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贸易成就瞩目 但质量效益仍然不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2:43 中国经济时报 | |||||||||
“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世界总体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不大,2003年中国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5.5%,在对外贸易方面,我们既有近忧,也有远虑。”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11月27日在此间召开的首届“中国商务发展论坛”上做此表述。该论坛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是商务部成立后,国内首次以商务发展为主
演讲中,张志刚在分析当前我国的商务发展形势时说,虽然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快速发展态势,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商务工作还面临困难和挑战。在国内市场,制约商品市场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而在对外贸易方面,外贸领域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以低价格的数量扩张为主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自主出口品牌严重匮乏。我国目前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所占比例很小,不到10%,绝大部分的产品仍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产品在生产环节所创造的增加值只占30%,70%的增加值来自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名牌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品牌弱国不可能是贸易强国,在出口商品中创立更多自主品牌,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应成为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从产品附加值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搞“三来一补”,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只有7%左右。而到目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已经超过30%,有的已达到50%。虽然附加值提高了,但出口的产品还是属于低附加值的阶段,很多产品还停留在加工组装上,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里,中国所处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 其次,贸易摩擦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前三季度,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特保调整46起,涉案金额11.1亿美元。今年我国首次遭遇反补贴调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额成倍增长。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多样化,劳工标准问题已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从目前看,2005年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今年,我国外贸顺逆差来源地更为集中,与欧盟、美国的贸易过千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但和日本、韩国、东盟、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继续增加。出口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对个别国家有大量顺差,会导致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在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存在着关于15年的反倾销“非市场经济”的条款、12年的特殊保障条款、纺织品特殊保障条款等歧视性条款,这些条款将在其有效期内对中国出口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怎样应对这些不利条款对我们的冲击,也是面临的很艰巨的课题。 再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落实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带来出口增长越快、地方政府负担越重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这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