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环保事业来说,这一事件是否具有标志性意义?
潘岳:首先,我想重点强调该事件在执行方式上的标志性。毕竟,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公开和公正,我们维护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权威性,让更多的企业明白,任何重大建设项目开工前都必须经过环评一关;其次,才是如媒体所说的那样,环保总局由此前的一个弱势部门转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机构,环保已经无处不在。
人物资料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76年-1982年,在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铁道兵第十三师服役;
1982年-1986年,任经济日报资料员、中国环境报记者组组长;
1986年-1988年,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副主任兼机关团委书记;
1988年2月-1988年12月,任北京房山区委外联处处长兼外经委副主任;
1988年12月-1989年12月,任中国技术监督报社副总编辑;
1989年12月-1993年2月,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1993年2月-1994年5月,任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1994年5月-1998年3月,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
1998年3月-2000年1月,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2000年1月-2003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3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关于圆明园防渗
将会充分尊重环评结果
记者:当初“叫停”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潘岳:“叫停圆明园”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是我看到相关报道后立即作出的决定。说实话,我的确是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一信息的,但我没有立即作出叫停决定,我首先是询问相关部门,然后派出了调查组,在得知这一工程的确没有做环评属于违法后,我们才作出叫停决定的。
记者:当时有来自哪些方面的压力?后来,水利部门召开了一个支持防渗的相反论坛,得出防渗合理的结论,您怎么看?
潘岳: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多,但我依然不能说。关于这一相反论坛,我首先表示欢迎,我们愿意听取不同意见,但这些专家在圆明园听证会上也曾发表了类似观点。
记者:北京市委针对圆明园后来也专门开了一个说明会,公布了圆明园保护规划,作为环保部门您怎么看?环保部门的意见能顺利反映到北京市的整体规划中吗?
潘岳:北京市委为此专门开会,说明北京市委高度重视此事,我当然很赞赏。但我认为如果这个会能安排在环评报告出来之后,我想将更具实效性和权威性。目前,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是首规委的副主任,我是北京奥组委的委员,我们有正当的渠道反映意见、建议。
记者:圆明园环评报告应该在6月底上交,目前仅剩几天时间,清华大学能按时上交报告吗?此间,双方有没有沟通过,是否会宽限时间?如果会,那是否意味着环保总局说话不兑现?还是别的原因?
潘岳:再等等吧,这个问题的确很敏感。我想,既然大家选择清华大学做环评,那就应该信任清华的公正性。在此前,我得到的消息并不多。尽管环保总局对环评报告具有最后的决定权,但在环评过程中我们不便干涉。不管环评报告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充分尊重这一结果。结果出来当天,我要亲自向媒体公布。
-关于环保风暴
我的个性任由他人评说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环保风暴与您个人的个性有关吗?为什么刮起这个风暴的人是您,而不是别人?您的环保经历有什么特别之处?
潘岳:我的个性问题,还是由诸位来评说吧。反正我认为我平等、公开、透明和真诚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对的,我就必须坚持。我在中国环境报干过3年记者,负责过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些经历为我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思维。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