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鞍钢、首钢、邯钢、中国水电集团、大唐电力、三峡总公司、首创、大连实德、清华控股和现代汽车等100多家高耗能产业领域的企业家们首次大规模地联合在一起,郑重地加入我国首个“绿色中国企业论坛”,并象征性地将1元钱投入会费箱。这个名为“缴一元钱加盟论坛,将承担起无限环保责任!”的发起者就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为此,记者针对论坛成立的初衷以及当前的环保热点问题采访了“环保风暴”的核心人物潘岳。
-关于绿色论坛
企业家应承担更多责任
记者:今天到会的企业家据说很多都是您的朋友,这是巧合吗?
潘岳:当然不是。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今天到会的许多企业家的确有很多是我的朋友,部分还与我一起共事过。在我担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的时候,我曾帮助他们改制、上市和重组过。虽然很多年没见,但却在这种场合相遇了。我觉得这说明我们理念是相通的,社会责任感很强。
记者:关于企业家的社会(绿色)责任,我记得您在阿拉善的一次颁奖典礼上,就说过企业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您的朋友企业家中有从事高污染产业的吗?
潘岳:没有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天邀请过来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大型企业。环保是一种意识,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高耗能与行业有关,这并不表示他们不环保。我邀请他们过来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给中小企业起一个示范作用,作为朋友我会尽力让他们做得更加环保。
记者:今天到场的三峡总公司是环保总局年初刚刚批评过的大型企业,您为什么还要邀请它加入绿色论坛?这是不是意味着三峡总公司在认识上有所改正?
潘岳:这是一个思想转变问题。任何人和事都需要改变,我也是。三峡总公司在环保总局的批评下有了程序上更新的认识,我们当然要鼓励,不能“一棍子打死”。此外,有些企业我们是非请不可的,就想让他们听听另一种(环保)声音。
-关于环境危机
不欢迎高污染外企来华
记者:您在论坛上屡次用“呼吁”一词,请问您作为政府官员为什么不用“应该”或者“必须”等词语,“呼吁”一词在您看来是什么意思?
潘岳:既然是“呼吁”那就说明问题暂时不能妥善解决,环保的关键是理念转变的问题,我呼吁一次就能引起市民和政府官员关注一次。作为政府官员,在时机没有成熟时是不能随便用“应该”或者“必须”等词语的。
记者: 您在5月份的财富论坛上也呼吁过“环境危机就在眼前”,请问您有具体事例来佐证这一论点吗?为什么敢于在全球性的论坛上发出这种声音,自家揭短?不担心国外财团因为环保投入提高而放弃在中国的投资吗?
潘岳:很简单,如果我们生产一亿条裤子只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这值得高兴吗?要知道,生产一亿条裤子付出的不仅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有资源和环境。如此算来,环境危机就在身边。
此外,既然我敢于在财富论坛上表达我的观点,我就不怕国外财团撤资。首先,我们不欢迎高污染的产业转嫁到我们国家,我们要把他们“吓”回去;其次,我希望能够吸引真正的国外环保企业到我国来开辟一个环境治理市场,能够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绿色理念。
记者:您这样做固然是对的,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利益,难道您就不担心别人说您是作秀吗?
潘岳:我的确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我肯定不能对外说,也不能因为有压力就不做、不说了吧!关于作秀一说,我并不认可。我为官已经很多年了,以前还担任过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主席,要出风头有的是机会,不可能等到现在。环保方面的数据对我触动很大,我就是想说真话,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我不是哗众取宠的人。
-关于叫停项目
投资再大也须过环评关
记者: 今年年初环保总局叫停了30个投资过亿的项目,当时您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潘岳:虽然我们承受了一些压力,但中央和国务院支持环保总局严格执法,有关方面对我们的做法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种压力?
潘岳:自从我负责环评后,就经常肩负着重压,已经是风险中来风险中去了。我不怕别人说我,但我必须把事做好。
记者:30个叫停项目后来相继复工,这说明了什么?
潘岳:当时叫停它们主要是因为它们程序上的不合法,没有经过环评就开工显然是违法的,但它们后来补办了环评报告,我们就必须依法放行。此外,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告诉大家,这些项目都是经过严格的环评后才放行的,并不是外界所说的“全部通过”。其实,内蒙古一电厂就一直未通过,其余项目也是在今年5月、6月份通过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