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就风险警示板交易细则征求意见,按照上交所的设计,未来退市整理股票将冠以“退市”标识,而风险警示股票的股价涨幅限制为1%,跌幅限制5%。
上交所拟设立的风险警示板与深交所拟设立的退市整理板有所不同,上交所风险警示板将容纳两类股票:按照上市规则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以及处于退市整理期的股票。
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包括四种情况: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因退市后重新上市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因其他情形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其中第一种情况将被冠以“*ST”,后三种情况冠以“ST”标识。此外,风险警示板也有深市退市整理板的功能,退市整理公司将冠以“退市”标识,在风险警示板交易满30个交易日,期限届满后的次日予以摘牌。[我来评论]
此项新政一出,立即引发市场恐慌,7月30日ST两市近30只非ST股跌停,ST板块只有4只没有跌停,其他107只个股全线跌停。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也集体大跌,上周大跌近5%的B股再度暴跌5.64%创出两年来的新低。
在上证所推出《意见稿》后,深交所的相关方案也将出炉。风险警示板的推出,将对ST股、*ST股,以及有可能面临连续两年亏损的股票构成重大利空。未来垃圾股炒作将得到遏制。未来炒作一只ST类股票,要炒到股价翻番,需要70个涨停。而在目前5%的涨跌幅限制下,炒到翻番只需要14个涨停。
由于股价上涨空间和可能性都受到行政限制,市场人士担忧*ST股或ST股股价出现持续暴跌。有市场人士称:“*ST股肯定是灭亡一条路,放进风险警示板里面暴跌到1元以下,然后20个交易日直接退市,先暴跌,再复制闽灿坤。这些股东必然血本无归,而且都不可能再有止损的机会了。”
《意见稿》中的措施对ST板块“助跌不助涨”,虽然这只是上交所的意向,但其利空效应肯定将传导至整个ST板块,可以肯定,ST板块在周一必将上演集体跳水。如果资金持续逃离垃圾股,ST板块以后将会大量出现低价“仙股”和低成交量的“死股”。而最坏的情况是,ST股跌破1元面值后被迫退市,这种情形或将集体上演。[我来评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上交所的新政策拍手叫好,他表示,新规对暴炒垃圾股的投机者来说,完全就是“雪上加霜”。“这一新规足以打消暴炒垃圾股及炒壳重组游戏的念头。垃圾股的重大利空,就是整个A股市场的重大利好!”
财经作家苏渝认为上交所相关细则的推出,将给A股带来四大正面影响:
其一,可使“优胜劣汰”从口号变成现实。优胜劣汰是市场喊得最多且最响亮的口号,然而事实却是优“剩”劣“抬”,绩优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绩差公司的股价却被重组、转型等概念幌子“抬”上了天。细则实施后,绩优、绩差公司的价值必然双向回归。
其二,可打破终身制,使上市公司“能上能下”成为顺理成章、经常性的市场行为。正所谓流水不腐,终身制必然滋生上市公司不思进取、高枕无忧的观念。只顾圈钱,不顾回报的“滥竽”在合奏中也许还能混得像个人样,而在退市压力之下,“滥竽”才能真正产生危机感,才能想办法、下工夫提升业绩。退市“发令枪”一响,谁都得奋起直追。
其三,可杜绝上市公司的制假现象。长期以来,上市公司“真瓶装假酒”的现象严重,假货、劣货和真货、优货摆在同一个股市货架上,真货少人问津,假货在炒作和内幕交易之下反倒成了抢手货。把假货、劣货取下来烧掉,才是对中小投资者的真正保护。
其四,可从源头上堵住“上市只为圈钱”的邪路。长期以来,很多上市公司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股市就像一棵不用施肥的摇钱树、一台不用还本付息的提款机;很多公司从不给投资者回报。退市制度真正落实后,上述邪路将被封堵。[我来评论]
除极少数将新规解读为“长期利好”的人士外,成千上万的中小投资者通过股吧、论坛跟帖等形式发出反对和质疑的声音。统计发现,投资者的不满情绪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违背“三公”原则。新规的出台,意味着监管部门主观地将已经上市的股票分为三六九等,制定不同的交易规则,这实际上剥夺了“垃圾股”持有者的获利可能性以及交易自由,是相当典型的歧视性条款,与证监会公开倡导的“三公”原则背道而驰。
第二,新规无视历史,随意改变游戏规则,挫伤弱势群体。一直以来,A股市场的参与者就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大量所谓“垃圾股”的持有人,都是过去用实际行动支持国企解困的老股民。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由于“垃圾股”业绩不好,股价连年下跌,因此很多散户实际上处于严重的套牢状态,越是套牢,大家就越不愿意卖。因此,一旦随意修改交易规则,受伤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股市中最弱势的群体:中小投资者。
第三,政策主观臆断,“唯ST论”不可取。不少投资者认为,作为监管部门,交易所和证监会不应该直接介入对具体个股的价值判断。历史上看,伊利股份、TCL、京东方等沪深300成份股都曾经被戴上ST的帽子。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没有大的起色,2012年年报发布之后,中国远洋、鞍钢股份就将因连续亏损而沦为ST央企。任何企业都有周期波动,经营会有起伏。用“垃圾股”的有色眼镜制定股市政策,涉嫌主观臆断。[我来评论]
上交所再出行政猛药,拟设立“风险警示板”,改革步伐异常迅猛,游戏规则已发生改变,管理层打击投机之意值得肯定,但手法过于猛烈,行政化手段进行市场改革亦未必可取,在尚未引导中小散户彻底退出垃圾股之时推出行政猛药,中小散户很“受伤”。
通过行政手段直接限制ST股涨跌幅,希冀通过政策打压垃圾股,进一步限制市场投机情绪,引导市场存量资金向蓝筹股集中。管理层政策意图值得肯定,手法却值得商榷。ST板块虽是小众板块,日渐凋零对股市影响总体不大,但中小投资者参与颇深,尚未及时离场,此番新政并未涉及如何补偿中小投资者利益,只为快速推进改革而忽视中小投资者利益,似有过于激进之嫌。
上交所新政另一不合理之处在于退市公司难以进行市场化自救。ST股从1元跌至0.85元需要3个交易日,从理论上说,该股要涨回1元以上,即使每天封死1%涨停板,需要16个交易日,合计19个交易日,离直接退市规定的20个交易日仅一步之遥,回避退市几无可能。投资者很难期待ST股会有此等奇迹发生,可能性更高的是,一旦ST股接近1元或跌破1元后将加速下跌,形成“雪崩效应”,直至直接退市,中小投资者在此期间几无任何出逃机会。
在Nasdaq市场,虽然规定股价在1美元以下运行30个交易日就必须退市,但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可以通过一日暴涨,最终实现咸鱼翻身,诸多公司均经历过类似状况。而A股“直接退市”与上交所《细则》的组合拳,彻底剥夺了ST股的翻身机会,新政实在过于严厉。[我来评论]
结语:管理层采取如此行政手段值得商榷,此番新政只为快速推进改革,并未涉及如何补偿中小投资者利益,似有过于激进之嫌。保跌限涨易使中小投资者受到伤害,化解炒作问题,可以采取更为市场化手段,使制度与风险逐步向港股、美股靠近。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