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 11:15 南方日报

  话题缘起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又一大考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提了出来,反映出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更趋成熟。 本专题特约专家对这一能力展开阐述,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王建平(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

  我们正处于一个与传统社会相去甚远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变得更加多样与复杂。《决定》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无疑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这不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体现着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积极求变、与时俱进的历史自觉。

  社会公共管理表现出新趋势

  社会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要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公共事务,依据公共政策所实施的有效管理。一般来说,社会公共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公共问题的确立、公共信息共享、公共政策的决定、公共资源的控制、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物品的配给、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秩序的安排等。这些方面都会因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形态而异。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公共管理的新的演进趋势必然对其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社会公共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基于理性化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要求公共管理由以前主要依靠传统习惯和具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向依靠现代科层制管理机构所必须的制度与规则不断过渡。二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不断扩张使得社会管理中原来事无大小地由较为单一的部门全面统筹的管理方式应顾不暇,而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专业化管理成为必须。三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由于社会资源的扩散,单位控制向社区管理转化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泛化,社会事务不再只是政府与各级管理部门的公务,而是整个社会与个体需要积极参与的事项。四是社会公共管理科学化。社会公共事务的多元化与公共决策的复杂性使得那种单靠个人或部门决策的模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公共管理决策应该集思广益,推出更加合理的科学决策模式。五是社会公共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即社会公共管理应该在讲求效率的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照顾到社会困难群众。因此,不断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联结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目前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将求变与创新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理念

  社会公共管理是与社会变迁同步发展的社会控制与管理的艺术,应该将求变与创新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理念,深入研究与学习社会管理知识、规律,增强积极创新的自觉性。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公共政策的规范性,提高政府引导和控制社会的行政管理效率,并加强对公共政策决策的约束与控制,以政策与规则来保证社会管理中的秩序,尽快完成社会管理中由个人信任向制度、政策信任的转型;加快社会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互相协作;明确与强化政府功能,建立国家与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模式。因此,应该不断加强与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社团、公共组织的良性发展;加强对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宏观监督,以公正、公平、公开的理念促进社会公共管理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完善如听证制度、招标制度、专家参与等较为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减少公共决策的失误;完善公共管理的应急能力和应急处理机制,增强社会管理中的风险预警系统。

  系列报道:

  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激发创造活力

  和谐是基础 不断提高构建稳定社会的能力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健全工作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

  改进群众工作筑牢执政之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社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