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新浪网全程网上直播第二届中国金融展论坛(自由论坛)实录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9月17日 17:55 新浪财经

  陈静:刚才周总讲了技术上一些精辟的看法,在信息化建设中,除了IT产业以外,中国的银行业,跟我们和有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也始终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关系,今天请来了两家大专院校的两位教授,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是很知名的,首先请外经贸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进教授,谈谈你的观点。

  陈进:我从大学的角度看一看,金融信息化面对WTO的挑战,到底挑战什么东西?我想
抛开金融信息化的话题,从用户的角度来谈一谈,WTO加入之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从客户的角度需要什么?主要有两个问题要处理。一个是WTO加入以后,客户怎么样更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就是信息化的手段,在任何地方可以随时获得金融服务,企业转帐也好,个人储蓄也好,不象现在很费劲。一是时间观念,就是受上班时间的限制,一是手段受到了限制。第二,我们需要的是综合性的服务。很多客户有这种想法,一旦加入WTO以后,这种服务是很综合性的,比如家庭要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保险、投资,银行集中在一起,很方便服务。特别是要和国际上通用。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国际上的卡不好用,或用起来要费劲一些。这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反过头来,客户这种需要对金融信息化产生了什么样的需求呢?

  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数据共享的问题,在银行里需要这样的服务填一个表,需要那样的服务填一个表,或者说这家银行,那家银行,如果一下把我的名字和号输入进去,就可以看所有的资料,这就是数据共享。第二是综合性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家庭银行、企业银行,把银行的终端推到了家庭,在家庭可以处理业务。企业也可以做到。企业的总裁可以在单位上查到我存款多少,今天花了多少,收了多少,应该转帐多少,随时了解帐务上的情况,和银行保持沟通,这是信息服务的提供。往往很多总裁现在不知道企业金融的情况怎么样。第三是信息化的作用。在我们做信息化的人当中,思维也要进行转变。目前根据我们很长时间的研究可以看到,一般做系统建设的,总想建得更完善一些。现在的问题不是系统建好,而是建好以后怎么样利用。历年来可以看到,金融系统建了很多个,但是要充分利用,发挥效能的时候,这方面推动的人比较少,因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的系统能否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在观念上,在手段上,我们的服务能不能满足加入WTO的挑战,把现有的系统充分利用,开发了以后,能不能数据共享,更好地应对。把业务综合化以后,应对外面进来的,或者说打到外面去,到国际上更好地竞争。

  我的观点就是这样,WTO进来以后,金融界的挑战更大的,主要是在服务上,主要是对客户需要的满足上,要下工夫把信息化做得更普遍,更人性化,企业化,使我们的服务更好。谢谢。

  陈静:陈先生讲到金融的挑战,实际上是加入WTO以后满足客户要求的挑战,讲得很有道理。金融的IT面临挑战,实际上最本质的是中国的金融业务面临着挑战。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业务,包括监管怎么样进一步发展,确实大家都很关心。下面我们就请吴晓求教授,他是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同时他也是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请他从业务的角度,从金融学的角度谈谈我们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吴晓求:前面六位都是技术专家,我对技术基本上不懂,最多可以会用一下电脑,对整个金融的信息化基本上不懂。但是我想,因为今天主要是我们银行的比较多一些,反映了我们金融分很多块,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银行界有一种危机感。我想有危机感是对的,在我的理解中,金融这几块都充满了危机与风险,充满了困难。但是比较来说,中国的银行界危机更大一点。所以说,加入WTO之后,对中国的金融业,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业是一次新的机会。我本人非常欢迎外资进入中国的银行业的,否则中国的商业银行很难说会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外资进来以后,我想步伐会加快,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业竞争力会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目的无非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满足客户的需要,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想三种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今天的议题是一种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会极大的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除此以外,还有两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更加重要的。第一个是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创新,在我看来,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八四年开始,中国的金融体制实行改革,虽然说十七年来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多的进步,也有很多根本性的措施,但是没有本质的变化。所以,制度的创新对于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现在正在探讨,加入WTO之后,中国的金融机构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包括技术模式、体制模式和技术结构,要认真地研究。第二,业务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工具的创新,只有制度的创新、加上业务的创新,再加上技术的创新,我们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体系才有竞争力。所以我想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我说的主要方面就是这些,谢谢。

  陈静:刚才在台上的嘉宾都初步地谈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他们谈了很多的想法,比如面临WTO的挑战,第一个是狼来了,这次不是假的,是真的来了。中国的银行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同时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会。现场的观众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多交流。下面请听众和代表提问

  提问:我向吴教授提一个问题,上次在人民大学举行的金融论坛上,您提出中国的金融业将发生大爆炸,您提出有五种现象,第一种是金融规模,第二种是金融资产膨胀,第三种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加速,第四种是金融制度法规的不断完善,第五种是金融业在人民经济生活当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我想问一下,到目前已经有两个月过去,您的观点有没有更新的发展?

  吴晓求:到今天,这个观点只会越来越强烈,我说的金融大爆炸,不是说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崩溃,很多人作了错误的理解。我是说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里我有一个潜台词,核心就是说,在整个的金融体系中,可能是资本市场的业务将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业务的一个接口部分,无论你是商业银行还是保险、信托,还是其他的理财活动,都要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考虑,资本市场的产品可能是金融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打产品,资本市场的规则可能是金融体系运行的一个接口的规则。所以,中国的金融体系将进入一个大爆炸的时期。因为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是非常传统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的作用太大,这样一种金融架构大概不是一个现代的金融架构,这种金融架构的竞争力会受到损害,主要是对流动性的资产没有能力。所以我说,我们这种金融体系必须要进入一种大爆炸的时期,而且有迹象表明,大爆炸的时期已经来临了。比如说我们金融市场快速的膨胀,是以超过GDP很快的速度,整个金融工具的市场化也在推进,包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暂行办法,这是一个很好的规定,它标志着我们这十几年来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最重大的进展。包括我们规则的修改,包括商业银行法,我认为是要修改的。这个法律严重阻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这涉及到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的商业银行法到八十年代末开始起草,九十年代初开始颁布实施,阻碍了我们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国银行业头等重要的是创新和发展,不是不要控制风险,如果这个风险控制阻碍了发展,那就与其不要控制风险,所以我说它的规则体系要作彻底调整。包括金融业在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我们以前说金融是面纱,现在说显而易见不是面纱,是现代经济的心脏。种种迹象表明,我们中国金融体系将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时期,这种观点我到今天是更加坚定了。

  陈静:围绕金融信息化、银行信息化加快发展面临的危机,这里面涉及到体制问题,还涉及到很多大的政策环境,时间关系,我们集中在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今天到会的还有一些银行界的、企业界的代表。我们先看看网友有什么样的问题。

  网友:中国的银行业走在了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领先位置,请问如何与IT业协作,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难点在哪些方面?

  陈皓:我先说说我的想法。刚才我们自由论坛的嘉宾们谈到这个问题了,我在其他的场合也谈到这个问题,我还有几个想法。中国的银行业在IT行业里面,在国内领先,我觉得是跟行业的特点和历史发展渊源有关系。刚才很多嘉宾提到过,银行业天然就具备信息化的特质,就是说它没有物流。另外一个,银行业是很传统的行业,有一套很稳定的数据模型,这两点造成了当初我们说的电子化的工作比较顺理成章地使用下去,运作模式规模也比较容易形成电子化的过程。现在之所以领先,还是比较低级的领先,还不能说电子化的行业里有多大的作为。像郭总说的,我们把资源投在内部,是靠本能做起来的。

  很同意刚才陈院长和吴院长提出的观点,还有郭总谈的观点,金融电子化要在本地的IT行业领先的一个最重要的焦点就是为客户服务,以及对市场的反应。如果要让中国的金融界和IT界同时保持在这个行业里面的领先地位,这是相当难做的事情,观念的变化就是要学习,怎么学习?就是要向国际最好的金融产品,国际最好的IT产品学习。对金融来说,最好的IT产品并不是最先进的,就是从银行业角度来看,向最好的银行产品去学习。

  那么这里面就要破除一个观念,就是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一定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刚才两位学者谈到了,中国的金融界面临着很大的创新,必须要做三个大的创新,我也很赞同这个说法。我觉得,IT的创新是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的一个支撑部分,IT创新实际上涉及的是操作的创新。我们的体制,特别是银行的体制,包括现代所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如果不做突破,我们的业务不做创新,比如会计清算的规矩没有突破的话,IT突破不了,而且突破起来很费劲。有这三个创新的前提之下,银行和本地的IT公司要做的事情,我觉得,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学习,向国际一流的银行,向国际一流的金融IT公司学习。如果学习不到位的话,很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上去。

  我们很多次跟联想、IBM谈到本地化,本地IT公司支持银行的问题。怎么样和银行IT部门协调,发展我们中国的银行业和中国的IT业,我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银行业需要IT业的支持,而且这种事情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年了,但是现在国内IT业的一大弱点,就是本地化开发的时间太长,也就是说,我们战略调整过渡到了客户服务,向市场要各种机会,因为中国银行业不成熟,造成了IT业可能很难发展。IT业有一个捷径,就是不要跟着中国国内的银行思路去走,到国外去看看怎么走,它有什么好产品,间接或直接地引进这种产品,这样你走到前面去了,才有发展的机会。

  陈静:关于这个问题,郭总还有什么要讲的没有?

  郭为:我觉得陈总讲得非常对,这确实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我的体会,这几年下来,我们跟大行,也就是工、农、中、建这四大银行越来越远,反而我们跟商业银行越来越密切。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确实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大行越来越看不上了,觉得这个东西不行。第二个,可能也存在着大行由于体制或者这些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小的商业银行更多地按商业规则出牌,大行可能受到体制问题的原因,出牌的方法不一样,我们作为商业企业也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WTO,我是非常同意,确实只有改革开放,把体制根本解决了以后,这个问题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主管的IT界的领导,观念上突破一些,包括增加一些合作的机会,这样也是可以改善一些,也不是说非得等体制解决了才能做。实际上,我们这几年,包括跟中行、建行,跟交通银行合作,跟工商行没有什么合作,我是觉得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好处,确实很多先进的商业模型提出来以后,我们才会思考,才会想,才会找人学习。如果没有人提出来,我们也没有办法,这是相生相伴的,我们希望一起来成长。我非常同意刚才陈皓讲的观点,一定要加强学习的能力,对中国IT企业也是这样。我们内部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你拿出来的商业模式不是走在银行的前面,而是走在银行后面的时候,你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当然我们也希望银行给我们一些扶持,即使我们落后的时候也能指点指点我们。

  陈静:这个问题是IT界和银行比较关心的,我谈谈我个人的意见。昨天上午开会有代表曾经问过马蔚华行长,中国银行业怎么促进IT业的发展,他提到一点,银行业应该给IT业提供信贷资金的环境,这是很对的。但是还有别的,我和姜建清行长也交换了意见。第二就是银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为广大的IT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产品的市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有这么几点,一个是面向竞争,加强合作,同时还按照市场竞争的合理的社会定位,银行本身有科技队伍,这个科技队伍到什么程度呢?IT业不断地反映,希望银行把自己的业务搞好,IT方面的事我们办。而大银行认为,我们的事比较难办,最好我自己组织一个队伍来办,这是很自然的。大银行包括人民银行现在组建了软件开发基地,核心软件要以自己的力量为主来开发。这件事情,我倒认为绝对不能理解为代替了IT行业,也不可能代替。只要做得好的话,这不是一个行政干预能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它是中国市场经济竞争得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社会资源优化的分配,这是社会资源优化分配的问题,怎样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这绝对不是行政干预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我们寄希望加入WTO以后,中国更加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经过有序的激烈竞争以后,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认为还有一点,网民提的问题可能还有一点,IT指的是中国的IT,中国的IT行业和银行合作,使IT行业保持领的先地位,中国加入WTO是开放的,那种闭关锁国的建设已经过去了,中国的IT产业最根本的出路,也是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跟银行业一样,共同深化改革,面对竞争,使你的系统、产品、平台有竞争力,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一个行政命令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说买电视、电冰箱,都买国内的,不要买日本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现在在座的同志们,买电视、买冰箱还一定要买日本的有多少?没有了,包括我本人在内都是买国产的,质量又好又便宜,干嘛要买日本的?这里不排除在同等情况下采取一些政策,鼓励、支持国内的IT企业的发展,包括风险投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要承认国内这个是很不完善的。另外,同等情况下,支持我们国内的IT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也是很重要的。过去我们进口自动提款机ATM,其实也是跟国外合作的,有一定的比例,也希望在同等的情况下,一定的比例可以买国内组装的,或者自己生产,效果也是不错的。

  原因是这样,加入WTO很重要的一点是WTO规则在这儿,外国公司要享受国民待遇,他们盯着我们呢,我们不能歧视。我们讲,经过测试以后,同等的情况下,自动取款机最明显,其实差不多的,国有商业银行不敢用,用了以后,出了事怎么办?所以这个事情,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给予积极支持、扶持、政策引导,我想这也是很重要的。

  林晓轩:刚才我很赞成陈司长讲的,就是现在很多银行建立了自己的开发中心,实际上也是一种需求。刚才那个网民在网上提的这个问题,他可能是说双方最需要解决的难点在哪里,我觉得难点就在于IT行业和银行之间的需求方面的沟通。往往很多的IT行业,卖的更多是产品。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除了一种看得见的软件、硬件产品以外,我还需要一些服务,特别是我非常需要一些独立的评估和咨询的服务,这种服务在国外是很多的,但是国内很少。在国外,我们跟他交流是非常困难,国内有一些,但是一方面选择余地不大,第二方面不够专业,专业性能稍微欠缺了一点。

  这样又回到前面讲的话,大机集中的事情。我们在大中心里面,处理很多的业务,流程很重要,原来小中心,按照人手的处理,包括系统、网络、问题等等,包括更新问题的处理、受理等事情,靠人手来解决是非常困难的,就要使用社会化的技术。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我们没有经验,我们非常希望你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服务,我们到国外去看了一些大中心的管理,他们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实际上是一种积累,大中型的管理,到现在的规模,实际上是经过十几年积累的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觉得市场跟着在变。

  陈静: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天津晚报记者:请问光大银行李行长,您作为出席论坛的最后一位行长,我想问您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因为我们银行电子化信息的主要客户都是一些优质的客户,如跨国企业,还有一些三资企业,具有成长性的民营企业。但是,我们国家有一个口号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现代化”,而且我们现在有很多国有企业还在脱困,在进行重组改造,我想作为我们新兴的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有什么样的金融现代化服务的构想?第二个问题,请问人民银行的陈司长。我们非常高兴这次论坛是以金融信息化作为主题,但是我们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信息化的浪潮在城市人口中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跨国公司也看好我们沿海发达城市的市场前景,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中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还有农村金融市场亟待开发;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不是也能享受到这种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化的金融服务。

  李子卿:你的问题是不是理解为银行如何扶持国有企业?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银行是个企业,企业就要盈利,中国银行、外国银行,包括国有银行都是嫌贫爱富,一旦有危险,谁都不会借你钱,扶贫不是银行的职责,这个必须清楚了。所以银行肯定要选择优质的企业和优质的客户,因为我们的钱来自于公众,我不能拿着公众的钱随便扔去,否则无法对公众负责。这也是中央银行和中央政府对银行作为特殊行业监管得格外严厉的主要原因。我们一年到头,检查队伍都不断,财政的、央行银行的、税务的、工商的、审记署的都监管不断。第二,国有企业的脱困。现在国有企业有机质问题,市场意识的问题,不简单是脱困的问题。所以光大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贡献,我希望他们使好我们的一些产品,可以加速他的资金流转,减少成本,节省费用。另外一方面,光大银行可以给一些软的支持,除了贷款支持以外,还有一些软的支持。比如管理,以及销售服务,资金的管理,帮他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清算中心等等,用这种方法帮他们加速资金周转,更有效率,另外给他财务方面的建议,这方面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

  从将来一说,光大银行投资业务发展起来后,也可以帮助企业做一些并购、收购、上市等等工作,能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银行来说,能对国有企业做贡献的,就是这几个方面,其他的是要靠国家大的政策,财政、宏观方面的政策来调整,帮助他们解决。光大银行业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陈静:我们面临WTO的挑战,加强金融服务,还不能忘记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口。关于对广大的农村信用社,包括县级城市,城市信用社,据我所知,国务院的领导同志,还有人民银行的领导是非常重视的。今年上半年,朱熔基总理多次到外地考察工作,专门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怎么更好地为广大农村人口、农民,包括中小企业、农村企业,以及偏远地区服务,我们非常重视。大家知道,农村信用社是从农行分出来的,其监管,人民银行有专门的司局去管,而且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的建设也统一规划的。我举一个例子,过去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有困难,现在中央高度重视。现在要抓紧完成电子联行到县,很重要的是针对农村信用社。同时,要允许农村信用社利用现代化通讯条件,建立他们自己的清算网络,跟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接口,这是很重大的举措。我们感觉到,确实中国的客户服务、群众服务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人口,绝对不能忽视,而且他们的发展速度很快。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沿海地区的农村、乡镇已经很发达了。比如说广东顺德一带,有的存款已经上百亿了,自己修了高楼大厦,而且存款规模不亚于大的银行在内地的一些分支机构。当然我们的西部地区困难比较多,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我们同样给予非常的关注。还有什么问题?

  中国金融电脑记者: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问工商银行的林总。工行技术保障部现在改名为信息科技部,这是否意味着工行科技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个问题,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陈院长。入世后,参与金融业竞争的实体会越来越多,相对而言,银行的成本收益会逐渐降低,那么在社会化金融服务体制下,银行效益取决于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如何保证银行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又能获取相应的金融效益?

  林晓轩:我们工商银行,最近这个部门刚刚从“技术保障部”改名为“信息科技部”。从大的职能的角度来说,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我想主要一个就是宏观上面来讲就是全行的一个科技管理,科技规划的问题。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工商银行现在已经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以及在上海、北京设立了两个数据中心,在深圳准备设立海外数据中心。海外数据中心,主要就是面向海外分行业务的技术中心。我想,我们的信息科技部门,将来要在这几个中心的具体运作、管理、决策上面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会介入得更多一些。因为对这几个中心来说,整个管理模式已经跟原来的依托于当地一级分行,作为行政管理的管理模式变化了。全国有四大中心,这四大中心又是由科技部门直接来管理的,所以,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应当说这种变化是最大的。

  陈进:刚才记者提到如何在保持科技投入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效益。金融服务是社会性的服务,就需要很多人,刚才记者也提到,城市里需要,农村也需要金融服务。加入WTO以后,竞争越来越加剧,很多外资银行可以进来。在普遍层次上,用户的利润肯定是越来越低了,因为竞争加剧了,所需要的投入也会增加,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如何获得利润呢?金融是有钱人玩的游戏,优质客户这一块应该是很高的。利润从哪儿来?从优质客户那儿来。为什么金融投入很多的科技力量呢?实际上,CRM,蓝牙等等,银行都在做,主要的目的是抓优质客户,资金很多,要应用一些技术,而且也玩得起。这部分如果能抓住,效益就会好。普遍层次上的更好的服务是满足大家的需要,如果有优质客户,我们要抓住,可以获得很高的效益。

  提问:我是中国信用卡的记者。问李行长一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国内银行所建立的网上银行并不是真正的网上银行,我想请李行长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另外,在网上银行建设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和即将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李子卿: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国内所建立的网上银行并不是真正的网上银行?

  提问:从功能上,或从客户的使用上,它不像国外所建设的网上银行那么的全面。

  李子卿: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中国搞的也是网上银行,只不过是功能不够全。我们有转帐,光大银行有转帐,对公的转帐、结算,甚至对集团企业服务,对公的清算,对私的网上申请阳光卡等,都实现了。其实我们最缺的是电子商务。跟美国比,美国是大量用卡在做支付,显得网上银行特别丰富,中国没有这个,所以就传统银行那点业务,现在网上开证很多银行都没有搞,也没有网上申请贷款的。你说网上银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其实中国的网上银行,最缺的还是电子商务。我们的购物,大量地到商场去,没人从网上买东西,即使是网上买书,也是现场交付。网上购书,收一点书款,加上一点劳务费,就这个概念在中国推不开。

  我有必要向陈司长提一个建议,就是人民银行应该和几家银行联合起来,推动电子商务,我们以后才有前途。否则的话,现在外资虎视眈眈的,今天有一个话题,我本来想讲的,由于时间关系未讲。现在银行面临另外一个竞争,就是网上技术发展那么快,很多非银行企业做银行传统的业务,变得易如反掌。过去开银行必须有结算网络,我们做不过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有上万个点,中国银行几千个,光大银行三四百个,不如他们有优势。网上银行出来以后就无所谓了,很容易让非银行机构开银行,他们变得很容易了。国外产生了很多不是银行业的人做银行的,这个银行面临一个竞争。相对来说中国的银行,应该是大量推动网上结算,购物,B2B,B2C,这样的大量的业务,现在实现不了。现在税务局刚刚开始做网上的交税,应该大量地推荐这个项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把网上银行发展起来。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各银行有很多客户,都是网上的潜在用户,这都没有问题。最大的不足是我们的认证中心建设得太慢,各银行意见不统一,大家不认真做这个事情。这样下去,人家进来了,拿美国的标准,日本的标准在中国大行其事,那时候中国的银行很多业务就留给美国了,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也呼吁人民银行加快这个进程。另外是多种手段,正好有几位总经理在这里。比如对银行的制成这一块,不能选一家,应该选三四家招标,他们都做同样的业务,在SUN,HP,IBM的机器上都做,我们可以选择,不是只一家公司。他做SUN的,我们只能买SUN,这样不利于竞争,银行业不能很好地发展。

  真正做这一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不解决,网上银行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我觉得,这个应该是迅速推动的。我们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应该是这个。

  陈静:下面结合起来,还是嘉宾发表看法,台下的观众提问题,越尖锐越好。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陈皓总经理,刚才我听您说,现在国内很多银行都在成立自己的信息中心和软件中心。据我所了解,国外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加强,国外很多大的银行,把这些软件开发,或者是说一些运营维护的工作都交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做。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和国外的大银行,还有这方面的差距,怎么样来解决?我们自己再成立自己的信息中心,软件中心,是怎么考虑的?

  第二个问题,问郭为总裁,随着WTO的加入,国外很多专业的集成商也会进入,在这个时候,以神州数码为代表的集成商,刚才你也提到让这些银行能够照顾一下民族企业,这只是其中一方面了。作为企业来说,怎么样能够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服务于我们的金融行业。

  陈皓:请问您是哪个报社的记者?

  提问:不是记者,是企业的。

  陈皓:能报一下姓名吗?是联想的吧。

  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从行业来说,从金融行业来看,八十年代的时候,当初我有机会在国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八十年代有最好的四个银行的应用产品,其中有三个银行应用产品的公司,在八五,八六年的时候,在欧美是很流行的三个公司都是从银行,或者是从银行里面分离出来的。也就是说,行业的特性、自身成长的过程会造就这样的公司。林总也说到当初是一种需求。中国银行在92年,率先成立了软件中心,当初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国银行当初是有几千个机构,回头看,发现一个问题,每个机构,当然也有历史条件,就是网络的问题。每个分行都是自己在做,因为控制不了,那个时候,总行没有一个支撑力来做,当初的IT行业,包括联想,那个时候还很初级的阶段,没有办法去承担,或者是去了解,去控制整个中国银行的规划,或者某一家银行规划的实施,同时投入和行政管理上也有很多缺陷,这是当初一个实际的条件。随后,工行、其他行也成立了软件中心。这是一个发展的很自然的阶段,将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走向,这些公司要走出来,但是要看怎么走了。

  国内的系统集成公司最好的是EDS,EDS曾经是国际上一个很大企业的IT部门,也是这样演化出来,这个演化的过程是一个行业的特点。自然,中国的金融界,或者中国大的企业可能也有这么一个演化的过程,我倒希望,像工行的将来的软件公司有一个很好的机制上的调整,能够走出完全为工行服务的市场,我也希望中行的软件公司在满足中行需求的情况下,有一天走入市场。这一个是体制上的问题,一个是需求上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跟一个报社的记者提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提外包、外购。外包,外购是有条件的,作为一个商业机构,银行的需求不是政治导引,政策导引,而是市场导引,这也是服从市场规律。当我找不到产品的时候,或当国内的IT行业还没有相当成熟的时候,因为银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银行不是稳定的,是在变,是在重组,流程在重组,市场的竞争方式在调整,内部管理,内部核算体系在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银行发展的前一步的产品,不是说银行停下来了,银行必须往前走,往前走看谁?就看国际一流银行发展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趋势。

  至少在97,98年的时候,国内的金融IT行业还做不到这些,我的印象是在银行开发出来的产品以后,IT公司来支持,或者说张三做完了以后,IT企业学了东西到李四那儿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不是责怪IT企业。银行要发展,IT要支持银行的发展,要提供银行明天需要的东西,今天需要的东西,我很同意林总的说法是服务,各种各样的服务。外购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的结构,有点不一样,在国外,有很多银行IT的员工很少,产品可以外包,可以外购,或者是请很多人到银行来做,目前的市场还不成熟。比如说我们的顾问行业,我们独立顾问的机构基本没有,我们谈需求的时候,我们一谈需求,或者谈设计的顾问公司,一来就是某某大公司。那我们缺少这种行业。这样国内的IT很难起来,缺少一个中间行业。我想,这是为什么中国各大银行,特别是走在前面的银行没有去用国内计算机厂商的产品,一个劲眼睛看着国外的原因。

  陈静:林总补充一下。

  林晓轩:国外的银行,大部分软件的开发和服务,是采取外包的方式,其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的,还要根据银行自身的情况来定。

  一般说来,分成两类,中小银行,以外包为主,对那些大型的,比如说J.P。摩根,汇丰银行,自己培养的真正专业的技术人员。比如说我们工商银行,全国有一万四千多IT部门。据我了解,摩根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的绝对数量要比我们大得多,而全行员工整个的规模比我们还要少。第二个,工商银行为什么设立开发中心?刚才你们也问我这个问题,陈总多次提到工商银行,我也很乐意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方面,就是出于商业保护的需要,自己开发出来的核心产品,自己开发,自己保护。第二个方面,外购,国外这些综合的柜面的电子交易平台是很多。但是任何一套系统,往往跟一个国家、跟一个企业的文化有关,你买一套系统,要能把这个银行的文化买下来。我们现在银行各个方面实际当中的运作、管理,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对我们信息统计、柜面实际统计方面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样的话容易造成一个情况,外购的系统进来以后,要根据我自己的需要做大量的二次开发,以适应你自己的银行实际运作网络,这时候回头一看,已经不是原来的系统了。对我们工商银行来说,考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要买,就要连你的文化都买过来,如果我无法容纳你的文化,我就不买你的东西。

  陈皓:我补充几个数字。刚才林总说国外的银行有两种做法,确实是这样,我们了解了三家银行,当初中国银行自认是竞争对手的三家银行,其中一家是欧美的很大银行了,它本身的IT人员占全行业人员的35%。如果是工行的35%都是IT,这是什么概念?投资占40%。第二个,一个欧洲银行,在某一个地点的某一个IT中心里面的开发人员多达3000人,这可能大家没有想到的。第三个,另外一家银行,它的核心软件绝对是自我封闭的,不会给任何人,它的策略都是高度机密。另外一个说法,我刚才只谈了外购,外购也是很流行的做法不能反对。有一个例子,美洲地区的信用卡的外购,完全外购,不光是产品,还有操作外购的,有50%以上的信用卡产品是外购的,尽管打的是花旗银行的牌子,但是实际上操作没有主机,是在某一家公司里面,这需要一个社会环境和投资渠道。有这个成熟的环境和渠道以后,很多很多的产品,银行是极想推给社会的,我们也企盼这个环境早日到来。

  李子卿:就此问题,我也发表一点看法。大家总是感觉无论银行外包,还是扶持国内的IT企业,我是认为,从银行角度出发,银行做这个系统谁给我最大的支持我就选谁。我外包可以找一个集成商,不要狭隘地说国内,或者国外,这都做不到。前年,我们做卡的业务的大集中,国、内外厂商都选了一遍,都谈过了,有卡业务的,台湾的也谈过,都不太理想。最后有一个软件公司的集成商,给我们做过前期,准备做第二期的,我们谈了多次,第一次我说你没有听明白我要做什么,我又把我的目标跟他说了一遍。第二次他回来以后还是说他原来的一套,第三次也是这样,我说你走人吧。我要大集中,他们做的都是分散的,再做交换,其实这个东西还是从中行,工商银行学的,因为大集中是工行最先提出的。我们一想对了,为什么中国的卡不好使呢?就是因为结点太多,北京连着上海,还连着别的地方的,时间太长,机器一下就Down掉了,卡刷不成。我们的卡要立足于国际,要搞大集中。刚才周总提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有的跟电信局联网,有的跟电话局联网,有的跟市公用局联网,不能每个网都做一套,怎么办?据说有一个行,一台一台PC机链接很多中间业务,那怎么得了?我机房摆五十台机器就做五十个中间业务,那怎么行。所以就要作大前置、中间业务平台。大前置包括ATM、POS,CRS,把中间业务全部管起来,这个概念足足困扰了我10个月,做不下去。我找了一家公司,他们也有这个想法,谈得还比较接近我们的想法,真正做起来的时候,都不行。快一年了,我也很着急。我开车上班的路上,突然想起怎么做这个中间业务平台了。把所有70项中间业务列出来,合并同类项,业务处理过程一样的并在一起,这个平台就出来了。我讲了一个小时,业务人员明白了,说行了,李总你走吧,我们明白了。那么你厂家能不能做到?其实,同时还有一个厂家,也在跟我谈,说李行长,你的东西我可以做,就是招商银行的一套体系,把卡和折合在一起,向我推这套体系。我说我们不要这个,因为光大银行网点少,将来的存折再怎么发也没有多少,要靠卡业务拓展我们的对私业务,这是我们的主导思想。做卡业务量增长要快,我们今年发了四百万张卡,明年还要发九百万张,我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卡系统必须非常可靠,必须是独立于我的综合柜台系统,不能合在一起。如果全合在一起,这个动一下,那个又要动一下,来回动,一年一年地、不稳定,非常可怕,怎么办呢?必须要相对独立出来,又有联系又独立。

  这样的思想很多厂家给不了我,给不了我,我怎么保护你,让你做。咱们作为合作伙伴,必须是平等的,我的不足你可以弥补我,你的长项正是我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怎么保护你?我保护你了,你是发展了,但是银行垮掉了,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我是银行行长,我首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所以说保护,关键是国内的,国内的软件公司变得太快,大的分成小的,人员来回跳。第一是用人机制的问题,第二是同心协力在一起工作的问题,第三,一定要有技术储备,我有十来年的合作伙伴,前几年我提醒他们,过去是硬件带软件,现在是软件带硬件。你有软件,我才让你做代理,做集成,否则就谈不上。

  但是一定要注意技术储备,你知道银行的变化是什么吗?他们都不知道,跟陈总和林总讲的时候,我反过来要教企业怎么做,如果没有悟性很好的人,熟悉银行业务的人,就卖你的产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说了很多不行,那我选你干吗?只好找外面去,谁能满足我,谁来做。

  我觉得这几年银行的IT变化太快,真是快得厉害。为什么呢?我也干了十几年的IT工作,这几年各银行水平上得特别快,对新技术的需要和对新技术的消耗和充分展示新技术方面用得很充分。大银行这方面做得也很好,小银行也紧追了。如果公司跟不上最新的技术,就很难了。

  比如说美国的世贸中心被炸了,当时我就想,有我的机房怎么办?要是一毁全完了,还谈什么断电?还恢复什么?磁盘在地库里也全完了,真得建远程备份中心。要建,在座的IT厂家谁可以提一个很好的方案?我准备放到成都、武汉或上海实时备份,多长时间,真正的线路速率是多少,结构怎么设置,我相信在座的没有一家可以做。因为我们做过很多,厂家算倍数,速率,说够了,但是我们做了,还是不够,回头来还得租。这些都是专业厂家啊!刚才两位总经理也谈到了。自己的完整解决方案要强,否则要拿一些好项目就难,不是我们不选你们,实在是没法配合,我的需求高于你们的能力,这就比较难了。

  陈静:这涉及到市场选择的问题。而且包括在人民银行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类似的问题。因为中国的IT产业还是年轻的,集中的问题是很难免的,中国的银行业是迅速发展的业务,对银行业务需求熟悉的人不是很多,要找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确实比较困难。下面我们听听郭为总经理怎么看这个问题。

  郭为:前面三位经理批评我们半天,说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新浪网全程网上直播第二届中国金融展论坛(自由论坛)实录1
新浪网全程网上直播第二届中国金融展论坛专题演讲二(三)
新浪网全程网上直播第二届中国金融展论坛专题演讲二(二)
新浪网全程网上直播第二届中国金融展论坛专题演讲二(一)
金融设备展览会:新型取款机让人们生活更轻松
中国金融信息化技术成为众多行长议论话题
金融展展示“网络化金融服务”
新浪网全程网上直播第二届中国金融展论坛专题演讲一(一)
金融银行专题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零投入=高回报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农家大院转让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全国CAD培训
    上海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 奥索卡攀岩馆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天津
  •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