有迹象表明机械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局面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产品趋同,资源供应分散,市场恶性竞争。例如,仅生产电力变压器行业企业就有1000家以上,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互相争抢资源和用户,这也是导致矽钢片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机电产品出口短期内增幅过快,贸易纠纷增多。2005年电动机、手动搬运车等大宗机械产品出口数量激增,屡屡招致进口国家反倾销,给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带来隐患。 (五)人民币升值加大了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成本负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对合同周期长、金额大、结算周期长的成套机电设备项目造成的损失较大,这部分项目因兑换人民币费用上升,成本负担加重。 三、2006年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影响机械行业2006年发展形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定单充足。发电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生产重大装备的企业2006年合同定单较为充足,主要品种产值、产量将比2005年高。主机制造任务饱满,将带动辅机和配套零部件产品生产,对全行业保持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机械产品需求出现新的热点。随着对农业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持续发展;同时,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机床工具行业加快发展。 (三)能源等外部生产条件趋于好转。煤炭、电力供应趋于宽松,为机械生产安排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大型发电机组、大型电力变压器、大型冶金矿山设备、石油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超限运输任务多于往年,铁路特大型特种车辆少,周转难度大,运输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 (四)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普通钢材供应基本缓解,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合金钢、电工钢、铜铝等有色金属、合金炉料供应相对紧张,价格将居高不下。化工产品价格不会有明显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继续对机械行业的亏盈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机械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国际市场对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大型产品的需求,成为机械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预计2006年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18%。 四、有关措施建议 (一)平衡安排投产进度,促进机械行业平稳增长。电工电器行业产值占全行业四分之一,与各分行业关联度大。建议安排“十一五”发电、输变电建设项目时,考虑电工电器行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适当控制项目建设在各年度分布的节奏。 (二)强化经济运行调节,确保重点工程机电设备项目顺利实施。在发电、输变电等重大装备所需关键原材料出现严重紧缺,价格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国家重点企业重大装备的生产制造时,建议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重点工程关键设备项目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外贸出口方面的协调作用,维护外贸出口秩序。通过信息引导和协调,促进企业把握好出口节奏,积极建立稳定的出口渠道和强化售后服务措施,主动做好预防反倾销措施,使损失最小化。 (机电处李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