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运用金融生态观重构三峡库区金融支持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9:52 金时网·金融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编者按 三峡库区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迁建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联动、东西部地区合作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对滞后以及移民迁建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周小川行长近期在出席“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
金融服务高层论坛”时就指出,要通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西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积极探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三峡重庆库区经济金融运行的态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以良好的金融生态观重构库区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

  1997年至2004年,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中,三峡库区面临巨大的外部冲击,对三峡库区经济金融运行有着重大影响。概括起来,这些外部冲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重庆直辖使库区外部投入和内部增长机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二是三峡水库蓄水后企业大量关闭,移民大规模迁移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库区淹没城镇重建和企业搬迁、技术改造带来的巨大需求对库区经济增长存在正面效应。

  经济发展滞后,与全国和重庆主城区差距拉大。三峡重庆库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2004年绝对贫困人口64.4万人,相对贫困人口194万人,分别占重庆市的70%。2004年三峡库区若干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均远落后于全国及重庆市平均水平。

  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1997年以来库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2004年,库区实现GDP889.7亿元,是1997年的2倍,年平均增长11%,同时人均GDP相对差距也有所缩小。库区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库区内各区县人均产出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增长速度上存在的不平衡,靠近主城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县人均GDP和GDP增长率两个指标均要领先于一些地处偏远、工业基础较差的区县。

  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增长缺乏基础。从变动情况来看,1997年至2003年库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波动趋势与全国特别是与重庆市大致相同。但2004年库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与重庆主城区和全国增长的态势背离。说明近几年来库区消费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短期内消费需求难以成为推动库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投资增长后继乏力,经济发展存在隐忧。1997年至2002年,在大量迁建投资的带动下,库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各年均远高于全国增速,投资成为库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但从2003年开始,投资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移民投资的淡出,库区投资增长速度会出现进一步回落,可能对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影响。

  此外,还存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区域间表现极不平衡;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压力不降反增;财政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低下等问题。

  二、三峡库区金融运行主要特征

  我国整体的融资格局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份额不大,这种非均衡的融资格局在经济不发达的三峡库区表现更为明显。以库区腹心地区为例,到目前为止只有1家上市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上市融资额和股票交易量都十分有限。库区内的保险市场发育也不成熟,表现为保险机构数量少,人均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远低于主城区。基于上述原因,以下金融运行情况仅限于银行存贷款市场。

  存款高速增长,但增势趋缓。2004年库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058.8亿元,较1997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0.3%。增长速度较重庆市低0.1个百分点,较全国高3.7个百分点,其中库区储蓄存款余额为737.4亿元,1997年至2004年平均增长20.2%,增长率分别较重庆市低0.6个百分点,较全国高5.7个百分点。随着移民迁建工程进入尾声,库区相应的投资和补偿的逐步减少给存款的高速增长形成一定制约。2003年和2004年存款以及1999年以来储蓄存款增长速度的逐步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判断。

  信贷增长不稳定,信贷市场出现分化。2004年库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04.2亿元,是1997年的1.94倍,年均增长9.9%。库区贷款增长幅度低于全国3.3个百分点,低于重庆主城区6个百分点。从变动情况来看,库区贷款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2000年贷款增长幅度降至0.05%的低点。其后逐步回升,并于2002年达到18.2%的高点后一直下滑,2004年库区信贷增长仅为6.3%。虽然信贷总量增长乏力,但库区信贷投向结构方面仍有亮点。比如,库区金融机构对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还是相当踊跃,这些资金构成了库区固定资产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有效地支持了库区交通、电力、邮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1998年至2004年6年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则相应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存贷比加速下降,资金外流严重。长期以来存款的持续高增长和贷款增长速度放缓,使库区存贷款比例持续下滑,资金大量闲置和外流成为库区金融市场近年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1997年至2004年,重庆市的存贷比从106.7%下降到80.6%,共下降26.1个百分点,主城区的平均存贷比由108.9%下降到105.9%,仅下降3个百分点。而库区的存贷比下降幅度最大,从106.3%下降到57.1%,下降49.2个百分点。分机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速度最快,加上库区

邮政储蓄只吸储不贷款,两者构成了库区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

  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信贷违约率高、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进一步制约了库区信贷增长。库区不良贷款率从1997年的30.3%一路上升至2001年47.8%的高点,其后才略有下降,至2004年末仍然高达37.5%。不良贷款绝对额则连续7年呈上升态势,至2004年总额已高达227亿元。

  三、重构库区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思路

  三峡库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金融困境,既有自然、历史、政策因素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金融生态环境差、财政金融制度不完善的一个缩影。经济发展滞后只是导致欠发达地区资本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效的财政金融协调机制,并鼓励通过金融工具和制度创新来较好地覆盖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也能增强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发挥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作用,从而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

  推动库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构三峡库区经济金融发展“纽带”,金融生态环境治理是关键所在。只有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为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确立“政府主导,人民银行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模式,从市场环境状况、银行经营和资产质量状况、社会信用建设状况、司法环境状况、中介环境、地方政府支持金融发展状况、金融安全状况等七个方面明确各区县的建设目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人民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逐步建立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创新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库区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运作模式。在内设机构上,可以考虑专门设立支持库区等欠发达地区的职能部门,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的规划,积极开发适合库区产业发展实际的贷款产品。在工作内容上,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项目贷款以外,要积极创新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等贷款运作模式,通过联合贷款、银团贷款、贷款分销、资本金软贷款等方式带动商业性金融的进入。发挥好农业发展银行的作用,研究组建地方政策性银行的可行性,探索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商业性金融应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不应追求“支持”而放弃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工具和业务创新扩大融资服务对象。当前应着重加快商业性金融的微观机制改造,创新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库区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商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畅通直接融资渠道。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往往欠发达地区和发展初期的企业,难以在股票债券市场上获得直接的外源融资。但随着金融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金融产品风险控制与转移技术的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市场监管的加强,我国金融市场通过各类债券股权融资产品的创新,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欠发达地区以及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已经成为极为现实可行的路径。

  消化地方金融机构承担的移民成本。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看,库区金融机构为移民搬迁而背上的呆坏账包袱,应该成为整个移民成本的一部分,当运用财政手段予以解决。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其库区移民搬迁贷款损失可望通过资产剥离等渠道给予化解,但地方金融机构(包括万州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这部分政策性贷款损失主要靠自己消化,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致使其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为增强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库区经济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可以考虑两种政策支持方案:一是对库区地方金融机构淹没搬迁贷款损失全部参照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通过市场化招标的方式剥离给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对地方金融机构库区淹没搬迁贷款损失由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付资金给予补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