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公司敛财有道 红筹股公司首现私有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9日 08: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王令 今年以来,香港上市公司的私有化行动中,出现了新的敛财方式:以银行贷款将上市公司私有化,催生新的盈利模式;红筹股公司首开私有化先河,被视作注重股东利益的典范;红筹股买内地A股壳资源,将私有化后的港股资产注入A股,为以后低成本融资拓展空间。 以股权质押贷款收购资产 目前香港银行利率低企,间接融资成本较低,而香港市场不少上市公司股价长期低迷,不仅实际上已丧失再融资功能,而且总市值远低于净资产,算是“物超所值”。以近日被大股东嘉道理家族提出私有化建议的太平地毯(0146)为例,该股5月22日停牌前收报0.88港元,2002年底每股资产净值3.06港元,目前该公司总市值为1.82亿港元。如果大股东以部分股票作质押,从银行以年利率1.25%的低成本融资1.57亿港元,溢价100%向其他股东收购余下43%的权益,相信会如愿将上市公司私有化。加上大股东原来持股57%的成本1.9亿元(以其近三年平均股价计算),共约斥资约3.5亿元,却控制了净资产高达6.36亿元的企业,其收益率高达81%。 红筹股公司首现私有化 中粮香港5月宣布,以每股0.74港元、斥资10亿港元将控股子公司鹏利国际私有化,出价较鹏利国际停牌前的0.43港元溢价72%,较其2002年底每股资产净值1.44港元折让48.6%。目前中粮香港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已持有鹏利国际58.94%的股权,公司将以银行信贷及内部资源支付有关代价。私有化计划生效后,鹏利国际将取消上市地位,成为中粮香港全资附属公司。 中粮香港表示,过去5年,物业价值及地产公司股价因香港物业市场弥漫悲观情绪而受到重大影响,鹏利国际股价相对有形资产净值一直存在大幅折让,加上近期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爆发非典,对酒店行业冲击较大,私有化可让股东套现。 过去香港上市公司被私有化常常是大股东、家族出面,私人从中获利,红筹股或国企股的管理层由于缺乏这种利益驱动,一般不涉足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但中粮国际将鹏利国际(268)私有化,被市场视作中资股的进步,即体现中资股企业股东利益至上,将控股公司私有化有利于为股东创造价值。 提高资产的融资能力 上实医药科技(8018)成为香港创业板首家被私有化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大股东上实控股(0363)此后一系列资本运作更被视为开创了红筹股买壳及注资A股公司的先河。 上实控股拟以每股2.15港元私有化上实医药科技,比该股停牌前股价有15%的溢价,较2002年底每股资产净值1.31港元高出0.84港元。消息宣布后,股价应声升10%。但这仅是上实控股此轮资本运作的一个开始,该公司同时宣布将以8.66亿元人民币收购A股公司上实联合56.63%的股权,收购价为每股4.99元人民币。 市场人士预计,此番连环运作的考虑主要从如何更有利于融资发展生物医药业务出发:上实医药和上实联合两家公司都从事医药业务。目前创业板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但A股公司则恰恰相反,两者的市盈率分别为13倍和34倍,如果将创业板公司私有化后的资产注入A股公司,将更有利于上实控股日后通过A股再融资。当然,其实也可以保留创业板企业的上市地位,将其股权注入A股公司,但这样可能会造成业务混淆。加上认可该企业的投资者可在香港创业板以更低的成本投资,对A股股价会造成压力,因此,权衡之下,注销失去资源配置功能的创业板企业,确是较适宜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