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外债总量受控 三大部门狙击“热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 16:02 《财经时报》 | |||||||||
娄贝 或许是一个迟到的政策。 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日前联合颁布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将实行总量控制。文件自颁布之日起30天后施行。
这个“办法”不啻于对中国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其中包括统一了境内中、外资银行待遇,创造了银行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这个“办法”的出台,将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央行自1998年全面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迄今,公开市场、再贴现、准备金率等西方市场国家的主要货币调控工具,中国也算得应有尽有。但受汇率管制过强的制约,外汇占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提供基础货币的工具,占比约达90%。由此,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虽然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但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人民币汇率被钉在窄幅波动区间的背景下,国内外资本流动虽未直接表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变化,但许多境外“游资”已经通过经常项目流入国内。去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所出现的数据矛盾,可谓一种最好的诠释。 “热钱”流入,缘自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人民币和外币间利差,又为之提供了降低成本的空间。根据中国的政策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银行借款可以直接结汇,而国内企业打包放款、出口押汇也可直接结汇。在目前人民币贷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的情况下,加上管理部门鼓励国内企业购汇还债,均使很多境内机构和个人利用这些政策,借外汇换成人民币,或归还人民币贷款,或作为流动资金。 目前人民币和美元的贷款利差近3个百分点。根据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外名义利差的变动,是影响结汇率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差每加大1个百分点,结汇率则提高2.2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利差越大,通过经常项目流入国内的短期资本就越多。 去年以来,中国外汇贷款及短期外债联袂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企业利用政策绕道结汇。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而去年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新借入外债,初步估算同比增长77%,且多为短期性质。而至今年5月末,外币贷款余额为1441亿美元,增长26.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外汇存款仍保持在去年同期水平。 根据新的总量控制办法,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发放外汇贷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方式管理,除出口押汇外,不得结汇;境内外资银行对外提供担保,按对外担保进行管理;境内机构为境内债务人向境内外资银行提供担保,按国内担保进行管理;境内外资银行借用的外债资金不得结汇,还本付息不得购汇。 这个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利用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绕道结汇的资金将大大减少,从而减缓中国外汇市场结汇的外币资金。这对人民币升值以及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压力,都是一个利好。 同时,央行的贷币政策独立性会大大加强。比如,央行在动用利率政策时,虽仍将考虑本币与外币的利差影响,但因有外资银行外债总量控制这道“防火墙”的存在,套利资金进入外汇市场结汇的渠道将大为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国际收支已趋平衡,外贸逆差加大,加之国内通胀抬头,所以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消散。此时出台这一政策,将对宏观调控部门提出新的挑战。因为这项政策毕竟有可能对人民币贬值起到助推作用,这将考验央行今后的货币政策,以及外管局平衡国际收支的驾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