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正文
 

梁小民:为利益集团辩护的经济学家也是经济学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6:38 新京报

  香港学者丁学良先生的“国内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论引起了轰动效应。从媒体和网络来看,支持者占绝大多数。应该说,丁学良先生对经济学家的批评是中肯的。值得我们深思。但国内是否真的不超过五个经济学家却是值得商榷的。这个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对经济学家的定义。

  其实经济学家仅仅是一种职业。当年高鸿业先生翻译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把“
economist”这个我们今天通常译为经济学家的英文名词译为“经济学工作者”,真正确切表达出了这个词的原意。按这个意义,经济学家应该有两个条件。一是受过经济学专业的训练,比如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二是从事经济学专业工作,比如在大学讲授经济学,或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没有受过经济学的系统专业训练,在当代难以称为经济学家,这也是从事经济学专业工作的基本条件。二是要从事经济学专业工作,尽管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但从事了其他工作,也很难称为经济学家。按这两个条件,国内可以称为经济学家的人还是不少的。众多的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机构的研究员,都可以称为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无非是一种职业的名称而已,不必神秘。正如从事舞台表演的就可以称为演员,并非要演艺明星才能称为演员。

  当然,在中文语境中,××家指在某一领域中有造诣之人。这就要求经济学家不仅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而且要在某方面有造诣,起码做出了为同行专家所认可的成绩。其实就是按这一标准,国内经济学家的人数也绝不止5个。不能以美国少数极优秀的经济学家作为经济学家的标准,比如一定要在《美国经济评论》等世界顶尖专业杂志上发表过有影响的文章。

  按这么高的标准,美国也没有多少经济学家,其他国家简直就没有经济学家。就专家这一意义而言,各国的标准不必相同,从国内总体水平出发评定专家就可以了。

  知名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很多常在媒体上露面,其实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名家”并非真正经济学家。有不少学者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颇有成就,并不为社会公众所知,这些经济学家的名字和成就大概作为社会学家的丁先生也并不一定知道,但他仍有资格在专家的意义上称为经济学家,在某个也许相当窄的专业圈子内受同行尊重。不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在获奖前知名度相当低,他们的成就只在一个小圈子内被人知。按知名的标准获奖前他们也不算经济学家,但其实他们无论是否获奖,都无愧于经济学家这一称号。

  还有就是道德标准,但经济学家即使按中文的意思“名家”而言也只讲专业水平,不讲道德标准。王国维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但无人否认他是史学家;周作人是汉奸,也无人否认他是文学家。为什么要给经济学家加上那么多道德要求呢?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和为利益集团辩护的经济学家都是经济学家,虽然前面的定语不同,但从事经济学专业并学有专长是共同的。

  我原来以为,丁学良先生讲话的原意是批评中国经济学界的问题,让那些不做学问,为利益集团服务的经济学家好好反思自己。“5人论”只是以夸张的修辞方法引人注意。读了丁先生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谈话才知道,“不超过5个”是真有所指。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很想知道丁先生授予这不到5个人经济学家称号的标准是什么。

  我讲这些话的意思是希望丁先生和其他与丁先生看法相同的人,对尚不成熟的中国经济学家宽容一点。中国经济学家受到许多正确批评,也蒙受了许多误解。但他们也在进步。批评要实事求是,这才有利于他们的进步。

  梁小民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