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4:01 解放日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是社会关注焦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更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时刻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切实把
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关注民生,问计于民。“十一五”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让广大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陈良宇,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多次深入社区、踏访民居,与基层干部、居民群众亲切交谈,倾听民意。

  在市委召开会议通报市委常委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时,陈良宇指出:要从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解决好事关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把党的宗旨意识体现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民生是根本

  从就业到住房,从离土农民到困难老人,从

食品安全到交通排堵保畅……涉及市民群众生活的民生问题,市领导时刻牵系在心。

  今年 8月,台风“

麦莎”来袭,狂风暴雨给本市部分群众生活带来困难。 8月 7日,黄浦区半淞园路 539弄积水尚未完全退去,陈良宇赤脚趟水来到这里,走民居、察民情,送去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慰问。他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基层干部要切实关心受灾群众,帮助群众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同是这个夏天。 7月 11日,韩正走进媒体的“夏令热线”接电话,聆听百姓碰到的生活难题。他指出,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老百姓的新需求、新呼声,把握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住房问题,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今年 4月 7日上午,市领导来到嘉定区江桥镇、安亭镇正在建设中的配套商品房基地、农民动迁配套商品房基地工程现场调研,实地察看、仔细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市领导听介绍、看房型,与市、区有关部门领导边看边议,共商发展大计。

  针对群众关注的就业、社保、环境等问题,市领导态度明确:要支持就业、鼓励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镇保、完善农保,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力度;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整体提高上海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调研中,一件件实事扎实推进:至 10月底,本市今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 58.11万个,超额完成年增就业岗位 50万个指标;为沪郊 6万农民完成职业培训;为 16万独居老人以及需特殊照顾的老人提供上门照顾服务……

  一次次调研、一件件实事,市民更真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在未来发展中的科学追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改革解民忧

  人均居住面积已达 14.8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 11平方米;人口期望寿命达 80.29岁……对身边这些变化,市民感同身受。

  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市建设进展以及老龄化的加剧,上海面临着发展中的矛盾,市民也碰到新的生活难题。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唯有改革,推进体制、机制攻坚。

  公共财政关乎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体现着社会公平。聚焦重点,陈良宇、韩正等领导广泛调研,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上海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向改善民生倾斜。

  从市财税工作会议发布的信息,市民看到了未来上海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具体走向: 2005年,本市将社会事业财政支出增量的 70%用于改善民生。重点支持小城镇建设,推进郊区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促进郊区与中心城区协调发展;支持就业,鼓励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镇保、完善农保,加大农村医疗合作力度;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整体提高上海的生态环境质量等,让百姓普遍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

  经过多年旧区改造,市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还有 420万平方米、居民近 20万户……“十一五”期间,上海旧区改造任务依然艰巨。让广大市民居有房,本市加快建设配套商品住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对拆迁难度较大的旧区,以土地储备方式实行旧区改造……

  在调研中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执政为民:要按照救助与改善等不同类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继续实行公有住房优惠政策;多途径解决动迁家庭居住困难;逐步建立住房租赁新机制;要加快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房综合改造,加快改善市民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

  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一位市民切身利益。随着调研的深入,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全覆盖”原则,为城市职工和退休职工建立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的“城保”;为失地农民建立了小城镇社会保险,即镇保;为没有离土的农民建立农保,让特殊困难的市民享受社会救助。下一步,还将不断深化城保、推进镇保、完善农保、扩大综保,让每一个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

  发展求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实现历史性跨越。目前上海人均 GDP已超 5000美元。

  面对“十一五”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惟有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010年世博会是促进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上海将新建 8条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达 389公里……大建设带来了大动迁,进一步做好动迁这篇大文章,事关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上海长远发展,事关社会和谐。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入手,调动广大群众一心一意投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动迁基地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陈良宇明确要求各级党政组织,坚持视发展机遇为生命、待动迁居民如亲人,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使动迁工作做得又快又好,为推动上海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协调城乡发展,上海高起点推进市郊和谐村镇建设。当前,郊区正在大力推进的“ 1966”( 1个中心城、 9个新城、 60个左右新市镇、 600个左右中心村)村镇体系,思路明确:以“经济发展、生活安康、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基本形成“新城、新市镇、中心村”三级郊区居住体系;与上海“四个中心”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导有力、组织健全、凝聚力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水涨船高”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今年 6月,市委举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组织区县、大口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不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陈良宇强调,上海各级党政组织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韩正指出,既要以发展求和谐,也要以公平求和谐;既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又要形成社会合力;既要着眼长远,又要踏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上海步履扎实:打造诚信上海、构筑和谐社区、抓好民生问题、培育社会力量、确保社会稳定、强化网络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抓好生态建设……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幅和谐社会的建设蓝图正在上海绘制,她定将让广大人民在更高水平上享受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缪毅容 谈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