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据广州日报报道,哪些行业是广州的高收入行业?哪些人是高收入者?记者昨从广州市地税局获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州市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加大对高收入人员的调节力度,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最近出台了《广州市加强对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11类行业为广州市高收入行业,13类人为广州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
对于13类重点纳税人,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明确其从2002年1月1日起须按规定申报办理税源注册手续。即要求其所在单位主动向主管地方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重点纳税人税源注册,如实反映重点纳税人在本单位任职、履约、从事劳务或境外任职等情况,以方便税务机关对重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
对于13类重点纳税人中第(七)至(十一)项所列举的重点纳税人及支付其工资的单位,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将从2002年1月1日起试行双向纳税申报制度,即一方面重点纳税人的工资支付单位要按规定向主管地方税务征收机关申报扣缴重点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另一方面重点纳税人也要在规定时限内自行或委托税务代理人向主管地方税务征收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月份申报表》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将定期对两份资料进行对比核查,以进一步加强征管。
广州11类高收入行业
(一)电信(移动通信)、烟草、金融、保险、证券、电力(供电)、石油、石化、航空、铁路、房地产、建筑安装、广告、演出、城市供水、供气等行业;
(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等机构;
(三)足球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
(四)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
(五)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
(六)设计院、科研所、高等院校、区级以上医疗机构;
(七)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宾馆);
(八)上年度经营收入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娱乐业企业;
(九)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传媒机构;
(十)上市公司;(十一)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企事业单位。
个税13类重点纳税人
(一)在广州任职、受雇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二)以境外公司名义派驻广州提供劳务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三)以独立个人身份提供专业性劳务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四)教练员和运动员、演员、时装模特、电视节目主持人;
(五)雇员律师、注册会计(税务)师、股票操盘手、从事文艺、体育和经济活动的经纪人;
(六)区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社会办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以上的专家、高等院校副教授以上的专家;
(七)外派人员;
(八)广州高收入行业中的企业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
(九)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十)建筑工程承包人;
(十一)上年度经营(销售)收入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者(股东);
(十二)上年度经营(销售)收入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个体工商业户主及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出资律师;(十三)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重点纳税人。
广州富人每户年入6.5万起
在广州,每年收入多少才算得上是“富人”呢?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富人”的标准,为了了解广州的相关情况,记者走访了广州市统计局城调队。
城调队住户处的王晶莹副处长拿出了今年7月最新的统计结果,经过现场测算,得出现在广州高收入户的底线是年均约6.5万元。“应该说,这个变化不会太大的,所以用6万元来定义广州的高收入户还是比较恰当的。”
王处长介绍说,我们是每月按照抽样的500户每户的可支配收入高低排序,排到第451户(即10%),以这一户的收入作为标准。比如1999年底的这一数据就是年均66553.92元。这样广州定义的高收入户的可支配性收入的底线就是约66000元。
这一标准远远高于全国年均3万元的标准。据说,当时城调总队做出3万元的底线时,曾招致比如广州这样的收入较高的城市的反对,后来就是按照各城市自己的情况指定了各自高收入户的收入底线。王处长指出2000年高收入群体调查中选取的城市中,广州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高居榜首。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综合处处长:富人标准基于10%高收入户
实际操作2000年中国高收入群体调查的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综合处处长程广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进行全国性的入户调查,但这样的调查了解不到高收入群体情况。因此,就需要一次性调查来修正或者评估经常性调查的资料。
户均收入3.2万元为底线
程学斌说,调查选取1999年全国各省市150万户居民作为一个大样本。经过测算确定以1999年全国城市住户经常性调查中10%最高收入家庭的户均可支配收入为高收入户的底线——即3.2万元,实际操作的标准是3万元。调查找不着高收入的源头,但选择了从收入的去向来确认,这样在以3万元为底线的同时,又增添了有房有车这两项参照对象。这样,能够最后入围调查人数的样本由三部分构成: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拥有商品房或者拥有私人汽车;虽没有商品房和汽车,但户收入远远高于3万元的家庭。
当被问及为什么是选取10%而不是5%或者20%时,他说这其中也没有实证基础,只是一种估计,因为每个社会的高收入阶层总是处于社会收入金字塔的最顶层,最后就确定了10%。
用“高收入”代替“富人”
值得注意的是,程学斌一直用的是“高收入”这个名词,而没有用更为通俗的“富人”。他解释说,用“高收入户”是因为“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是用“富”恐怕有点绝对化了。如何为这一群体命名不是我们的事情,应由专家与学者完成。
标准定下来了,2000年7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省市进行高收入群体的调查。2000年底,终于推出了这份报告。
当局者:我怎么算富人?
因为比一般人富有,或者够上了某个“高收入者”的标准,他们被认为已经是“富人”了。但是作为当局者,他们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苏先生(广州天河区某房地产商,收入早就超出了8位数):起码银行要有百来万
“6万元?太低了!起码银行要有百来万,有这些身家才能算高收入啦!”苏先生本人是房地产商,30来岁,年收入早就超出了8位数。他平时上班开富康,接待宾客则用奥迪。他的生活方式健康而悠闲,工作之余会去附近的大学跑跑步,或者打几手太极,真正是惬意的人生。可就是这样的成功人士,还认为自己不能算是高收入人士。
胡先生(某公司老总):穷富之间也许并没有标准可言
或许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富人,但我自己却没有多大的感觉,活得好像也和大家一样,有时压力甚至会更大。在我看来,许多时候,钱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没准过几天他就能又多个零,也可能一夜之间我就会一无所有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言,只要不在贫困线以下,大家似乎活得都不错。
旁观者:我眼中的富人
李先生(广州东圃某居民,50岁):这个标准应该有地域之别
我现在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就住在女儿家里养花栽草,惬意闲适。在此之前我在粤东经营一家服装店,生意兴隆,比周围人都提早进入了小康。我觉得6万元在八九十年代还算高收入,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快,每月要有上万元的进账才可说是高收入。而且国家经济发展地区差别大,这个标准也应该有地域之别。6万元在广州其实也不算高。
汪先生(广州某房地产公司职员):真正的富人不显山不露水
我看富人没有一个很确切的标准。广州有钱人很多,造价上千万的豪宅很快就销售完了,可是从外表看你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买得起这么高档的房子。他们真可以算得上富人。
每户年均6.5万元在广州可能算不上富人,但放到经济稍差的广东省其它地方,应该是比较富裕的了。
李先生(北京某杂志社记者,23岁):有经济实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理解的富人可能很难说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比如3万、6万,或者别墅、轿车。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不受太多的束缚,至少在经济方面,可以支撑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可以说他很富裕了。对定一个绝对的标准有多大的意义,我持一个很保守的态度。(记者李妍 程维 张丽娟 通讯员阮小刚)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