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常称黄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
专题摘要:一季度,我国大豆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同比增长30.4%,进口大豆中八成以上来自美国。作为黑龙江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被称为国产大豆“最后守望者”的九三集团,今年第一季度成为进口大豆最多的黑龙江企业。[评论]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是以大豆加工为主导,集国际贸易、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大豆经营加工企业集团。
集团总部位于哈尔滨经济开发区,下设8个直属分公司(分厂)和两个控股公司,总资产27亿元,年加工大豆700万吨,销售收入逾100亿元。
集团主要产品有大豆食用油、豆粕、大豆胚芽、大豆保健食品等三大系列20余个品种,其中食用油在黑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德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IP认证)。
作为黑龙江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被称为国产大豆“最后守望者”的九三集团,今年第一季度成为进口大豆最多的黑龙江企业。
“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中在沿海地区建有分厂的只有九三集团。2004~2007年,九三集团在沿海的大连、天津、广西三地上马了大豆压榨项目,以方便对进口大豆进行加工,每年加工能力450万吨。
消息人士透露,黑龙江一季度进口的大豆主要来自两家企业,一家是九三集团,另一家是黑龙江地方储备粮公司,其中九三集团一季度共进口42.3万吨大豆。 [全文]
九三粮油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此前在国外转基因大豆垄断中国市场之时,它以坚持加工本土非转基因大豆而被外界所关注。
对于如今的转向,田仁礼更多的是无奈:在其背后,是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格严重倒挂的现状,以及随之带来的产区大豆加工企业大规模停产的事实。[全文]
11日,海关总署发布预警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超过1千万吨,同比增长30.4%,其中黑龙江省同比增幅高达84.5倍。叶檀表示,国家收储成了政府掏腰包,享受甜头的却是美国农民,她建议严格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实行定向收储。
叶檀强调,大豆进口数量大增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国家收储,而是外资操控国际产业链,国家丧失了主动权。她建议,严格区分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实行定向收储。[全文]
几年来,面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不断“沦陷”,一系列措施不断出笼,但国产大豆似乎被套在一个死结里,越挣越紧,依旧难解今天国产大豆逐渐被挤出市场的现实——国产大豆的机会还有多少?
国储收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却加剧了国内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另一方面,提高进口关税,虽然对国产大豆起到保护作用,但又对国内的油脂企业形成冲击。似乎无论采取哪种政策,都无法兼顾各方,始终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由于中国等国家的需求强劲,美国农业部最新的油料作物预测报告(4月10日)显示,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将达到创纪录的12.1亿蒲式耳(1蒲式耳约等于27公斤),约合3267万吨,种植面积也将达到创纪录的7600万英亩。
在廉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东北大豆主产区收储的600万吨如何消化将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如果进口大豆的增势不减,最近两年内都将很难实现顺价销售。 [全文]
中国对进口大豆的旺盛需求不仅帮了美国农场主的大忙,也间接为美国的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带来了滚滚利润。
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的旺盛,在今年3月发布的油料作物展望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的数量上调到3225万吨,而2006/2007年度美国大豆出口的数量是3159.8万吨。 [全文]
今年初以来,由于国外植入了抗病虫害基因的转基因大豆生产成本低,加之中国大豆种植规模小而分散、品种不一、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非转基因的中国大豆出现了销售困难的局面。
国产大豆在洋大豆低价冲击下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探索建立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合力,从而拯救危机中的中国大豆产业。[全文]
2004年,因为大豆价格的先涨后跌,加上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国内压榨企业损失惨重,有近70%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与此同时,企业在那一年集中采购进口大豆,丧失大豆的定价权。
一业内人士指出,就市场而言,低价进口菜籽的冲击将使国内油脂价格上涨有限,甚至丧失对菜籽的定价权;中长期来看,国内菜籽对外依存度加大,这将不利于国产菜籽菜油产业的做大做强。
虽然国家收储不是一个新事物,但对于国储大豆来说,却是头一遭。因此,在进口大豆低价大量涌入之下,高价收储大豆是不是在自找麻烦?
刘兆福承认大量国产大豆待在粮库里,会让进口大豆进一步蚕食国内市场。田仁礼说,现在东北市场外资的食用植物油市场份额已经占到60%左右,在大豆国家收储之前,外资的市场份额还只有40%左右。 [全文]
进口大豆成本价跌破3000元/吨后,黑龙江油厂再也无利可图。同时,由于市场无豆可买。11月中旬,几乎全省的油厂,都停止了收购和加工。据黑龙江大豆协会统计,这些企业本来每天可以加工1万吨大豆。
企业从收购市场上的消失,更巩固了国储在收购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陈彦贵说,在齐齐哈尔当地,进入国储的指标被反复炒卖,最初的时候,20元就可以买到一吨指标,后来涨到了50元一吨。 [全文]
从2007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
然没有挡住国际资本巨鳄对大豆市场的逐步蚕食,目前又面临与大豆相关的一切行业失控的局面时,是否能够背水一战,争夺大豆定价权,化解民族产业危机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