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冰 朱卫华
如果自北向南沿京九铁路作一次长途旅行,在这条绵延数千公里的交通大动脉上,有一个名字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它就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站所在地———常平镇。据1998年《中国京九发展年鉴》记载,常平作为一个镇级行政区,同京九沿线近百个县(市)相比,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名列榜首,因而被国务
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誉为“京九第一镇”。
做好枢纽文章构建物流平台
常平镇坐落在东莞市东部,西接广州,南邻深圳、香港,北通京沪,东达粤东沿海,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三线在此交汇。在当今中国铁路交通网中,常平镇是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和客货运口岸的镇区。位于常平镇的东莞站和东莞东站,去年客流量达830多万人次,两个大型铁路货场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设计能力达到450万吨,近两年吞吐量平均以35%的速度增长,2000年货运量达210万吨。强大的运输、仓储和转口能力,带动了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特产为主要货源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截至去年底,已有总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各类市场29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物的流动,动态地展示了常平交通重镇和商品集散地的独特功能。毫无疑问,常平地处珠三角穗深港经济大走廊黄金地段的区位,决定了它作为中国南方铁路枢纽的地位,而它的铁路枢纽地位,又反过来强化了它的区位优势。
在经济架构下,靠自然或外力驱动而形成的有利区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内部机制去推动,不会自动转化为优势。常平人创造了这种机制并发挥出区位优势。早在几年前,常平镇党委、镇政府就理性地作起了“枢纽”的文章,围绕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业化的中心,抓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点,谋划常平经济发展的鸿篇巨制,以构建物流平台为特征的常平大商业格局,成为常平城市化进程第一轮高潮的代表作。去年,该镇国内生产总值33.02亿元,外贸出口额12.7亿美元,税收近2.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0元。今年9月底,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经贸委全国经协组织联合会以及东莞市政府领衔主办的“首届大京九农副产品、食品交易会”将在常平拉开帷幕。有经济界人士预言,此举有可能引发一场现代经济意义上超越京九线区域的物流风暴。而更为直接的成果是,将促使承办这一盛会的常平镇,在第二轮发展机遇降临的关键时刻诞生一部承上启下的城市化力作。
强化城市理念提升城市素质
英国一位从事遥感技术研究的科学家曾经对常平镇党委书记周华驹说过:“十多年前从卫星地图上看,广州和深圳之间还是一片空白,几年间在这片空白处冒出一座城市(东莞),于是我循着这座城市来到了常平。”这位科学家描述了一种颇具童话色彩的奇迹,而常平,成为这个童话的主角之一。
不久前,东莞市提出建立“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常平镇被确定为东莞“中心城市”的两大支点城市之一。这意味着,今天的常平对于东莞已经具有特定的意义,而不能再按常规的模式来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常平镇必须在对过往形象的重新审视中找到城市化进程中具有质的意义的着力点。
在采访中,常平三大产业的比值引起我们的关注:4.88∶51.8∶43.32。这组数据显示,常平的产业结构正在向最佳境界靠拢。虽说工业化不等于城市化,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此长彼消中,第三产业逐渐接近或占据头把交椅时,城市化进程就赢得了最基本的条件。以房地产业而言,仅香港人就在常平购买了两万多套住宅。截至今年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6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50亿元。据统计,常平的房价目前仍在直线上升,内地购买市场已悄然升温。
近来,常平人谈得最多的话题是城市品位。先后启动的十大工程都将成为常平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些项目中,有城市基础设施、铁路形象建筑、文化教育工程、商业贸易场所等。不久前奠基的常平物流园尤为可圈可点,该园区占地50公顷,配套设计包括年吞吐量280万吨的铁路货运站和年吞吐量70万吨的公路货运站,以及13万平方米的各类配送库、信息展示中心和金融服务机构。这,不仅是常平发展物流的一个标志性举措,也是常平“城市经营”的一个重量级伏笔。今后政府每年都将从财政收入中拿出8000万元左右用于城市建设。据了解,一个酝酿数年投资2亿美元以上的体育休闲项目刚刚尘埃落定,年底将动工兴建;另据可靠消息,镇政府与美国著名财团合作开发的高科技工业园兴建计划,经过两年磋商、探讨,也接近瓜熟蒂落。这使常平追求生态文明、人文关怀和科技进步的城市形象不仅锦上添花,而且更具大家风范。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