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前4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达历史最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0:13 新华网 | |||||||||
新华网广州10月28日电 (记者 王攀 车晓蕙 张欣) 2001年到2004年的“十五”期间,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3位,已成为对世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及影响的国家。 商务部规划财务司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8日在广州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
报告指出,“十五”时期,我国外贸领域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465亿美元和1188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7.5%和44.6%。2004年,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分别增长到1655亿美元和3234亿美元,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27.9%和54.5%。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三次转变,即出口的主导产品从资源性产品转向轻纺产品之后,再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 “十五”期间,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发展。前十大贸易伙伴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较“九五”时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8、0.1和5.7个百分点。这一变动显示,我国与非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有了较大发展,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 报告表示,“十五”期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从出口看,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5%左右,而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继“八五”末下降到48%、“九五”期间下降至42.2%之后基本维持稳定,2004年为41.1%;同时,一般贸易在我国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在“九五”、“十五”期间基本稳定在44%的水平。“十五”时期,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我国外贸主体逐渐向多元化发展。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从2001年的50.1%和51.7%上升到了57.1%和57.8%;集体私营企业在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则分别从2001年的7.4%和5.8%上升到了17.1%和10.8%。从增长速度来看,集体私营企业是增长最快的外贸经营主体。 报告表示,我国“十五”期间对外贸易取得的骄人成就,除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以外,还得益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发展。四年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加了国内税收及就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加之一些企业实行低价竞争,以量取胜,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与国外市场设限增多。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