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专家称仅有物资储备不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9日 10:06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段树军 去年下半年,由长三角开始蔓延到华东、华南地区的油荒,加剧了人们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担心。而在年底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能源战略与改革”国际研讨会对石油
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应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损害。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必须面对难以避免的两个情况:其一是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其二是受石油资源的约束,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满足国内需求。 过去十几年中,我国石油消费量增势猛烈,2002年达到2.3亿吨,比1990年翻一番。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2.6亿吨,2010年可能突破3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石油可供资源紧张趋势正在加剧。一方面,我国石油消费持续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国内生产跟不上。在过去10年中,我国石油生产年均增长速度约1.8%,大大低于5%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中国虽然是一个石油大国,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中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按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资源量、累计探明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值(即丰度)来看,中国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难度也增大。 从1993年起我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0%,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达到9100万吨。专家分析,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2010年将达到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7%和45%。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亿吨,届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8%)。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资源,使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认清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特点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分析,1970年-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构成了世界石油史和石油市场的重大转折点,它使21世纪的国际石油市场与前期有重大区别。 首先,石油作为国家间政治斗争武器的作用已大为失效,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的一面趋于淡化,作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商品的一面更加凸现,它的运作更加明显地受到市场经济本身规律的制约。 其二,无论是西石油输入国还是OPEC的石油输出国,任何一方面想单独长期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决定石油价格的局面已很难再现;双方既有利益的争斗,也有利益的互相渗透。 第三,石油工业私有化的浪潮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大洲的石油输出国和输入国,一批大型跨国公司的实力迅速成长,它与金融财团相结合已经成为控制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一趋势随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将更加明朗。 石油价格方面,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出现周期和幅度不规律的明显起伏,也可以说是大的起伏周期上叠加着多级的小周期的起伏,从而出现复杂难料的表象。高价和低价反弹式的相间出现。这之中也存在过度投机和心理恐慌因素而造成的“人为放大”。但从不变美元的多年平均油价看却又是相当平稳而略有上升的,估计今后20年仍保持这一大趋势。 本世纪初石油供需格局处在相对安全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冯飞分析,从世界石油资源及其供需形势看,本世纪初的石油处在相对安全期。支持他的判断理由有四:一是过去20年世界石油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均平缓上升,剩余可采储量年均递增率为2.2%,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石油储产比维持在40以上;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石油总体处在限产状态,OPEC采取限产保价的总体战略并充当世界石油供应的调节库,独联体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原因石油产量大幅度下降;三是世界石油储量有在30年左右(到2025年)翻番的可能;四是2020年之前石油产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以后因替代能源的发展略有降低,“后石油时代”将进入能源品种多元化的时代,石油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也将明显降低。因此从总体上看,本世纪的前20至30年,无论对石油消费国还是石油输出国都处于相对安全状态,能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需求。 张抗也认为,国际石油市场的总体趋势为供需相对平衡。目前许多国家被人为或暂时性的因素压低了产量。一旦这些因素被取消或淡化,再加上预期的新发现,生产能力略大于需求的总趋势将更加明显。但他认为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它总是间以局部时间和地区的供需不平衡、供应相对紧张,而这种相对紧张又恰好是人们瞩目的焦点。未来的石油生产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世界经济的需求。无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进口国,还是对以OPEC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21世纪初期都是处于总体相对安全的状态中。 尽快建立完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 冯飞认为,世界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的变化,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国际上可能出现短期和局部的供应短缺,敌对势力对石油供应可能造成威胁。二是国际上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而价格过低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三是从国内因素看,国内油气生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自然灾害对生产和运输尤其对天然气输送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四是中国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国际经营的经验不足。五是缺乏石油安全应对体系。 所以,我国必须采取抓住本世纪初国际石油市场相对安全的时机,采取综合对策建立完善中国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 张抗认为,中国石油安全对策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节能和节油;强化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全面进入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气储备和预警体系。简言之就是开源、节流、储备。而实施这一方针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体制改革和公司改造,形成一批有实力和国际经营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