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焦头烂额

载入中...

最新消息

  • 全部
  • 相关报道
  • 分析评论
专题内重要新闻

曹妃甸

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处,原系唐山滦南县南部海域一带状小岛。岛前500米就是25米深的天然深水港,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小岛距离陆地较远,通岛工程浩大,一直未能开发。直到2004年,伴随首钢搬迁的机遇,曹妃甸的矿石、原油码头被列入《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的大港之梦正式起航。

到访曹妃甸的9位政治局常委

  • 2005年4月8日
  •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曹妃甸,这是考察曹妃甸的第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2005年10月-2007年5月
  •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曾庆红等六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相继来到曹妃甸考察。
  • 2009年
  •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李克强考察曹妃甸,强调危机应对之策,推动产业升级。
  • 2010年
  • 习近平考察曹妃甸,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研。

曹妃甸发展大事记

  • 2003年
  • 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挥环渤海优势,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曹妃甸应运而生。曹妃甸通岛公路开工标志着曹妃甸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 2005年2月
  •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 2006年10月
  • 赵勇以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身份执掌唐山市委书记一职。并于2006年底开始推行“大曹妃甸”计划。扩容后的曹妃甸向西与天津滨海新区连成一片,向东则把京唐港开发区收入囊中。
  • 2008年
  •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国家批准。国家专门成立由发改委牵头的曹妃甸开发建设协调小组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加强组织领导和科学决策。彼时,曹妃甸投资规模也由300亿跃升至千亿级。
  • 2009年
  • 曹妃甸达到声誉的高峰。当年10月中旬举办的首届曹妃甸论坛,包括多国政要在内的来自全球的精英云集,首届论坛主题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自那以后,投资规模逐年上升。
  • 2012年
  • 曹妃甸的发展就到了瓶颈阶段,项目施工减缓。

曹妃甸之殇:原因争议

1. 败于形势:赶上经济危机和产能过剩

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家顺教授认为,曹妃甸的建设还是太晚了,没能搭上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中期,却赶上了经济危机和产能过剩。在曹妃甸发展的决策上,没有预料到工业发展的转型,工业发展的瓶颈。


2. 败于政策:4万亿投资苦果

另一种观点认为,曹妃甸今天的处境只是4万亿投资种下的苦果。“4万亿刺激政策一开闸,银行争着抢着要给曹妃甸贷款,中交集团旗下上海航道局、长江航道局、广东航道局、天津航道局齐聚曹妃甸,争着垫资填海造陆……形势推着人大干快上。”


3. 败于天津:资源被天津抢占

曹妃甸与天津相隔如此之近,而其依托的资源——港口、石油——是如此雷同,甚至瞄准的产业结构也都偏于重化工,迎头相撞似乎不可避免。一位唐山官员表示,相对于天津一年几千亿的投资,如果挪几百个亿的小头给曹妃甸,曹妃甸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4. 败于战略:受累于河北省内战略摇摆

无论是河北省还是唐山市,对于曹妃甸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发始终存在分歧,政策也在不停变换,甚至是同一个主政官员在不同时期也思路多变。干部调换太频繁,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思路,造成区域发展的瓶颈。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3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