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经济学人--梁小民 > 正文
 

梁小民:全国居民储蓄突破14万亿元的喜与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10:39 新京报

  据新华社1月15日报道,到2005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4万亿元。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储蓄的增加也是让人喜,又让人忧。

  储蓄大幅度增加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结果与明证

  应该说,居民储蓄增加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结果与明证。“十五”期间,中国年经
济增长率达到9.4%.这种高速增长,在世界不多见,在历史上也不多见。经济增长必然引起居民收入增加,“十五”期间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不用去引证各种统计资料,只要看看繁荣的城乡市场,看看大街上一张张笑脸,你就会感觉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这正是储蓄增加让我喜的地方。

  储蓄增加带来的喜当然是主流,但如果一味沉醉于喜,甚至有些飘飘然,就难免忽视这种成绩下所掩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许现在并不是主流,甚至还处于潜伏状态,但如果不防微杜渐,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会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创建和谐社会。

  储蓄大幅度增加也反映了消费的不足

  居民的收入无非可用于消费和储蓄两部分。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和储蓄都会增加。但我国居民储蓄增加如此之快,绝对量如此之多,隐藏着消费增长缓慢这一事实。统计资料也证明,消费的增加要低于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收入增长率。这就引起我们常说的“内需不足”问题。一国经济增长的

发动机主要还是本国的消费。在当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内投资和出口起的作用更大,消费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政府一再强调扩大内需,正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储蓄增加所反映的消费不足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我们把增加的收入中所增加的消费(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曾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经济学家从消费统计资料中发现,在发达国家,消费是稳定的,并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这个规律在我国现阶段是存在的。为什么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储蓄这么多?凯恩斯把未雨绸缪的谨慎动机作为储蓄的原因之一。谨慎动机的储蓄就是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谨慎动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不确定性越高,社会保障越不完善,储蓄就越多。

  这种谨慎动机在我国储蓄的增加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据报载,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

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19.1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凯恩斯还指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通常来说,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低,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高。当收入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富人手中时,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低了。这种收入分化格局决定了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消费不足。

  化解储蓄大幅度增加的风险需拓宽居民直接投资的渠道

  在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储蓄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银行存款,另一种是各种形式的投资。当然,银行得到储户的存款也是要投资的,这就是把钱贷给企业,我们把这种投资称为间接投资。如果居民进入资本市场购买

股票和债券,这就是直接投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投资由投资者获得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各种投资咨询公司和基金都会作为居民直接投资的顾问或代理机构。这比直接投资更为有效,在资本市场完善的发达国家,居民的储蓄中,银行存款占的比例不大,主要都用于直接投资。

  我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各种直接投资渠道也不够畅通,这就决定了居民储蓄基本是银行存款,这也是存款达14万亿的重要原因。居民还是愿意直接投资的,起早贪黑排队购买债券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在逐渐放开资本市场的同时,拓宽居民进行直接投资的渠道。例如,整顿股市,清除出那些当初“包装上市”的不良企业,让中石油、中国移动这样的优良企业进入国内股市;允许业绩好的国有与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规范各种个人投资的咨询和代理机构。

  以各种直接投资分流存款,不仅有利于居民资产的增值,还有利于减少银行的风险。存款高增长加大了银行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间接投资使银行单独承担风险,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对过高的存款表示担忧,明确表示不希望这种现象再继续下去。

  存款增加是喜也是忧,变忧为喜还靠深化市场化改革。

  □梁小民(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