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棉花供需形势日趋紧张 棉价呈现盘升走势(5)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08:38 北京中期 |
3、技术上美棉在 58 美分价位三次触顶
从技术上分析,目前走势是对 2003 年 10 月高点 85.35 美分到 2004 年 12 月低点 42.1 美分长达一年的下跌行情进行反弹整理。其中最高反弹高度为 58.25 美分,基本到达 0.382 的黄金分割位(见直线 C),且在此位置三次触顶,上方压力较大。如果能向上突破整理区, 上升高度可望达到 0.5 和 0.618 目标位,即 64 美分和 69 美分附近。 如果向下跌破整理区,特别是跌破直线 B 和直线 A 的话,则形成下跌中途整理结束再探新低的局面。低点有望见到 36 美分甚至 30 美分的历史低位。 4、国内棉价受外棉影响上涨空间不大 自 1999 年放开棉花流通市场之后,国内棉花价格才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这时才开始较真实地反映出供求关系的状况。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棉花价格绝大多数时间里要高于国际价格,只是差距时大时小,但整体趋势相一致。2000 年以后国内棉花供求缺口越来越大,进口棉占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 预计 2005 年将进口外棉 359 万吨,占国内消费量 936 万吨的 38%。正是这样,国际棉花价 格的走势对国内市场有直接影响。 由于外棉进口有配额限制,棉花不能自由流动,且国家还利用滑准税调控进口棉花的价格,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的差距较为明显,2004 年以后这种现象更加突出。郑州棉花期货与纽约期货的价格差距大多数情况下价差在 3000~5000 元/吨,个别时候高达 6000 元/吨以上。
国内棉价明显高于国际棉价,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纺织业快速发展造成棉花产量与需求的 缺口不断扩大,且加工能力极度过剩(国内加工企业可以满足全球棉花的加工需求)导致对 棉花资源的盲目争夺也是推高棉价的重要因素。而从整体看当前国际棉花供求基本平衡,这 种价格差距过大的现象不利于国内棉花产业健康发展,长期来看取消进口棉花配额事在必 行。 前面所述:2006 年全球棉花供应不会紧张,而国内由于今年棉价显著高于去年,预计明年棉花种植面积会有所扩大,供需矛盾将得到缓解,棉花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5、预计 2006 年郑棉价格主要在 13000 元至 17100 元范围内波动
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今年郑棉指数在一个大的上升通道中运行(直线 A、B 之间), 近期正处于触到通道上沿回调整理的小下降通道中(直线 c、d 之间)。后市行情有两种可能, 一是继续在下跌整理,直至在上升通道下沿 B 处检验支撑;二是短期内结束调整向上突破, 去上摸上升通道上沿 A,然后再选择方向。 长期看,若向上突破 A 线压力,理论上涨目标位在 17100 元左右;若向下跌破 B 线支撑,目标位在 f 线的延长线附近(13000 元左右)。 如果借助波浪理论来分析,2005 年郑棉指数走势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参见本文首图) 恰好可以看作上升五浪中的前四浪(美中不足的是第 4 浪低点低于第 1 浪高点,考虑到期货 连续图表的特殊性,应该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如果假设目前进行的 4 浪调整已经到位, 开始第 5 浪上升的话,根据第 3 浪不能是推进浪中最短的一浪的规则计算(第 1、3 浪的长 度分别为 2802 和 2377),第 5 浪(起点为 14735)的目标位不能高于 17112 元(14735+2377), 正好与前面所分析的目标位 17100 元相符。若第 5 浪的长度为第 3 浪的 0.618 比例关系的话,则上升目标为 16203 元(2377*0.618+14735),基本位于上图中通道上轨 A 的延长线位置。 一旦出现 abc 浪下跌,按五浪上升幅度 4079(起点 12124,终点 16203)计算,回调 0.618 幅度低点可见 13682 元,与 2 浪调整过程中的第一个低点相近。若回调幅度为 0.809,则最低可到 12903 元,与上图中 f 的延长线十分接近。 综上所述,2006 年郑棉指数在 13000 元至 17100 元空间内波动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年初纺织企业为争夺出口定单会有集中采购原料的行为,待出口高峰过后需求下降,这会造成 棉花价格先扬后抑的走势。考虑到明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可能会有所增加(美国稍减,发展 中国家增加),而中国的消费增长幅度将低于今年(今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发生井喷,2006 年增长幅度会在欧美设限的幅度之内),所以总体棉花供应不会出现问题。注意到 2006 年美国会取消棉花出口补贴,此前有可能出现美棉出口高潮,从而导致美国库存减少,对国际棉价 会有所提振,但棉花需求不会快速增加,很可能出现美国库存转变为国际库存(特别是中国 库存),这样全球库存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国际棉花价格也会出现先强后弱的趋势。 北京中期 张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