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南平寓言》独家连载 > 正文
 

第四章:大奶总管 回去还是留下(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9:08 新浪财经
承前启后

  陈鸿辉下派前,区长找他谈话: 你去吧,做到政策不允许的时候再回来,南平已下派龙头企业助理130余名,你是职务最高最显要的,希望你做到最高水平。

  “最高水平”四个字,对陈来说,是一种领导动员,也是一种标准下的压力。

  南平下派到长富的党政机关公务员,共有六位。

  已经完成下派使命回机关复职的有三位:

  江乐幸,来自南平市体改办,利用自己在体制改革部门熟悉企业改制的优势,全方位负责长富集团的股份制改造,从拟订计划、股权设置到方案上报,每个环节江都事必躬亲,直到落实为止。顺利改制的长富集团,还由此成功融资135亿元。一年后,被诊断为Ca的江抱憾而归。

  陈辉,南平市电台副台长,下派至长富集团,给董事长当了一年秘书。他的文字功底很好,陈学坤在各地的讲演,经过他的润色,让人很难看出他们是山沟里走出的草莽英雄。

  陈礼辉,南平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8月中旬下派至长富集团,出任总经理助理。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的定位,就是他向农业部等九部委申报的。该项目对长富的意义,不亚于中国“申奥”,一旦成功,将使长富走上快车道。陈礼辉深知申报之不易,走车间,下牧场,躲进小楼挑灯夜战,整理材料。末了,几易其稿的申报材料,终以数字精当、材料翔实、专题片生动形象等特点,被评审委员会一次性通过。董事长宣称,李礼辉应居首功。

  在陈鸿辉下派的一前一后,还有两位相继下派,且与陈鸿辉共同效力于长富:

  徐有春,南平市科技局原局长,比陈下派得更早一些,出任长富集团项目部主任。下派期限到头了,项目还有一半没结束。找到中共南平市委书记徐谦,徐也认为不能给长富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准许他接着下派至项目完工。

  卓清,南平市外经贸局下派的企业助理,熟悉海关业务,陈鸿辉下派数日后,就职于长富的供应科。他的到来,特别符合企业对龙头企业助理拿来就用的心理期待。无须培训,卓来了就能干,而且还顺带培训了长富原有的职工。长富集团在呼伦贝尔草原新基地所需的生产设备全部是进口的,派卓去天津海关,熟门熟道,效率极高。

  面对诸位同僚,陈鸿辉不敢说自己做到了“最高水平”。只是中共南平市委组织部在历数下派的百余名龙头企业助理时,给予他的评价当属最高。记得组织部副部长余建坤还给了我一份有关陈鸿辉的“先进材料”。

  我在长富的调研,证实陈鸿辉确实“不辱使命”。

  陈下派的第一件事,是找出问题。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文件由谁签发?谁有权签发文件?签发的文件在哪里?执行得怎么样?相关人员,一问三不知。没有档案管理制度,签发过的文件,再也找不到了。

  陈察觉,部门之间互相不买账,不通气,接待来客、派遣车辆,各个部门自行其是,没有一个中间枢纽来协调。有公益性部门搞助残活动,跟长富化缘,人人都说做不了主,电话最终打到董事长处。董事长觉得出钱可以,精力顾不上,因为这样的事情委实太多。

  总之,该管的没有人管,不该管的人胡乱插手,管理局面的混乱,让人不敢置信。

  直到这时,陈鸿辉才明白,为什么南平市府要“插手”私营企业的内部事务,给他们下派助理。记得2000年下派决定出台时,市府要员做过解释,认为闽北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的局限,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的矛盾多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与龙头企业产权不清晰、机制不灵活、融资不畅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与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的矛盾;

  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与龙头企业吸引人才能力弱的矛盾;

  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脱节的矛盾。

  虽然这些矛盾并不都需要他来解决,但社会化大生产与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的矛盾,他不能不努力解决之。

  陈鸿辉下决心将总经办和行政部合二为一,新的集团办公室职能重新确定为三块:

  文秘,负责文件的起草签发;

  宣传,创办内部报纸《长富报》,向全体员工和分布全国的长富人及时传递总部的信息;

  后勤接待,迎来送往、吃喝拉撒、水电照明汽车出行,都得管。

  陈原来打算设立三个处,董事长一摆手: 别,别,别太官僚。

  运转一年了,确实觉得董事长“别太官僚”的话有道理。陈据此感慨,下派企业助理确实如当初下派时所考虑的,有利于机关公务员体味经济第一线的酸甜苦辣,有利于机关消除官僚主义作风。

  陈发现,来长富参观的人很多,有时候是销售公司的人接待讲解,有时候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负责解释,各说各的,内容不一。陈马上整合了一套资料,专门培训了两个讲解员,逢大客户,由陈亲自出面接待。

  陈鸿辉认为,一个企业的生命长度和它的文化内涵应该呈正对应关系。所以,一年来,他总是念念不忘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并将之与执政党对企业的意识形态要求完好地结合起来。

  福建的对面就是台湾岛,军事战略地位殊为重要。中共南平市委要求大型私营企业必须组建武装部,提出在长富集团试点。起初,陈学坤有畏难情绪。见陈鸿辉来了,就应允下来,请陈担纲。陈觉得自己下派的时间只有两年,两年后的事情,大家说不准,就请集团一副总裁出任扛名头的人武部部长,陈做干实事的常务副部长。

  赢利毕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怎么将武装部和企业的运作结合起来?考虑了一段时间,陈鸿辉想到了军事训练。长富集团的工人,大多是南平郊区县的农民,对工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纪律,天生有抵触情绪,倒不是他们有意吊儿郎当,而是农民的习惯总是和工业生产相矛盾。比如,车间里不能吸烟,这么简单的纪律要求对农民出身的工人来说,不知道有多难。

  武装部的官员来到长富集团,一个月内分五个批次,搞军事训练,每个批次三个班组。那段日子,下午五点半,集团总部门前,口令响亮,生气勃勃。看到几个农民工因为纪律问题被教官罚在地上做俯卧撑,有些人指责是搞形式主义。待被训练过的工人回到车间干活,分管生产的副总裁,顿觉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200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陈命办公室把新组建的共青团、工会等这些根据中共地方党委要求成立的社团组织,召集起来,来一次“爱我长富”的主题演讲比赛。讲演好的稿子,发表在《长富报》上。裁判规范的职工篮球赛,也被拍摄成摄影新闻作品,登载在《长富报》的一角。

  显然,陈鸿辉的努力,对增强员工的集体意识、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助益良多。

  “清理令”下

  2004年5月24日,我离开长富的时候,夕阳已坠落西山,品味着陈鸿辉面对中纪委中组部限期清理“红顶商人”的几缕愁思,不禁情绪复杂。我曾数度发表文章,炮轰“红顶商人”,然而对于陈鸿辉,一时竟整理不出一个完整的逻辑和对策。

  那天下午,陈鸿辉在他的办公室里跟我聊他下派的花絮趣闻。不过两个小时的闲聊中,他处理了好几桩事情:

  一是集团总裁田元智参选“首届中国乳品加工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田是集团的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奶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学坤创业时,去新疆发现了这个才俊,力邀加盟。此番参选,不仅关乎田个人的声誉,更对长富在业界的技术权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是一个自称发现奶中有苍蝇的人要巨额索赔。来电说,你们的牛奶中竟然有苍蝇,我要投诉媒体,你们准备怎么办?陈鸿辉不假思索地提出先技术鉴定后私了的办法。对方显然没有发现陈息事宁人的意图,继而威胁着狮子大张口。陈在不卑不亢协商的同时,启用了录音电话的所有功能。

  三是落实员工代表提案答复或解决事宜。4月初,陈建议集团董事长和职工展开对话,让员工参与决策,提合理化建议。提案可以针对集团各个部门及其负责人。从陈收集过来的汇总表上,我看到车间生产一线员工针对办公室和陈鸿辉提出的意见: 工作服换洗难。陈代表公司决定在一车间冷库旁边,购置设备集中清洗工作服,采取社会化有偿服务,完成时限在5月。从表格备注栏看,事情已经在落实中,提案人对解决方案表示满意。

  陈说,他现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事,早已不像开始时那样手脚慌乱。但,他不晓得自己将来要不要继续在这里干下去。本来这个问题可以到2005年4月下派期满再考虑,中纪委的“清理令”,让他的思考提前了。

  “中纪委中组部限期清理党政官员在企业兼职。”2004年3月24日,新华社网站发布了这则消息。陈由此得悉,中纪委、中组部非但敦促各地、各部门严格执行党政官员不得在企业兼职的规定,同时厘定了完成清理事宜的时间表: 2004年4月以前。

  “为什么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对此前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文件进行清理?为什么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今后不得再审批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陈推测的结论是,这与2003年“反腐两变”的原则是一致的: 变权力反腐为制度反腐;变事后反腐为事先防腐。

  就在陈理解并认同中央政策的同时,组织部门也在商讨他的去留。董事长跑过去找中共延平区委书记,声称企业非常需要这个人,他才干一年,企业已经有了很大气象,恳望“组织上”让陈继续留任。

  据称,延平区官员也跟中共南平市委作了解释: 陈挂职于企业,当的不是总经理或者董事长,可能不是中央试图清理的主要对象,再者,陈当初下派,签署的正式文本,期限是两年,现在事情做到半路上,企业也不同意他离开。

  数次陈情,陈得以继续留任。

  虑及未来,陈实话实说: 董事长曾经说过,给我一个副总裁位置什么的。如果我下派期满,董事长一定让我留下来,我就不回官场了。能像前任那个博士一样,年薪15万元,我干5年,就是70多万元,为什么不干呢?但是,话说回来,也不排除企业觉得我的使命已经完成的可能,譬如,我领着企业自身的员工,已经熟悉了很多市里的部委局办和局长,他们以后办事,即便我不在,大概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效率。倘若是这样,我就重回区委办公室,我有了企业一线工作的履历,深谙私营企业之不易,日后为企业服务,也能做得更好。

  当下,留,还是不留,对陈鸿辉依旧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两难选择。好在,他只有一半的选择权。他只需想好自己走什么路,剩余的事,就让别人去想吧。

[上一页]  [1]  [2]

  上一章:女市长 寻觅上海小姐的口味

  下一章:秋香的非零和游戏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