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劝券商多练内功 少拿政策说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 07:2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葛丰 日前,中国证监会机构部临时召集8家券商各一个营业部的负责人开会,讨论计划在9月1日实行的央行5号令会给券商带来的影响。市场认为,此举表明人民银行在4月10日发布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所引起的争议开始由暗流涌动而浮出水面。 所谓5号令,其核心精神即央行希望通过加强结算账户的管理,达到“反洗钱”的目的。为此,券商的资金柜台和结算功能被取消了,此外,5号令强调,存款人申请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银行应贯彻“了解你的客户”这一原则,严格实行实名制。 早在年初,笔者即曾撰文指出,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与避险性,决定了他们在洗钱与反洗钱之间的暧昧态度。同样,按照逻辑的演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作为”应该成为最能合乎他们利益需求的备选解答。换言之,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金融机构规避法规的冲动与生俱在。(详见本报1月24日4版《反洗钱挑战监管》) 现在看起来,笔者到底还是过于迂腐了。身处百舸竞流、不进则退的现代经济,“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不作为”又哪里及得上“作为”于爽利之万一。 于是乎,关于房贷的121号文遭到了开发商劈头盖脸一通猛批,券商们则投鼠忌器,相对来说还算顾及方式方法,只是这里面不过是贫铀弹和狙击步枪的区别,目的都一样———先下手为强,把新政掐死在摇篮里。 看看这些利益集团的说辞吧:由于5号令的实施,一些过去非实名制下入市的机构资金可能会选择撤离资本市场,或者使部分机构的炒作行为有所收敛,因而,人民银行的此项规定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证券市场的“利空”。 好一副“为牛市鼓与呼”的嘴脸!醉心于违规资金、违规炒作竟至如此不能自拔的境地,还能让人说些什么? 再来看看保证金息差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长期以来保证金利差收入可以占到券商营业部收入的1/3-1/2;以平均余额5000亿元计,券商每年获得的利差收入约为58.5亿元。全国2600多家营业部,平均每个营业部获得利差收入将近200万元。 这就难怪券商们“出离愤怒”了。先是佣金,再是保证金,政策层一再拿券商的既得利益开刀,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他们看来,所谓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市场理性回归云云,不过是“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翻版。 多么可悲的思路?不以弱小、落后为耻,反以之挟以自重,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浑然不知沉舟侧畔千帆过的道理。你在这里耽于辎铢必较,境外券商却在一边枕戈待旦、磨刀霍霍。 进言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在此过程中,本土券商历史地、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推动境内证券市场发展主力军的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肩负如此光荣、重大的使命,却又抱住眼前的、低水平的、难以重复的、非主流的利益不放,如此阿斗,不扶也罢! 更何况,反洗钱大势所趋,纲不举,何谈目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恐龙的故事终究是只能由我们来言说了,而对它们已无任何意义。因此,敬劝券商多练内功少说闲事,否则的话,真成了标本可就再也没法说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