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三农”问题 > 正文
 
农民增收滞缓 粮食产业亟待激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 10:50 中国经济时报

  关注东北振兴续篇(三) 本报记者 张迎新

  有接近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1亿的人口,约占全国平原面积三分之一的东北大平原不仅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然而,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走低,致使这个“大粮仓”出现了“新东北现象”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丰厚的粮食资源优势变成了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农民增收滞缓,大大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何激活粮食产业这盘棋,促进农民增收,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至关重要。

  粮食“瓶颈”导致农民增收滞缓

  近年来,东北由于农田抗灾能力低,致使粮食产量波动较大。据记者调查,东北地区由于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一遇干旱年份,粮食就大幅减产。如,2000年的旱灾,吉林省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77.7%;辽宁省减产三成以上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4%。

  更为严重的是,大宗粮食产品的品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库存积压居高不下。以黑龙江省为例,到2003年3月末,全省粮食库存总量高达4287万吨。在库存稻谷中,新稻谷仅占10%,而陈化稻谷却占55%。粮库每年用于稻谷库存相关的费用已近50亿元。

  粮食的这些市场“瓶颈”,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调查,从1998年以来,东北地区农民收入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连续3年下降。近两年,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增长缓慢。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对松嫩平原的100个农户进行调查显示,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仍占三分之一,低于1000元的占15%。

  吉林省卫生厅厅长李殿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绝不是光振兴东北的工业、城市经济。东北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振兴,必须还得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

  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东北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结构,使农业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区域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在不同地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据记者调查,吉林、黑龙江省的粮食商品率除个别灾年外,均在60%以上。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大户、专业户、商品粮基地县越来越多,涌现出了许多粮食加工企业。据此,吉林提出要大力发展“玉米经济”,到“十五”末,玉米加工能力将达到830万吨,可占玉米总产的50-55%。

  在黑龙江省,目前有日处理50吨以上大豆能力的加工企业136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648.3万吨,实际加工量为297.6万吨,加工能力已经超过该省大豆的总产量。一些经济作物、水果、畜产品和海产品的商品率均在90%以上。

  辽宁省经过多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雏形。到200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农业园区、流通企业等龙头企业达2004个,各种服务组织4338个。龙头组织带动农户226万户,约占全省农户的32.9%。沈阳——大连一带城市绵延区的农村,非农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值。

  激活粮食产业促农民增收

  有专家指出,东北的全面振兴无法绕过农业的振兴,而东北农业的根本问题在于粮食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提升东北农业竞争力就应在整合粮食资源、提高其增值转化率上做文章。

  东北各省在振兴战略中,都把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带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黑龙江省把建设绿色特色食品基地列入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计划到2010年,食品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亿元,绿色食品加工量达到800万吨。吉林省提出要大力发展玉米大豆深加工、畜禽乳深加工、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产业,把农产品加工业建成第三个支柱产业。辽宁省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2007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00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

  而针对如何使农民增收,中科院农业项目办王大生认为,东北农业改变的根本在于走出东北,走入市场。只有把农民变成产业链条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其收入。

  据了解,农村经纪人已开始在东北热涌。如在大连金州区,自1999年以来女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22支1000多人,她们从自产自销开始、由走街串巷叫卖发展到定点收购并到大连定点批发销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不仅有效缓解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为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准确、快捷的信息。

  而在国家重要粮食基地吉林省德惠市,市委书记闫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培育党员合作社,是他们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这种以“民办、官助、党领”为主要特征的党员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以农民自愿联合、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它可以使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使相对集中的产业连线,搞“园区”式开发,使信息得到共享,按照市场的目标来研究产业的发展,合作社确实起到了展示农民才华,打造自己产品品牌,走向市场的平台作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