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黑龙江的四家厂只有一家在生产,量非常少。但现在沿海的3家大豆加工厂生产非常好,用的都是进口大豆。”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简称“九三粮油”)董事长田仁礼告诉本报记者。
据悉,九三粮油位于大连、天津和广西的3家厂一天加工大豆15000吨,是黑龙江工厂产能的3倍。“现在整个企业都靠沿海的厂养着,因此,黑龙江的厂即使停工了,工人也照常上班。”田仁礼表示。
九三粮油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此前在国外转基因大豆垄断中国市场之时,它以坚持加工本土非转基因大豆而被外界所关注。
对于如今的转向,田仁礼更多的是无奈:在其背后,是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格严重倒挂的现状,以及随之带来的产区大豆加工企业大规模停产的事实。
据黑龙江大豆产业协会一位人士介绍,黑龙江省内共100多家大豆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68家,由于省内相关规定,这些企业均使用本土大豆进行生产。目前这些企业基本上陷入停产境地。“这是除了2004年国内加工企业倒闭潮之外最困难的一次了。”
一本成本账
“现在每加工1吨国产大豆,企业就是亏损900块左右。”田仁礼表示。
这样的境况直接源于此前出台的国储收购价格。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为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国家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全力组织开展农产品收购方面,收购中央储备大豆也被纳入其中,挂牌收购价格高达1.85元/斤,即每吨3700元。
与此同时,进口大豆的价格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下跌,达到每吨3000元左右,比收购价格便宜了700元。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国际大豆期货市场进入新一轮下滑通道。按我国进口价格计算,每吨进口大豆到达大连港口的价格只有2900多元。
收储价格的高涨却抬高了农民对于价格的期望。“虽然能卖到国储的不多,但是农民希望加工企业的收购价能与国储价格持平,否则他们宁愿放在家里观望。”上述大豆产业协会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加工企业一旦抬高收购价格,则意味着利润的丧失。据介绍,目前黑龙江加工企业最低也只能以1.75元/斤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大豆,但即使这样的价格,加工出来每斤都要亏1毛钱。
除了收购价格高外,田仁礼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据他介绍,中国大豆和加工企业竞争力差还体现在流通环节存在“三高”等问题。
一高是储备成本高。加工企业一季收购四季加工,企业为保证达产,一年的原料要在三个月内一次性储备,原料储备资金每年只能周转三次,按2008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每收购一吨大豆原料储备资金成本为70多元,而进口大豆储备资金每年可周转8次以上,通过开证结算,原料储备成本财务几乎为零,两者相差70多元。
二高是收储费用高。产区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的大豆,面对千家万户,装卸费、短运费、包装费、仓储费等每收1吨大豆需支付收储费用达80元,而进口大豆不需此项费用,两者相差80多元。
三高是产品运输成本高。中国大豆产区不是销区,原料或产品从产区运到销区平均每吨需要运费大约80元,而进口大豆所到港口就是主销区,原料从船上到车间输导费用每吨20元,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运输费用平均每吨相差60多元。1
“其实进口大豆在成本等方面的冲击从1996年开始不断加重,到今年,因为经济形势以及收储价格等各方面影响,情况最为严重。”大豆产业协会的人士透露,尽管黑龙江省限制了进口大豆在省内的流通,但在这样情况下,一些加工厂甚至到南方去采购用进口大豆加工出来的豆粕,回来加工饲料。
而田仁礼也预见到这一趋势。从2005年开始,九三粮油开始在沿海地区设厂,以便于利用进口大豆加工生产。
上下游打击
在这样的状况下,从去年年底开始,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状况。“今年春节之后,大规模的停产开始了。”大豆产业协会的人士介绍道。
而他的担心在于,一旦收购价格出现回落,或者下游豆粕价格上升,一些企业可以恢复生产,但是对于一些库存量大或者资金紧缺的加工企业来说,则很可能面临倒闭。
“去年是不正常的一年,(加工)利润比较高,企业现在还能挺一下。但是当时大豆收购价一度从每斤1.3元涨到3元,对于后期以高价收购并有库存的企业,就很难了。”他说。
而另一种状况,便是让坚守本土大豆加工的大型企业不得不放弃国产大豆采购渠道,进而采用供货持续稳定且不受国家惠农政策影响的进口大豆。九三粮油便是最好的例子。
田仁礼则认为,目前的形势对于农民的影响更大。尽管收储价格很高,但是对于大豆水分等的收储要求也非常严格,而大多数农民种植的大豆都很难达标。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月末,黑龙江农民未售的大豆约有360万吨,占总产量比例40.4%,为近年来最高;而上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20.8万吨和34%。
事实上,3月初,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就公开表示,中储粮公司很难实现600万吨的大豆收储计划,因为农民无法使大豆作物干透到符合国储的严格湿度要求。
“马上就要春耕了,这么多大豆在农民手中,势必影响下一年的播种计划。”田仁礼说。
而根据黑龙江大豆产业协会人士的保守估计,今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将减少300万亩以上。
据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到现在,黑龙江大豆产业协会便开始为此呼吁。“我们最先是呼吁豆农卖豆,现在是呼吁企业代收储。”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储粮并不是为了解决市场短缺问题,而是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所以,把国储的政策给部分大型龙头企业,让企业参与到收储行列中来,既可解决国储仓容不足问题,又可以减少加工企业进口大豆的数量,减少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
不过,上述协会人士认为,实行这样的代收储制度也面临操作监管的问题,要防止企业在获得政府补贴后将大豆转卖给国储部门,充当“二道贩子”,因此要真正推行也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