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山西金融票据诈骗第一案 > 正文
 

巨案令山西太原银业全军覆没 仅工商银行幸免(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20:55 中国《新闻周刊》

  山西证券的离奇噩梦

  山西证券及其三家控股或参股的企业是此次“7.28”大案涉案金额最高的受害者,据本刊了解这四家拥有独立法人的企业涉案本金和利息共近9亿元。

  据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人士对本刊透露,今年春节前,上述四家企业已向三家涉案银行提起民事诉讼,案由是存单纠纷。

  这些诉讼对象都是涉案银行的分理处和支行,共13家,因此诉讼被分为13个案件。其中,有交通银行六个分理处,建设银行两个支行,以及农行5个分理处或支行。目前已经开庭的有其中9件。

  随着庭审的一步步深入,案情出现戏剧性的发展。

  案件最初的暴露始于去年8月,山西证券发现其在建行山西分行万柏林支行账户内1.5亿元的股民保证金竟然仅剩不足1万元;随后山西证券发现其在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8家分支机构的存款共约7亿元也被盗用。据本刊的了解,山西证券的数笔钱之所以存在上述若干家涉案银行,与诈骗嫌犯高息揽储的诱惑不无关系。

  据法院人士透露,这些钱是在银行内被诈骗嫌犯多次提走的。比如万柏林支行账户的钱是在之前的半年内,分30多次被转出。案犯的手法非常粗糙,据参加庭审的人士对本刊回忆,在其中几起案件中,诈骗嫌犯所用的假公章,跟客户在银行预留的印鉴有很大出入,但是银行人员仍然同意嫌犯将钱提走。另外,还出现更换客户印鉴的情况。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某银行的录像显示,诈骗嫌犯还曾替受害者在银行办理过某些手续。这些都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这些存款大部分是诈骗嫌犯在2004年前后,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分很多次取走的,作为存款客户的山西证券缘何毫无察觉?

  据庭审显示,山西证券等上述几家受害者,每个月都能收到相应的对账单,但这些对账单上的数字基本都是假的。事实上,山西证券也曾察觉过对账单有假,但银行支行或者分理处都会出示证明存款仍在户头的信函,或者,被盗资金很快又被挪回。

  戏剧性的是,目前上述案件中,原告四家企业已经申请撤销对交通银行的诉讼,因为交行已经在春节前夕将原告存款本息共计3.5亿左右进行赔偿。

  很快,今年2月22日,原告山西证券又准备申请撤销对建行的诉讼。因为建行也准备赔付原告的损失。

  另外,农业银行也已经赔付了原告一笔约3000万的存款,另外还有3亿余元涉案金额等待庭审。

  回过头来看,“客观地说,朱玉杰和王力民的手段都不高明。以前就出现过,但一直没有被银行系统引以为戒。”一位太原的资深金融律师对本刊说。

  事实也是如此,早在本案案发之前,太原就有一系列金融诈骗案被审理。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去年三四月间,原太原市商业银行南内环街支行行长被判处死刑。此人也是勾结不法企业家,盗用大量银行存款,将其他储户的钱转移至其他账户,一如上述案例。

  目前,在山西这片晋商票号的发源地,“资金贩子”们至今仍然活跃在基层银行的监管漏洞之中。由于高息揽储等种种积弊,各种类型的“资金贩子”仍然在利用商业银行转型中的急功近利,通过一些简单粗糙的方式屡屡得手。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本案主要嫌犯杜建国逃走后,有关人员在杜的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大意是,再也不要让我拉存款了,再也不要派存款任务了,云云。

   惊天诈骗案的善后难题

   表面上看,太原市的各家银行似乎仍然非常平静,但是,“7.28”的阵痛仍在蔓延。

  尽管有4亿的金额已经被追回,但那些没有追回的损失将由谁来埋单?一些民营企业的被盗存款到底应该由谁来赔偿?银行、客户以及诈骗犯如何分担损失?

  另外,在一些个案中,责任边界由于多方勾结而变得模糊,这些都增加了善后的难度。如果解决不当,当地的金融稳定会受到影响。

  营业厅的诚信危机

  “支行对分理处都加强了监管,细化了职责,但是,拉存款的力度明显不如以前了。”中国农业银行太原某支行人士对本刊说。这家国有商业银行太原市分行(二级分行)的领导在今年1月被免职。

  随之而来的是,存款增长的速度放慢了。中国农业银行曾经在太原创造了存款增长的奇迹,2000年的时候,农业银行太原市分行的存款是64亿,到了2003年底,规模已达200多亿,平均每年增长50多个亿。

  这不但远远超乎了太原经济的增长,也超乎一般银行的存款增长。事实上,农行很多员工认为,这是片面强调拉存款所致。

  从2001年开始,杜建国等一批敢于、善于拉存款的员工被提拔为农行太原各支行的分理处主任。尽管他们可能没有相应的柜台经验,学历也只有高中,缺乏起码的风险意识和票据知识,但是他们手中有大量的“优质客户”和“高端客户”,这为农行拉来了存款,也埋下了今日祸根。

  事实上,涉案的各家银行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太原银监局的一位人士对本刊说,太原早在几年前就爆发过恶性拉存款的事件。

  另一方面,案情爆发后,存款客户对银行的诚信也产生了怀疑,“我怎么敢把自己企业的钱存到银行,我损失数千万,银行还没有明确说法。”一位受害的民营企业家对本刊说。本刊记者在市中院见到的一位民营企业家称,在案发后,他持真实的印鉴和印章却取不出一分钱来,目前非常着急。

  事实上,涉案银行在诚信度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出现了一些企业储户流失的情况。虽然目前各涉案银行已经加强了内控,但如何逐步赢回储户的信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