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正文
 

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会让铜牛走得更远(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8:09 中辉期货

  2>消费从总体上看没有供给来得乐观,上半年全球主要消费地区的消费趋势都不尽人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统计数据都只是表观消费,即没有考虑清库的情况。如果结合上半年全球三大交易所的库存减少数量来看,实际的消费情况要比统计好一些。其中中国的消费显然为市场提供强劲支撑。

  根据CRU的预测,今年全年中国精铜消费预计381.5万吨,产量预计243.5万吨,截至今年8月精铜进口约92万吨,那么今后4个月需要进口46万吨,平均每月11.5万吨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9月份,中国铜净进口仍相当强劲。中国未锻轧铜(精铜、合金、阳极铜)的净进口总量为11.15万吨,但是低于6月高峰时期的14万吨。前9个月,净进口年比增加17.1%达到109.3万吨。

  图6. 中国未锻轧铜净进口

  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会让铜牛走得更远(3)

中国未锻轧铜净进口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虽然相比8月份铜精矿的大量进口41.4万吨, 9月份进口量略低,仅32万吨。然而,今年以来,铜精矿的进口已经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年比增加40.3%达到294万吨。而废铜进口大幅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1-8月,中国累计进口废铜318.44万吨,同比增长34.2%。面对着高铜价,中国铜材生产商大量使用废铜,上半年中国铜材生产商的废杂铜消费同比增长超过90%。

  图7.中国进口数据

  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会让铜牛走得更远(3)

中国进口数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3>高价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进口,但是对转口贸易却相当有利。自9月以来,LME的库存大幅的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韩国的釜山和光阳港。这部分铜既有可能是国内的现货商在高价进口面临亏损的情况下转口到韩国。只要地区间保持一定的升水,那么铜会继续从欧洲流向亚洲,使得欧洲市场的供应略显紧张,尽管表面库存在不断增加。

  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会让铜牛走得更远(3)

LME库存地区分部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另一个刺激消费的因素是北美地区的飓风天气,已经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等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灾后基础设施的重建工程极其庞大,据保守估计也将超过数千亿美元的投入,由此引发的对能源、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不可估量。从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也可以直接体现,市场对飓风的紧张正史无前例的激化。

  因此,总的看来,目前支撑铜价的供求基本面依然非常牢固:全球铜关系依然偏紧,虽然表面缺口正在缩小;来自中国的消费依然旺盛,但高价格并没能阻挡进口。这些因素直接体现在铜市的高升水和低库存,从市场结构上限制了抛空的力量,并使得挤仓一触即发。其他因素的变动,如部分多头获利了结、美元升值、原油价格回落等,对铜价的利空影响都是暂时的,不会改变牛市的总趋势。基本金属价格的强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二、后市展望及操作建议

  1、后市展望

  今年以来,由于铜价的高涨,消费企业的吃多少买多少的行为使得市场的库存得到了消化,同时由于这种现象使得企业重建库存的工作始终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提示市场,供应的紧张随时将会由于企业库存重建工作而导致再度紧张。这将成为铜价潜在的上升动力。

  消费在能源保持高位运行的时期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而供应则令人担忧,原油的居高同样令精铜的生产成本提高。而不断出现的罢工在减少供应的同时也暴露出生产企业的资金成本偏低,难免将出现上升,也将对其施加影响。出于对全球性通胀的担忧,今年以来指数基金以及社保基金的一揽子买入行为其中也包括了金属,成为铜价运行的稳定力量。

  九月,受到供应不济因素的影响,铜价仍高位徘徊,伦敦铜库存在产能恢复的同时,受到飓风因素打压,产能陷入困境,库存面临危机。此时的市场再度陷入供应瓶颈。

  预计第四季度全球铜市供求关系中性偏紧,市场正走向供求平衡的道路。但只要供给依然存在瓶颈,那么市场的紧张情绪仍会间接性发作。但是高升水、低库存的市场结构继续支持基金发动挤空行情。综上所述,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让“铜牛”走得更远。

  2、操作思路

  以多头思路为宜,高位抛空只是主观臆想的结果。在铜价受到其他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回调时,是非常好的建多时机。但短期内在LME4000整数关前要保持谨慎态度,并不是提倡看跌,只是对于上升趋势中一个关键的整数关阻力位的谨慎看法。主要是基于技术上的理由和最近上涨能量在大量止损和迁仓后的暂时缓解。

  目前建议获利的投资者多单宜减磅持有,而未操作的投资者则应继续观望。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