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正文
 

赵丹阳:风险价值信徒之历史大底前夜的大智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19:17 证券导刊

  第一部分 估值混乱与历史大底前夜的大智慧

  历史大抵形成前,市场往往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多数投资人都在左右其它、迷茫徘徊,赵丹阳却大胆而肯定地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声音,这种气魄除了需要某种勇气,更需要投资的智慧,“风起云涌时,看我独自清;万马齐暗时,唯我慧眼明。”

  记者:

  市场因估值混乱等原因导致了群体性的非理性下跌,历史大底形成的前夜往往需要大智慧。您近期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并做出大胆预言,此时,您认为牛市已来临,反转已定,是基于什么样的投资逻辑?

  赵丹阳:

  股指与GDP长期看是趋同的

  首先有一个大前提是,股指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或者说GDP长远看应该是趋同的。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逻辑是成立的,当然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和区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和区间里面,它们未必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你如果从一个非常长的周期来看,这两者是一致的。

  站在这样的高度,视野会更宽更广。我们认为中国股市未来会象H股一样,爆发一轮“波澜壮阔”的大行情。基于这个战略性的思考,2003年九月份,我们开始筹备在国内做些信托计划,当时的点位在1300-1400点之间,2004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了“赤字之心信托计划”。当时我们提出这个战略性观点的时候,有很多人赞同也有很多人反对,其实我们的信托计划成立时刚好赶上高点,股市从1300-1400点反弹到了1700点。从那时起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始终坚持这个观点,认为中国股市在未来3-5年时间里,会出现一个非常等量级的大牛市,并且在2008-2010年之间会到达一个高点。

  我们相信到2008-2010年间,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又恰逢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股市会在这三年间形成一个历史性的高点。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中国国力非常强,人民币象日元一样升值的很厉害,全球的资本都涌向中国。然后会产生一个极大的泡沫,那时也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了结时刻吧。

  今天熊市刚结束牛市刚开始时,我们已经规划了我们未来的退出日期,是基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我们希望能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来规划我们的投资生涯,我们考虑的是,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进行一个战略性的布局,所以不会因为当下市场的短期波动而轻易改变我们的策略和思路。

  周期性行业估值在同一时刻发生共振

  第二点是,今年一月份我们提出“未来半年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底部”,这个依据是因为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化,不少行业盈利状况恶化,2004年很多行业像水泥、电力、汽车等行业股价量度跌幅已经很大(长安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量度跌幅达70%之巨)。当时令我们困惑的是还有几个行业没有跌下来,房地产泡沫仍存在,钢铁股价还在高位(像武钢、宝刚),另一个大行业-石化调整也不充分,还有金融等。但而后我们看到,经过这半年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后,房地产、石化、金融、钢铁、海运、煤炭等行业的股价纷纷大幅下跌,以至 5月份以后市场产生恐慌,很多机构或者一些投资者都参与到了扎空的行列。

  2001年中国加入WOT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过热之后就会出现调整,其实今天为什么各个行业盈利下滑,就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投资过度,大量产能涌现,最后导致恶性竞争所致。为什么今年一月份我们会说“未来半年里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底部”,就是因为还有几个行业没有“暴”掉。这些过热的行业过去几年产能增加后,回头都会有一个纠正的时刻,去年只是对一些行业进行了纠正,剩下的行业还没有得到纠正。

  股市中一个大底的形成,你读读波浪理论就知道,它在很多经济活动里面是同时到达底部。我们现在说牛市已开始,历史大底正在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各个行业都同时到达底部,这也是底部形成的一种先兆。实际上最后的情况是,该“暴”的全“暴”了,甚至有些没“暴”的是因为过度反应了,像钢铁。

  现在可以说各个行业调整都已非常充分,市场也充分认识到这种恶性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后果,股价已充分反映了这点。是因为市场的力量,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合力,打造成了这样一个1000点。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是因为股权分置的原因,其实这并不是市场的关键所在。我觉得股权分置确立的一个原则是A股含权原则,对流通股来说实际上是实质性的利好。但是很多投资者在搞不清楚市场暴跌原因的前提下,就找个理由归结于股权方案的不合理及一些预期的不确定性。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影响被过分放大了。

  当这个底部来临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认为是一个大牛市,我们敢在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所有市场的反应都在我们的预期之中,我们在半年前就已经预期到这一天了。股指跌到1100以下后,我们坚定的说“现在是机构战略性建仓的时机”,现在看来时间周期也差不多。我们之所以不断的预言和坚持着这些观点,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衡量指标是该跌的全跌了,所以我们说一个重要的底部形成了,我们对此坚信不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对估值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分歧,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在市场大底的判断过程中,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左右着人们的视线。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市场估值混乱的成因?跌到这个程度还有好多人认为是高估了,您怎么看?

  赵丹阳:

  估值问题是个相对问题,不是个绝对问题,不是说PE到了10倍就一定买,或一定卖。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 “对比全球市盈率”中谈到,我认为中国未来10年里每年都有7%-8%的增长,那么我们中国股市合理PE应该在30倍以上,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目前市场隐含PE应该到13、14倍了,我还是认为应该在30倍以上,而且我相信2008-2010之间一定会远远超过30倍。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说,市场从2200点跌下来,那些在2200点、1800点、1500点,1300点非常有信心看多买股票的人,同样的股票,同样的公司,为什么现在跌得这么便宜的时候不敢买了,当初买股票得勇气那里去了。这也是估值里的一部分,投资者的心里因素。

  现在很多人把香港市场的H股当作A股市场的一个评价标准,但是H股存在一个根本性问题。

  H股本身股价不足。香港市场是一个本土量有限的市场,香港人到现在还不构成香港市场的投资主体,香港市场投资的主要力量是外资(欧资和美资)。一般外资它隐含的资本要求比本国的高,就像我们中国将来去外国投资一定有一个风险溢价。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的股票由外资评估,一定要更便宜他才买。就是说同样的股价,比你本国给的PE要低,这说明H股本身股价是不足的。另外一方面,H股的主要构成是我们中国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应该由中国资本去匹配。结果在香港市场发生的一个独特现象是,供给的是大量的中国资产,对应的资本是外来的,所以H股本身有一个股价偏低的问题。

  本土定价权不足,没有信心。因为国内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在估值方面没有一个自己的估值体系,或者说没有信心,A股跌到这个位置他们就拿H股来比较。其实我们应该是用自己的估值体系来估值,借看外国资本对它的估值是不合理的。就是说A股的估值一定要高于H股的估值,同样的股票A股股价一定要高于H股股价。

  可以想见,将来QDII们一打开,中国资本一出去,首先是买被低估的资产H股,H股股价很快会被台起来。QDII尽早开放不是件坏事,估计这波牛市上来,政府会很快采取行动。其实香港市场一直很困惑,觉得国内市场很多股票已经很低很离谱了。

  所以我认为H股应该看着A股走,而不是A股看着H股走。这相当于一个本土定价权的问题,实际上是表现企业的定价不足,没有信心,这是市场估值混乱的一个原因,盲目的以H股作为参照系。

  又回到前一个问题,巴菲特2003年买H股之前,H股的长期PE,从98年起就在7、8倍,8、9倍这样一个水平,衡量了很多年。2002年在香港,我们也曾向投资者讲到“战略性投资的时候来了,可能面临一个大牛市”,就像现在对A股市场的判断一样,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处在一个低估的市场,我们对A股的总体结论是“严重低估”,所以说会造就一个大牛市。

  记者:前段时间大家处于一片迷茫而不知所措时,你习惯于把A股市场与美国70年代做一个横向比较,确实是一种参照,但两个市场处于不同的时空,它的可比性在那里呢?

  赵丹阳:

  首先,我们打开本世纪的证券市场历史图,美国从1900年到现在只有1929年那次量度跌幅在80%以上,然后比较大的一次是1974年量度跌福约为45%。我们按深综指来计算,股指到1000点那天,深综指是240多点,量度跌幅为63%,如果再加上对价,相当于市场已跌去70%。对照美国、德国、日本,对于一个主流市场来说,出现这么大的跌幅,美国只出现过一次;日本、德国也都只出现过一次,其它的最大量度跌幅不超过50%。在14年的中国股市历史中,还出现过一次大的跌幅,发生在1993年,当时上证综指从1500点跌倒325点,实际量度跌幅达80%。一个国家的主流市场两次出现这么大的跌福,从历史相似性和统计学概率来看,我认为70%已是极限了,不应该再有更大的下跌。

  第二,我们与1973,1974年全球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日本比较相像之处是,我们刚好也处于一个重工业化年代,日本当年量度跌幅35%,而我们这次量度跌度都已经达到70%。在此位置上,最重要的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中国经济到底未来几年是向好还是向坏,这是我们所有“看牛”的根本逻辑。我们相信中国经济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向好,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认为股市跌到70%已是一个极限,再加上市场其它因素的困扰,包括诚信问题,法人结构治理结构,股权分置等等股市阴影的影响,这种合力大造了今天这个底部(6月8日)。

  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来讲,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贪婪和恐惧,就会有熊市和牛市。人类社会的根本构成是城市化的积聚越来越大,而且亚洲人比欧美人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是亚洲的文化“群居性”。人群扎堆,情绪的交替传染会更剧烈。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熊市社会,当爆发一轮牛市的时候就会非常“牛”,2008-2010年间中国股市会出现一个疯狂的景象,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几年大家的日子可能过着很好的。

  所以从人类社会根本性来说是可比的,每次大的牛市,底部都是一样的,根本构成因素就是这样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赤子之心新闻 全部赵丹阳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