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牌照的几大争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16:11 《互联网周刊》杂志 | ||||||||||
是去是留?是减是增?现在尚无定论。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整个行业有关于手机牌照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都在想些什么?他们都在争执什么?以下是我们根据几大热点整理出来的主要观点。 牌照:手机业曾经的功臣
马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战略研究室主任):不可否认,手机业的繁荣、国产手机的兴起都离不开手机牌照的功劳。政府在国内移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制定了包括牌照控制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的立项、审批,外资按限制乙类项目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把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计划,并由信息产业部提计划,计委列计划,外经贸部根据计划批准配套件及零部件进口;对外资和独资企业在技术转让、生产规模、内外销比例、本地化配套率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这些政策一是促进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对外商在研发、出口等方面的限制性政策成为促进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大量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带动了配套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如诺基亚在北京的星网工业园项目;二是促进了本地品牌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的普及,用户群体快速增长。政府对市场进入的限制,阻碍了国外二线品牌的进入。在跨国公司难以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背景下,本地品牌借助境外OEM/ODM厂商的资源,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在国内市场寻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国的手机政策是比较成功的“有限保护下的市场竞争”政策。 牌照是废除还是保留? 全国工商联:手机牌照制度非改不可。取消行业准入限制,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国内有研发制造能力和资本优势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入手机行业,让更多的民族品牌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增强民族产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信产部:手机生产牌照的审批制度不会取消,但今年年底之前将对准入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 庾志成(信产部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手机牌照制度作为限制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保证国内手机企业的基本利润的手段之一,在未来几年之内有其存在的价值。政府可以适当扩大许可证的规模,让更多的有实力的民族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这不但可以降低市场进入的门槛,也能够消除那些不求进取、仅仅利用牌照资源过活企业的生存环境。 朱金周(信产部通信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从手机的属性看,手机现在虽然仍然被当作通信电子产品来管理,但是随着3G手机的出现,以及传统家电行业的数字化步伐加快,尤其是技术融合演化,PC、通讯和消费类电子将很难划分彼此的界限,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属性越来越明显。如果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继续进行手机生产行政审批没有道理。 信产部某研究专家:牌照最迟应该在3G启动前取消。牌照限制并没有限制产能,也没有促进技术进步,应该及早取消。如果手机行业能够形成相对合理的利润水平,那么价格信号和盈利水平将会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非利用牌照来进行市场准入控制。个人以为,牌照问题在国内3G产业全面启动以前需要给予解决。牌照政策的数量控制助长了行政保护下的创新惰性。 马骏:明确取消牌照的时间表。牌照政策的初衷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促进本地品牌的成长,当本地品牌进入发展壮大阶段后,牌照政策弊大于利。首先,牌照政策的市场保护作用不大。本地品牌可以从跨国公司手中夺取一半的市场份额,说明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第二,牌照政策不利于产业重组。牌照的稀缺抬高了弱势企业的身价,阻碍了企业的兼并重组;第三,牌照政策阻碍了技术融合。手机产品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业务和功能多样化,牌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量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的进入;第四,牌照政策弱化了企业研发动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五,牌照政策不能控制过度投资。有限牌照也会产生过度投资,牌照的稀缺性更加刺激了市场进入的积极性。 实际上,许多企业通过“借牌”已经进入,政府也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牌照只是提高了新进入企业的成本。总之,“牌照限制”减少了产业的活力,落后企业难以退出。为减少政策变动对企业的冲击,可以逐步放松牌照限制,增加牌照数量特别是允许有能力的企业进入,并制定取消牌照的时间表。 孙雨泉(普润新达高级合伙人):手机生产不应当有牌照,但取消牌照对既得利益方影响很大,再加上信产部有审批的习惯,我认为手机牌照能否取消现在还不好说。另一个不乐观的原因是,目前已经在中国市场拿到手机牌照的几家国外手机厂商的所属国在WTO中都有显著发言权,他们对中国手机牌照取消不会持积极促成的态度。 即使取消牌照,从发文到执行中间的过程可能还会有变化。举一个例子,1999年电信管理条例里规定了一些包括增值业务在内应当放开的电信业务,但实际上企业去申请审批仍然非常困难。 又一个“彩电业”? 信产部:不取消手机牌照理由之一是目前希望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实在太多,在政府审批取消后,手机很可能将面临类似彩电业的过度竞争状况,造成整个行业利润率的大幅度下降。在通信行业正逐年上涨的情况下,主管部门不得不对此慎重考虑。 马骏:手机产品同时具有功能特性和时尚特性。功能特性包括语音电话、视频电话、文字和多媒体短信等。时尚特性指手机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厂商针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都必须进行功能和时尚的二维设计,每维特性又具有丰富的选择和组合。手机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产业的组织结构特点,从理论上说,手机产业有可能存在众多的相互竞争的品牌,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电视机”和“个人电脑”产品的“同质化”竞争,甚至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 朱金周:牌照垄断不能建立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放开市场最大的好处是挤压市场的泡沫,实现资源整合,形成良性竞争,促进产业发展。多元化竞争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仅仅持有手机生产牌照不再是企业生存的资本,没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手机市场将出现竞争新格局。并购重组是手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由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干预引发产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手机产业还将从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全面重构产业价值链,最终成为手机产品生产、销售、出口大国,并带动相关电子产业的发展。 后牌照时代的政府手段 马骏:要调整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要帮助本地企业整合境内外资源,加强国际竞争力。中国本地手机企业的成长环境与跨国公司的成长环境不同。当前的手机产业发展比较成熟,产业分工深入,技术创新特别是跨国公司之外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外部资源或通过战略联盟获取竞争优势。其次,要帮助本地企业克服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上的障碍。技术标准的国际游戏规则是跨国公司领导制定的规则,中国政府要支持和引导本地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信产部专家:未来的政策重点在于调整产能结构,促进联合开发,完善产需衔接。牌照数量限制政策可以被重点项目审批、差别信贷、强制技术标准等手段替代,手机企业在进行一般工商注册登记后,需要接受事中和事后的市场监管。所以,撤销牌照并不能自动解决手机产业存在的总量过剩和结构缺陷的问题,需要后续政策及时跟进。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而言,政府调控依然必要,但应当谨慎采用严厉的数量限制政策,除非具有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并符合法定的管理程序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