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们的末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18:58 赢周刊 | |||||||||
□赢周刊记者 苏丹丹 这里一半以上的企业缺少工人
依靠“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东莞无疑在这一次的“民工荒”中首当其冲。 这个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三倍的城市从去年就已经遭遇到工人短缺给它带来的麻烦与困扰。 年初的时候,叶小姐的娘家关闭了已经做了10年的毛织厂。原因很简单,找不到工人。叶小姐的语气多少有点无奈,即使叶家的毛织厂不过是一个只要20多人的衫片加工小厂,但还是因为开工不足而无法继续经营。而因为同样的原因,在誉为中国毛织重镇的东莞大朗,有一半以上这样的小厂相继倒闭。叶小姐丈夫的厂子也在面临同样的隐忧,这种靠拿不稳定的订单而进行加工生产的小厂随时都可能会因为拿不到订单又或者拿到了订单而没有工人开工而关闭,厂子未来的命运老板们自己根本无法掌握。 用工短缺问题的波及面更是大范围的。工厂规模相对比较大的丘老板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无论大小,这里的企业一半以上缺少工人。“现在的民工真是少,比以前至少少了三到四成。”按丘老板的要求,工厂规模应该是要达到200人的,但是厂里现在只招来了100多人,还差七八十个。 工人紧缺引发恶性竞争 “为什么工人都跑了?”说起直接原因,其实这些中小企业主们都知道问题所在。在叶小姐的印象中,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毛纺织业以来,这么多年大朗的工人工资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当地生活物价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毛纺工人大都拿计件工资。在大朗,很好的熟练工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多一点,但这些人太少,一般工人是七八百,少一点就五六百,刚入行的就只有三四百。 按大朗当地惯例,工人都是在进工厂之前与老板谈好条件,所以根本不会发生进厂以后涨工资的事情。而且,工人和老板一律都不签合同,所以工人的流动性很大,觉得合适就做长一点时间,觉得价钱太低就跳到其他地方;长的也许做一年,短的也许做三五个月,更短的甚至几天。工人的这种随意流动,在最初民工充足的时候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走了还有人来,但在这样一个民工短缺的时期,却给企业安排生产带来了混乱,无法维持正常的数量和速度。 老板们都明白,其实涨工资是留住工人最好的方法。为了招揽工人,一些老板也开始了变相地涨工资来吸引工人。比如,来一个工人就给他300元;或者来工作的就免两个月的伙食费;或者工人再介绍一个人来就给100元;甚至是用300元买一个工人回来做几天……丘老板苦笑着说,有时候简直就像旧社会的“卖猪仔”。工厂之间为了抢夺工人还引致了恶性竞争,你给工人三百,我就给工人三百五,到了最后,企业主谁都承受不了这种“价格战”。 对于再小一点的毛织厂来说,它们就根本不可能像大的工厂那样“加价”。这些小厂习惯了以往竖一个“招工”牌子就有工人找上门来的日子,如今它们甚至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人回来。叶小姐说,这些工人是不会去劳动市场的,他们都是直接来到厂里面,如果没有人来的话就只有关门;更何况现在到处都缺人。 《赢周刊》系列报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