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加息需要经济决断的勇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11: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金融与币值稳定或称“货币中性”;但在中国,货币政策要为政府每年确立的GDP增长率目标服务。

  9月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将根据8月份统计数据来决定是否加息或采取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措施;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5.3%,其中粮价上涨31.8%,有人说物价上涨已迫近人们承受力“底线”;9月20日,有报道 称,周小川行长认为目前“物价运行还算平稳”。与此同时,市场有传言说,央行将利用国庆假日宣布加息举措。

  加不加息、何时加息,以及加息的幅度该有多大等等,都是金融当局的机密决策,我们无权置喙;但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对于加息我们至少可以做出一些以下的分析。

  第一方面的分析是从“应该”的角度。应该加息的理由在于这是更有效的宏观调控举措。从根本上说,利率是资金的成本,2003年以来之所以发生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特别是在宏观调控过后,最近固定资产投资又呈反弹之势,许多项目被行政强行“压”下后又形成强烈“资金饥渴症”,都是因为利率亦即资金的成本太低,项目赢利前景诱人。2002年2月人民币1年期贷款利率下调至5.31%,这是说实际贷款利率早已为零。零成本的资金谁不要?因此,宏观调控不能仅仅区别不同项目实行贷与不贷,更要调高利率,抑制项目对信贷的需求。

  加息,又因为加息有利于保护储户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切身利益。现在的存款利率实在太低了,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才1.98%,还要负担利息税,这导致了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储蓄增长幅度已连续7个月回落。储户多为中低收入者,他们没有多少投资的知识和信息,没有社会网络关系也就难找投资的渠道,他们辛苦挣来的零散钱不放银行又能放哪儿呢?股市和基金不大值得信赖,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民间信贷或拆借是非法的。在此情况下,他们的零散钱只能通过银行“劫贫济富”的机制向大型项目或政府工程集结。因此,加息可以保护中低收入储户的利益。

  此外,还因为从经济原理上讲,加息决策不能仅仅基于物价指数的水平,而应参考市场的真实利率。本来,当CPI涨幅超过5%时,已呈明显的通胀迹象,应该通过加息予以抑制。更主要的是,由于利率被政府管制强行压低,民间信贷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利率。现在浙江和广东等地的民间信贷活跃,年利率已达20%甚至30%,而山西等地的农信社“官定”年贷款利率也已上浮至10.62%,可见现在的低利率是多么的不合理,而这个低利率给广大储户导致的损失有多大!

  除此之外,显然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央行决定货币政策时的一些难点。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金融与币值稳定或称“货币中性”;但在中国,货币政策要为政府每年确立的GDP增长率目标服务。实际上,中国自1995年7月以来已有9年未上调贷款利率,自1993年11月以来已近11年未上调过存款利率。政府管制压低利率,是为了用低成本吸纳资金,再以低成本贷给企业,刺激企业和政府投资对资金的需求,确保经济高速增长。

  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受到商业银行利益的制约。利率的任何变动不得不考虑商业银行的既得利益。存款利率低意味着银行吸储的成本低,贷款利率低意味着银行无须费劲就有大批的企业贷款客户找上门来,央行同时还给予银行一定的利率上浮空间,利率管制意味着老百姓的钱除了银行难找去处。商业银行的这些利益都紧紧影响着央行的加息决策。

  当然,央行的加息决策还要关注股市的行情。任何加息举措都可能被市场理解为从股市吸走资金,而不利于银行资金涌入股市,从而不利于保护那些已被股市套牢的投资者的利益。

  单个储户既影响不了利率的决策,他们的钱款若要保值、升值或者说减少损失的幅度,惟一可以指望的也许是央行为加息而进行经济决断的勇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