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创业板公司在络绎不绝的争议声中,从最初的28家,扩容到了目前的117家之多。就在创业板大军日渐壮大之时,一个新的焦点应运而生。在历经创业艰辛将自家公司推上A股市场之后,一大批正值事业巅峰期的公司高管,却蹊跷地选择了“功成身退”,种种细节似乎在说明,高管的离职潮正悄然而至。伴随着高管离职,创业板解禁洪峰将至,处于风口浪尖的创业板及其上市公司,如何应对?[评论]
一、部分公司董事或监事背景复杂,可能来自某一个创投公司或是创业板公司的股东,这些创投公司及股东当初投资相关公司目的,只在于通过其上市后的股权溢价来赚取超额利润,且其本身并不参与实质经营,当相关公司成功上市后,闪电离职在情理当中。
二、截至2010年8月6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00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7倍。同时,公开发行一完成就造就了324名亿万富翁和39个十亿级富翁家族。加上二级市场始终以中小盘股炒作为热点,创业板持续高烧不退。但二级市场波谲云诡,泡沫破灭只在旦夕间,亿万家产毕竟只是纸上富贵。另一方面,创业板开板一年来,整体业绩跑输中小板,业绩无法支撑股价,由此尽早套现、落袋为安或是一些持股的创业板公司高管最理性的选择。
三、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离职有更多原因。创业板的火爆,让一大批公司都把上市列入了计划当中,因此曾有过上市公司工作经验,特别是才经历了上市程序的董秘就成了拟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馍馍。为吸引这些人才,相关公司提出的待遇丰厚之极,除诱人年薪福利以外,甚至还包括公司股份等一系列条件。
四、部分高管因身体原因、工作原因、甚至家庭原因离职,或许属实。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上市公司高管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能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在高管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有该股份总量的50%;12个月期满后,将全部解锁。
高管在职时,若卖出所持股票,其所在公司须上市满一年,且每年不超过25%;若离职,则半年后可卖掉50%。因此,对高管而言,最好的选择是上市半年后就辞职,当辞职满半年时,公司也上市满一年,就能多卖25%的持股。
1、9月7日,海兰信(300065.SZ)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9月3日收到董事侯胜尧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提请辞去其所担任的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职务,辞职后侯胜尧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2、8月11日,三五互联(300051.SZ)财务经理彭勇和副总经理兼董秘陆宏双双离职。
3、8月4日,新宁物流(300013.SZ)收到董事张小明的辞呈,张小明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4、6月,华测检测(300012.SZ)的两位副总裁聂鹏翔和魏屹相继辞职。6月10日,探路者原董秘范勇建因两地分居、无法照顾家庭,向探路者申请辞职,结束了其在探路者2年的董秘生涯。
5、4月7日,赛为智能(300044)创始人之一的周嵘称因身体原因辞去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及董秘职务。
6、3月,网宿科技(300017.SZ)总经理彭清请辞。
1、8月25日,回天胶业(300041.SZ)公告称,公司董事会8月20日收到董事会秘书曾学毅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现在担任公司行政管理顾问。
2、7月22日,立思辰(300010.SZ)前任监事张旭光因个人原因辞去监事职务,但据立思辰一名内部人士证实,张旭光辞职后并未离开公司,目前仍在立思辰下属一家公司担任高管。
3、5月19日,海兰信(300065.SZ)前职工监事高连辞去监事一职后,改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4、4月1日,华谊兄弟(300027.SZ)张彦萍辞去财务总监后改任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
5、2月24日,同花顺(300033.SZ)挂牌上市刚刚两个月,公司监事易晓梅就选择了辞职,但经《投资者报》证实,易晓梅目前仍在公司,“不过变成一名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员工”。
人们对创业板寄予厚望,是因为创业板寄托了中国市场的希望。中国最有创新精神、最具市场冲劲的民企汇聚于此,而创业板因推出时承诺的市场化监管与退市机制,让其拥有不同于主板的市场色彩。
现象:今年以来共有41位创业板高管与奋斗多年的老东家分道扬镳,选择辞职。其中,赛为智能前董事周嵘以679.03万股的持股量位列第一,海兰信前董事侯胜尧以392.7万股的持股量屈居第二,南风股份前董事陈俊岭持有253万股,暂居第三。[详细]
创业板公司在络绎不绝的争议声中,从最初的28家,扩容到了目前的120多家。在历经创业艰辛将自家公司推上A股市场之后,一大批正值事业巅峰期的公司高管,却蹊跷地选择了“功成身退”,种种细节似乎在说明,高管的离职潮正悄然而至。伴随着高管离职,创业板解禁洪峰将至,创业板如何应对?[详细]
评论:高管们掀起了一股辞职风潮,引起众人关注。高管们的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具体到个人,有“个人原因”,也有“工作需要”,真实与否难以辨别。但如果把注意力关注到这个群体,这么多高管集中辞职,一定有群体性的目的。市场人士纷纷质疑:他们是为了套现![详细]
现象:自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联袂上市以来,超募现象就如影随形。截至9月2日,1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预计募集资金合计269.8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84.64亿元,超募资金共计514.79亿元,超募资金是预计募集资金的1.91倍。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净额6.71亿元,超募资金4.40亿元。[详细]
100多家公司手里握有的天量超募资金用途堪忧,这是创业板的成长烦恼。创业板从投资者手中多拿走的515亿元,迄今并未产生太大的效益。它们在资本市场兜了一圈后,有接近80%的超募资金又以募集资金专户的名义,或其他变相的方式,“躺”回了银行指定账户吃利息,这显然与设立创业板的初衷背道而驰。[详细]
评论: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超募资金就是浪费,有很多发展中的企业需要资金却得不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本来发展不需要那么多资金,却得到了多出一倍还多的资金。这个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不会很高了。监管层应该考虑控制募资规模,发行价高可以考虑少发股票。”[[详细]
现象:创业板退市制度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是创业板区别于主板和中小板的最大特色。随着创业板一周岁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下半年很难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现在没有具体时间表。一面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堪忧,高管离职套现蔚然成风,另一面是发行市盈率高企,退市制度难产。[详细]
从今年半年报情况来看,不但并非所有创业板公司都实现了高速成长,更有一些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内业绩出现大幅滑坡。创业板公司上半年不到20%的净利润增长率显然不能令市场满意。除了整体业绩增长率令人失望之外,一些上市还不到一年、业绩却迅速变脸的创业板公司更值得投资者警惕。[详细]
评论:专家王守仁指出,退市意味着一个上市公司将变成非上市公司,这个过程有很多程序要。退市后很多普通投资者购买的股票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补偿问题。因此,首先得有个补偿机制,否则会引发社会问题。不能把退市想得太简单,不能就退市而退市。[[详细]
现象:周岁在即,一年来融资逾800亿元的中国“纳斯达克”似乎已经变身“创富板”:在首批创业板公司招股一周年之际,这些中小企业业绩的成长,远没有它们当中即将诞生34位可套现的亿万富翁具有眼球吸引力。创业板推出以来,由其滚滚财富效应批量带来了上千名亿万富豪、近万名千万富豪。 [详细]
截至2010年9月,百余家创业板企业的IPO共造就了三百个以上亿万富翁和数十个十亿级以上的富翁家族。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夫妻、父子、兄弟一类的家族公司十分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有752位自然人出现在了这些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其中就至少有381位达到上亿元身家,比重占到了一半。 [详细]
评论: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创业板一夜暴富的神话打消了人们创业积极性,使之变成“一锤子买卖”。甚至有的创业板公司高管特意辞职套现,再跳到另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中,等待下一次暴富的机会。一旦寄生的企业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业绩大幅波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