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小吃店里的宏观经济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2:18 第一财经日报 | |||||||||
梁小民/文 过去只知网络写作高手有木子美、有慕容雪村。写些青春期的骚动和风花雪月。没想到网上还有柳泰宪在写经济学。当然这不是中国的网,是韩国的网。读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我算服了。原来可以用网络文学这种让年轻人入迷的写法来普及经济学,真是创举。
网络文学当然要有卖点,要能让成千上万的“网虫”们入迷,“网虫”当然是年轻人多,让他们入迷就要知道他们想什么。不少网络高手们以为年轻人就想性,于是有了木子美。其实他们错了,没有钱焉有性?年轻人最想的应该是成为富人、有钱。柳泰宪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一开始就提出如何让人人都成为有钱人。在第一篇开头就提出“一心一意想办法成为有钱人,才是最实际的做法”,并让大家“准备好够大的碗来迎接它”。这样的开头,别说年轻人被吸引了,连我这心如枯井的老头也动了心。这样来介绍经济学能有人不读不看不入迷吗? 小店是书中韩国夫妇开的辣炒年糕店。辣炒年糕是韩国人爱吃也常吃的食物,开店的还是韩国古典名著《春香传》中的男女主人公李梦龙和成春香。这个地点足以吸引韩国的网虫了。在这里遇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遇见他,只能讲宏观经济学了。那么,这家小店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任何一个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被好奇心驱使继续看下去——尽管盯着电脑的屏幕还是相当累的。 文章序言中告诉我们,小吃店代表日常生活,凯恩斯象征经济学知识。小吃店要做好、致富,就必须懂经济学。用发财的宗旨来说,要让人人都变成有钱人就必须人人都懂点经济学。这样,想致富的网虫们也就要开始学经济了。当然,由于语言通俗、浅显而又生动,在讲故事中把一点一滴的经济学道理融进去了。不过,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小吃店里遇到的不是马歇尔。如果遇到了马歇尔就该谈微观经济学了,供求决定价格、需求弹性之类。其实这些内容对李梦龙、成春香夫妇经营小吃店更实用。但作者让我们遇见凯恩斯,那就要讲宏观经济学了,总需求、总供给之类。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让做小吃店的人还要了解宏观经济? 我想这是韩国人那种特有的民族忧患意识决定的。韩国是一个小国,国家的状况和每一个人休戚相关,他们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更关注。1997年金融风波中,韩国人表现出的那种爱国壮举(捐献黄金、美元之类)正体现了他们那种“国家兴,个人富;国家衰,个人穷”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这种观念之下,开小店的人都与宏观经济状态相关,对整体经济变动极为关注,也就不奇怪了。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宏观经济学。第一篇对经济学和亚当·斯密的介绍仅仅是全书的一个引子。 作者围绕小吃店如何经营成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全书是围绕小吃店展开的,但不是介绍如何经营,而是介绍宏观经济学。这就有两个作用:一是让从来未学过经济学的人可以理解那些陌生而抽象的概念。这是入门读物一种经常采用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让读者从中体会一回经济与一个企业成功之间的关系。还应该注意的是,这本书的每一篇之后都有一节“在小吃店遇见有钱人的故事”。这一节把本篇的内容与致富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告诉读者如何从这些内容中学习致富之路,有画龙点睛,启发人思考的作用。阅读本书时不可忽略这一小节。 有人挖苦经济学说,你学了宏观经济学并不能避免失业,只不过让你知道为什么失业而已。知道为什么失业而仍然失业,当然是嘲讽经济学只能当智力游戏玩,而不能当饭吃的。读了这本书,你会感到,宏观经济学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是你身边发生的事。整体经济影响一个小吃店,也影响每一个人。知道为什么失业,离重新就业,甚至致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宏观经济学本来是相当抽象的,但在作者笔下变得有趣而易于理解。我在一个晚上一气读完了这本书,十分敬佩作者的才华。我也写过通俗本的宏观经济学(三联书店出版的《宏观经济学纵横谈》),读过这本书后,自愧弗如。 这本书在韩国出版后极受欢迎,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后也“洛阳纸贵”。如今该书简体中文版面世,相信也会有读者喜欢。希望国内的网络文学多元化,有这样更多知识化的读物。(作者梁小民,经济学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商学院,现在担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邀监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