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宏观调控效力逐渐减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4:55 国际商报

  宣晓伟

  宏观调控导致经济运行在4、5两个月放慢后,一方面人们开始认可宏观调控达到了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宏观调控过于严厉,从而导致经济运行放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造成所谓的硬着陆。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关于经济可能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以及宏观调控在未来的取向,已成为目前争论焦点。

  当前从工业生产、投资、进出口、钢价、铜价以及海运价格等多方面信息来看,经济开始在6月份、确切来说是6月下旬出现反弹迹象。

  在工业生产方面,工业增加值的环比指数已经开始止跌回稳,6月份的数值比5月份略有上升。在投资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份单月固定资产增速已经回升到22.7%,比5月份上升了4.4个百分点。而外贸数据亦显示6月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超过5月。从更为直接反应经济冷热的近期钢铁价格、铜价和海运价格变动来看,三者数据都表明从6月下旬经济运行开始逐步反弹。

  当前的反弹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新变数,如何理解这种反弹无疑成为正确把握未来经济趋势和宏观政策走向的重要前提。

  对于这次的反弹,主要问题有两个:什么原因导致这次反弹?反弹的趋势能否延续?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认同4、5月份的经济放缓主要是宏观调控所导致,那么,如果在宏观调控依旧有效的情况下,经济出现反弹显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由此根据这次反弹,我们只能得出推论: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可以可从两方面来解释这个结论:一方面可以是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渐放松,这种放松可能出于具体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动机(在这点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存在不同的诉求)。也可能是由于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行政手段的弱点所致(那种疾风暴雨式的手段显然难以具有持久的效力);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经济主体的适应性反应和经济运行向好力量的增强。面对宏观调控措施,经济中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减轻调控带给它们的影响,使得调控的效果有所减弱。当然这种经济主体的反应只能减轻而不能逆转调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运行的自身向好,低利率政策和出口强劲增长成为解释经济反弹的关键因素。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是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也是这一次投资过快增长的根本性因素。虽然宏观调控措施硬生生压住了4、5两个月投资的增长,然而扬汤止沸终究难如釜底抽薪,只要不合适的利率水平会造成投资者的决策扭曲,低利率政策就一直会是投资冲动的源泉,从而造成宏观调控稍有放松经济就有可能反弹。

  相对于对利率作用的认识而言,人们常常忽视了外贸变动对整个经济的作用。这种忽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表现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上;第二个方面表现在进出口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上。由于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而中国采取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外部世界的经济波动更加容易传导给国内经济,根据中国和美国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动来看,中美经济可说已是同此凉热。

  由于消费具有超稳定性,于是出口的变动便成为决定经济走势的关键,工业生产与出口近年来关系密切,从而佐证出口变动对整个经济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经济在2000年就存在走出通缩的可能,然而由于2001年出口的大幅下滑,使得这个过程推迟到2003年才得以实现,而2003年出口的大幅增加亦成为经济走出通缩的关键因素。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美元继续保持低迷水平,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强劲反弹,目前已持续一年有余。两者都推动中国的出口强劲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反弹。

  至此,我们着重从两方面解释了宏观调控措施的效力为何会逐渐减弱,我们不仅归因于宏观调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和中央激励的不相容,也归因于某些宏观调控措施效力的不可持续性。而经济主体对宏观调控的适应性反应和经济自身运行的向好,也是宏观调控效力减弱的重要原因。在此我们突出强调了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变动对于整个经济趋势的影响。

  回答了经济为何反弹后,我们可以来简要回答“反弹趋势能否持续”这个问题。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上述促使经济反弹因素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从宏观调控方面来看,由于资源瓶颈的约束,目前的投资反弹近期内还会处在一个可以被接受的范围内,而且当前的基调是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宏观调控马上再大力收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宏观调控在近期内只会有微调,不会再出台大的动作。

  从外部经济的变化来看,目前美国经济已有放缓迹象,而根据OECD领先指标的判断,西方世界目前这一轮增长的高峰可能在七月/八月左右,而到第4季度会有一次调整。

  综合上面的信息,大致的判断是如果没有其他意外,目前的经济反弹会温和地持续到今年第4季度左右。而在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逐渐提高利率的背景下,一旦经济过热的迹象再次得到管理层的确认,最有可能的政策反应便是加息。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