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石油加工业亏损 高油价考问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21: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安蓓)去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不断冲高。中国政府数次提高成品油价格,终端消费者深切感受到高油价压力。同时,由于成品油价格倒挂,上半年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油品供应出现紧张。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8月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收盘价冲至61.89美元,再次刷新开市以来的最高纪录。3日短暂回落后,由于担心生产能力难以满足汽油消费的增加,4日再
升到每桶61.38美元。

  由于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消费者开始担心成品油再次涨价。

  就在7月末,中国的汽油、柴油出厂价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50元人民币。

  这已经是2003年7月以来中国第7次调高成品油价格。以北京地区93号汽油价格为例,两年前为每升2.80元。数次上调后目前为每升4.26元。

  “再涨真有点吃不消了。”北京友联出租车公司的杨师傅说。仅这次每升提价3角计算,杨师傅每月的汽油支出就要增加两百元至三百元。

  与此同时,在珠三角地区,90号汽油零售出现断档,93号汽油也开始限量供应。

  市场人士指出,虽然受台风影响,油轮延迟到岸是供应偏紧的重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则是因为国际国内油价倒挂,炼油厂积极性受到影响,出厂油品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加工业盈亏相抵出现严重亏损。与去年同期实现利润163.8亿元相比,全行业1至6月净亏损41.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更是上升了20倍。

  同时,石油加工业增速减缓,原油加工量增幅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终端消费者对油价上升不满,另一方面是成品油加工企业严重亏损,生产积极性不足。中国石油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说:“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韩学功指出,由于国家要在三地市场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会调整中准价,时间至少滞后一个月左右,形成的价格不但难以灵敏反映市场变化,而且由于这种定价机制透明而滞后,为投机留下了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每月调整,而成品油价格则相对稳定,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牛犁说,目前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不论生产者还是经销商,往往不看市场而紧盯政府调价,这是影响市场正常运作的主要原因。

  然而两位专家并不赞成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全市场化。

  韩学功说:“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尚未成熟,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主形成价格,势必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成品油价格完全开放还需要一个过程。”

  他建议,将滞后价格变为适时价格,建立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相适应,反映国内市场供求特征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保证国内石油供应的稳定性。

  韩学功强调:“成品油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即便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价格也不能完全放开,应保持政府在必要时干预价格的能力。”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对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进行研究。牛犁说,当前政府进行的一些方向性调整,包括适当调高成品油价格,以及计划开征燃油税,都将有利于中国形成合理的成品油价格机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