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豆空头乏力长期底部震荡必将涨势再起(4)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1:05 西南期货 |
三、突发事件与下游产业 整个2005年下半年大豆相关市场突发事件频发,中国的猪链球菌疫情、全球的禽流感疫情、美国的飓风对大豆出口港口的破坏,以及持续存在的大豆锈病都在困扰着大豆市场,并经常在一个时期内成为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疫情的爆发则直接导致了整个下游产业的萎靡不振,进而影响到豆粕的消费。 1、猪链球菌 8月份在中国,从四川省开始发生全球瞩目的猪链球菌,而四川省猪肉出口占到全国的40%,这场疫情不但造成四川在疫情爆发后全面停止猪肉的出口,全国也谈猪色变,对整个养殖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猪链球菌虽然早已过去,但是养猪业始终没有旺盛起来,虽然不是猪链球菌一个因素,但其在其中起到了导火索与加速器的作用。 对于2006年度的中国养猪业,猪链球菌疫情已经过去很久,在经过养猪业固有的周期之后,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国内养殖业会逐步恢复,对饲料的需求会出现一个相对快速的稳定增长过程。 2、禽流感 10月份中旬,禽流感开始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从欧洲的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俄罗斯、英国、克罗地亚、乌克兰等一直到中东的科威特、加拿大,亚洲的日本等发现禽流感病毒,而东南亚则一直在不断的扩散;中国内地则在中东部、西北和东北均发现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的直接影响是养禽业的萎靡,而由此带来的则是豆粕需求的降低,最终造成大豆进口国象中国港口库存的积压以及美国大豆销售的缓慢。 从历史上多次禽流感爆发后CBOT大豆的走势来看,爆发之初总会带来大豆价格下跌20-30美分,但这只是属于阶段性的影响,之后伴随着疫情的减弱,豆粕需求的逐步恢复,大豆价格会重新回归原来的趋势。2005年10月份以来的禽流感情况有其特殊之处:禽流感发生在大豆刚刚收获后的上市季节,产量和库存预期均创历史记录,市场几乎没有其它任何利多消息的刺激,而且禽流感是发生在大豆价格处于季节性底部时期,在没有其他显著利多消息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就只有不断的测试底部。 对于禽流感对国内大豆价格的长期影响来说,首先人们的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较大的改变,最近几年不论发生什么疫情,国内每年消化的大豆数量都在持续增加这是事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停留在短期效应层面,一旦疫情被控制,原有的供需格局就会重新主宰市场。国内禽流感疫区在逐步解除之后,大豆价格迅速重新回归到疫情初期的位置已经说明这一点。 在2006年度禽流感疫情还可能会继续爆发,短期内的急跌不可避免,而疫情一旦得到控制,尽管终端市场的需求还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但报复性反弹格局也往往难以避免。 3、大豆锈病 自2001年大豆锈病在巴西首次出现后,锈病真菌就借助风力传播到了巴西所有大豆产区,其主要的破坏性在于导致大豆落叶,令豆荚脱落,能致使大豆单产减少高达80%。2003/2004年度,由于巴西没有很好的控制住大豆锈病,导致巴西大豆减产500万吨。目前锈病已经在整个南美以及美国南部大豆种植区得到传播,尽管锈病目前已经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控制大豆锈病的同时提高了大豆的种植成本,从而仍将对大豆价格带来利多影响。目前,南美的大豆生长期以及以后的美国大豆生长阶段,大豆锈病将一直作为2005/2006年度需要密切关注的因素而存在。 四、基金持仓
从“基金净持仓与CBOT大豆走势对比”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基金净持仓基本上与CBOT大豆期价走势保持同步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94.9%。基金净持仓状况反映了基金对后市的看法,基本上能够代表后市价格的发展方向;但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市场的底部或者顶部阶段,基金净多或者净空并不代表后市价格一定继续上涨或下跌,2004年顶部基金的巨量多单和2005年初基金在底部的巨量空单已经可以说明这个道理。而且基金仓位有一个出场的过程,在顶部和底部基金由于仓位过重,其离场同样有一定问题,也会带来价格的大幅下跌或上涨。 2005年2月初,基金净空曾经达到8万手,但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南美的干旱促使基金大量空单回补,造成大豆期价的大幅上扬;进入2005年底,在季节性的底部阶段,基金再次大量增持多单,12月初净空接近3万手,但这样一个持仓结构并不代表后市价格会打破现在的底部平台,相反,必须警惕基金大量空单回补。2005年9月份CBOT大豆期价进入底部震荡以来,基金多单、空单仓量不断变化,表明其对后市也不是很明朗,在豆价处于底部震荡的过程中,基金持仓的反复也属于正常状况。 五、汇率问题
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大豆价格在受到自身供求关系影响的同时,还将受到货币价格的影响。从大豆历年的走势来看,其与美元走势的相关性不是很强,但如果美元引起商品价格的普涨或普跌,其最终会影响到大豆的价格走势。 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并施行“更有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因素也成为影响大豆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升值的预期下经常带来大豆价格的短期下跌。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创立新高,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2006年仍将延续。对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会压制大豆价格,而升值成为事实后,会进一步降低大豆的进口成本,从而使占到国内大豆供应量60%的进口大豆价格对国内豆价形成压制作用;但升值只是降低大豆的进口成本,不会对大豆的供求关系带来较大变化,因此这种影响只是属于短期的影响。 第三部分 技术分析与走势展望 一、2006年大豆供求状况的一些看法 作为农产品期货中的一员,大豆受经济、汇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大豆价格走势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其本身的供求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我们对供求关系的判断依据大多是当时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的数据,的确,这份供求报告数据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对大豆供求关系的一个相对客观的反映,但这个数字是逐步变化的,最终在下一个作物年度开始之际报告数据开始接近其真实的供应和需求状况。 通过最新的USDA报告来看,美国30.43亿蒲式耳的产量和4.05亿蒲式耳的期末结转库存,对大豆价格确实起到很大的压制作用,这也是在2005年9月中旬以来,CBOT大豆虽然在550美分处有良好支撑,但始终难以有效突破600美分的原因所在。但通过对USDA历次报告的比较就可以发现,当前的产量和期末库存的数据并不是2005/2006年真实的供需状况的反映:在2004年12月份的USDA月度报告中,USDA预计2004/200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31.5亿蒲式耳,期末结转库存为4.6亿蒲式耳,这两个数字比当前USDA预计的2005/2006年度的数字都要大,而最终2004/200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31.24亿蒲式耳、2.56亿蒲式耳,这也是在去年美国创历史记录的产量下,大豆价格合约反弹至750美分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当前的产量与库存数据往往没有真实的反映2005/2006年度的最终供求状况。 在美国今年遭受一定程度干旱的情况下,大豆单产水平超过去年单产水平,并创历史记录,而今年的大豆优良率低于去年9个百分点,这几个事实就确定了在今后的农业部报告中产量预计下调的可能性,随之带来期末库存的下调。 二、技术分析:
价格说明一切,9月下旬以来,CBOT大豆进入筑造季节性底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支撑位在550美分一线;在筑底过程中,空头曾经把期价打压至544.25美分,但空头未能把期价维持在550美分下方,相反在跌破550美分的交易日内多头重新掌握主动权,使期价继续回归550-600美分区间内震荡整理,这一点本身就说明价格无力在550美分下方运行。 从RSI(14)指标来看,指标从9月下旬以来三次下试40一线的牛市支撑位,均在该位置获得良好支撑,这说明空头的力量已经非常薄弱,市场正在酝酿转机。 波浪理论来说,在经过2002年以来的涨势之后,市场运行了一个大级别的A、B、C调整浪结构,历时已经快接近两年时间,目前正在C浪中运行;三浪调整结束之后,市场迎来的将是一波新的涨势,但这波涨势就象长达2年的调整一样,时间将是漫长的,最初开始阶段也不会是激动人心的。 三、走势展望 大型下跌走势的末端与紧接的牛市初级阶段所面临的基本面状况往往是一样的,而牛市的初级阶段就有可能在继续利空的基本面下以底部震荡的形式来完成。目前市场面临着美国及世界大豆连续两年的高产格局,其压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市场在潜移默化的变化之中,这在价格与指标中已经有所反映,而中国的期末库存以及开始呈减少之势。中国的大豆需求在持续扩大之中,尽管中国在2005年下半年出现猪链球菌、禽流感,但从中国的进口量与库存来看,中国在2004/2005年度消化大豆4060万吨,远高于2003/2004年度的3438万吨;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2005/2006年度的大豆需求量,仍将呈扩大之势,有望超过4500万吨。 2005年第四季度的多次下探,证明空头已经无力将期价继续推低,南美天气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国在禽流感疫情得到控制后面临豆粕需求的恢复,伴随着市场格局的逐步转好,经过长期底部震荡的大豆期货必将涨势再起;大型调整浪结束之后,市场往往面临一波大型涨势,这也是长线投资者的入市之时。 对于2006年第一季度来讲,2月份之后,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禽流感疫情的威胁将逐渐解除,之后伴随着家禽、家畜的补栏,豆粕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同时,2月份以后南美大豆销售将进入尾声,美国大豆出口量有望明显增加,那也将是拉动CBOT大豆价格上涨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炒作因素就是南美大豆主产区的天气状况,一旦南美天气有什么风吹草动,基金就有望大举进场(而在市场底部阶段,基金往往也对后市判断错误)。 第二季度,是南美大豆的销售期,在这个阶段,基金的参与较少,往往是市场较为平和的阶段;这一阶段,基金参与的依据往往是在5月份之后美国大豆种植区的天气变化带来的对后市产量的预测。第三季度,是美国大豆生长的关键阶段,天气又将成为主要的炒作因素,市场价格往往伴随着天气状况而上涨和下跌。第四季度,是对美国大豆产量的最终确定阶段,也是美国大豆的关键销售阶段,期间豆价往往伴随着USDA报告对产量的预计以及中国的采购状况而出现波动,这也是一个筑造季节性底部的时间段。 西南期货 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