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设效果审计结果公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00:48 新华网 | ||||||||
2004年第3号(总第04号):“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设效果的审计结果”
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设效果的审计结果 (二○○四年七月三十日公告) 为了促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提高国债资金投资效益,2003年,审计署组织对山西、河南、辽宁等28个省(区 、市)的526个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效果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检查了项目建设进展和建成后的运营情况。 一、审计的基本情况及评价意见 这次审计的范围是,28个省(区、市)截至2002年底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供水、供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地方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签订的《国债项目2002年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责任书》(简称《建设责任书》)中明确的有关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效果情况。审计的重点是,检查因决策失误、可行性研究偏离实际、规划布局不当、总体设计不配套、管理不善、运营条件不具备等原因造成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问题。审计过程中,注重采取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做法,严肃查处项目建设中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分析和评价项目建设效果,促进加强国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审计查明,1998至2002年,中央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累计安排国债资金983.88亿元,用于28个省(区、市)1965个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供水、供气、供热等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达3 992亿元。这次审计抽查了526个项目,其中污水处理230个,垃圾处理83个,供水157个,供气33个,供热23个,总投资967亿元,占这些地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的24%。 审计结果表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02年底,审计的526个项目中,已建成320个,新增日污水处理总量1300万吨,日垃圾处理总量2.2万吨,日供水626万吨,日供气684万立方米。这些项目的建成,缓解了许多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对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审计中也发现,部分项目建设效果比较差,没有达到预期建设目标。 二、项目建设效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四分之一项目没能按建设责任书或计划建成 抽查的526个项目中,有136个未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有关省(区、市)政府签订的建设责任书或项目计划建成,其中:污水68个,垃圾18个,供水29个,供气16个,供热5个。这些项目尚有85.47亿元投资未如期完成,占计划投资额的26.8%(参见图1)。 这些项目逾期未建成的直接原因:一是前期工作薄弱,“三边”问题比较突出;二是配套资金不落实,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完全落实建设责任,未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截至2003年6月,这526个项目中,中央补助国债和转贷地方国债已到位98%,而地方配套资金只到位78%,实际缺口近100亿元;三是部分利用外资项目,因对外谈判、招标程序复杂等影响了建设工期;四是因城市改造、拆迁等影响管网建设。陕西省1998年在渭河沿岸建设5个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应于2002年底建成4个,但实际只建成2个,渭河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山东省莒县、日照、微山污水处理厂和菏泽引黄供水工程等4个项目已上报建成,但实际还有近一半工程量未完成。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