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重组旗下鹏利国际 红筹股“退市”求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08日 09:24 新闻晨报 | |||
晨报讯 挂牌上市,对大多数公司而言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可是,中粮集团旗下的红筹股“鹏利国际”(0268,HK),日前却宣布将进行“私有化”,退出上市公司之列。 该公司称,控股股东中粮香港将以每股0.74港元的价格,购回其他公众股东持有的41.06%“鹏利国际”股份,最终全资拥有“鹏利国际”,从而终止挂牌交易。 据了解,红筹公司在港进行“私有化”的只有五丰行一个先例。2000年,为满足华润集团重组的需要,五丰行的资产被全数收进了“华润创业”。分析人士认为,对当时的大股东“华润创业”来讲,全面收购五丰行的股份,是一项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投资和难得的机会,因为五丰行在1995年上市以后的5年中,利润增长了81%,营业额增长了30%,资产总值增长了90.7%。其股东资金回报率高达27.9%。 鹏利国际的“私有化”计划,被认为是中粮集团整合在港资产的举措之一。与五丰行相比,鹏利国际的情形有所不同。过去5年中,香港地产市场的低迷人气已经对地产价值及地产股的价格构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而S ARS也对鹏利集团造成打击,酒店入住率普遍严重下滑。分析家认为,在这种背景下,鉴于公司股价较低,公司进行“私有化”也是一种策略性举动,香港曾有数家地产公司先后“私有化”,而以内地业务为主的地产公司却未有先例。 鹏利国际受“私有化”计划消息的推动,股价持续上扬。中粮香港向记者表示,收购要约尚待香港高等法院与鹏利国际股东大会通过,才能最终付诸实施。 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对记者说,类似“鹏利国际”的“私有化”计划,在内地证券市场上还没有先例,但是这种由大股东主导的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的转变,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已经很常见。 (记者付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