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经济:存在即合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16:02 《互联网周刊》杂志 | ||||||||||
全国工商联的一纸《关于进一步推进国产手机制造行业的建议》,再次掀起了业界对行使了5年的手机牌照制度的质疑。无可否认,以“保护民族产业”为初衷的手机牌照制度确实是国内手机企业在短短几年从零起步做到最终在市场份额上超越外资品牌的“功臣”,而同样无可否认的是,手机牌照的确也引发了另一种现象,拿到牌照的企业不用生产手机,只靠变相倒卖许可证,也能成了市场上的不倒翁。
牌照不限于电信领域,也不只是中国独有。牌照不但在“保护”一部分手机生产企业,也在“保护”一部分金融企业、流通零售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正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伴随在开放的脚步声中保护自己的企业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牌照资源本应该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不是成为某些企业的自有资源。 牌照似乎已跨越产业的边界,甚至其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倒卖资源,越界却又不违法;灰色经济,以存在阐释它的合理性;摆在台面上的政策和现实中的对策同样真实。回过头来,表面上只是一个行政问题的牌照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市场问题,其解决办法绝不是“废除”或者“保留”这么简单。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